原文: 一名主田。味苦,寒,有毒。治大腹疝瘕,腹?jié)M,面目浮腫,留飲,宿食,破癥堅(jiān)積聚,利水谷道。生川谷。 注解: 1、甘遂:苦寒,行水要藥,主治身體浮腫,腹脹,囊腫,攻決痰水,利大小便。 2、排水、行水的峻藥。單劑打粉生用一劑3錢,浮腫、腹脹、囊腫、攻決痰水、利大小便,瀉12種水、痰水。禁忌:惡遠(yuǎn)志、反甘草。 3、味苦,性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jīng)。功效瀉水逐飲。臨床用名有甘遂、醋甘遂。 入經(jīng)絡(luò):手太陰肺經(jīng)、足太陽(yáng)膀胱經(jīng) 應(yīng)用方劑: 大陷胸湯、十棗湯、甘遂半夏湯、大黃甘遂湯 主治: 1、甘遂為行水要藥,主治身體浮腫,腹脹,囊腫,攻決痰水,利大小便。 2、甘遂去肺、子宮里面的水。 藥性: 味苦寒 禁忌: 1、甘遂一吃下去馬上成皮包骨,水份都沒了,病人大燥渴,吃一錢甘遂,要吃十斤石膏還有人參,津液才補(bǔ)得回來(lái)。 2、元?dú)馓撊?,?/span>傷寒水結(jié)胸不得不用外,其余水腫蠱脹,謹(jǐn)慎用之,惡遠(yuǎn)志,反甘草。 劑量: 單味藥2、3錢,可以磨成粉(1錢1包1次),可以生用 應(yīng)用: 1、堿性的,去水力量非常強(qiáng),去肺、肋間、子宮里面的水,看如何搭配。開一劑即可。半小時(shí)后就知道了 2、甘遂、牽牛各3錢(分到3碗才1錢),在胸脅苦滿的時(shí)候,加到小柴胡湯、茯苓四逆湯,吃下去就小便大下、嘔吐。但是西醫(yī)碰過的效果都不好 3、甘遂、牽牛各3錢專門治療腹水,但一定要看到腳腫,表示死水,才可以用。病人上吐下瀉,腫消后忌鹽,否則水再回來(lái)時(shí)甘遂、牽牛也排不去了 引述: 【別錄】下五水,散膀胱留熱,皮中痞熱氣腫滿。 【甄權(quán)】能瀉十二種水疾,去痰水。 【藥征】主利水也,旁治掣痛,咳煩,短氣,小便難,心下滿。 應(yīng)用與比較: 1、附子與甘遂之不同,寒冰非生附之熱不能化,但積水如堰塞湖,非甘遂不能決堤泄水。 2、水去之后仍須炮附固護(hù)陽(yáng)氣,則水不回頭。 3、水重時(shí)加重生附,病人反不能睡,因生附之陽(yáng)熱將水飲蒸化為水氣,水氣上沖,反至咳逆倚息,而積水太重,非生附所能化盡也! 4、(1)青筋暴露者,心下堅(jiān)滿者,甘遂半夏湯;心下不堅(jiān)滿,大黃甘遂湯證。 (2)有腹脹滿而無(wú)青筋暴露,但心下堅(jiān)滿者,亦屬甘遂半夏湯證。此堅(jiān)滿為留飲,如之血結(jié)所致而成。 5、痰涎膠塞,迷惑不清者,用葶藶散(葶藶三錢白芥子三錢甘遂一錢研細(xì),每服五分)下之,宿痰即從便下。痰去則神清。 6、陰寒實(shí)之癌痛,或腹水重癥,以生附、生硫黃、配小量生甘遂,在處方中往往有出奇的效果。 7、水腫之病,屬土不能克水。手按足面如泥者,用牽牛二錢,甘遂二錢、水煎。一服即大瀉水斗余,臌脹盡消。病未盡去,可以再進(jìn)。此二味之中病源,妙在于猛也。牽牛性雖猛,得甘遂而遲矣;甘遂性雖緩,得牽牛而快矣。服此二味之后,切不可食鹽,一食鹽,則前病重犯,不可救矣。此乃不知禁忌,自犯死癥,非藥之故也。 8、膠痰堵塞,以甘遂、葶藶之屬驅(qū)之(葶藶大棗瀉肺湯),膿血腐瘀,以丹皮、桃仁之類排之。劇者用三物小白散,吐下膿穢,以救臟真,勝于養(yǎng)癰遺害者也。 9、血水并結(jié)于少腹,如敦狀,堵到而便秘至不孕--> 大黃甘遂湯 (使用粉劑即可)。 10、與牽?;?/span>合用,各3錢一劑,三碗水煮一碗水,服下專治腹水,有腳腫大的使用。禁鹽。 11、胸腔、肺里積水:十棗湯(咳嗽很厲害、惡心、不能躺下睡,坐立難安)甘遂、芫花、大戟三味藥各三分之一錢。一次一包共一錢打粉,煮10枚棗湯一起服用,服后上吐下瀉很快。 12、子宮有積水:大黃甘遂湯;胸腔有積水:甘遂半夏湯。生用。 13、比較十棗湯、甘遂半夏湯、大陷胸湯。 (1)十棗湯病位在胸腔,甘遂半夏湯在脅下。 (2)十棗湯證以引痛為主,而甘遂半夏湯證以心下堅(jiān)滿為主。 (3)十棗湯是去水飲;大陷胸湯是去痰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