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襲性真菌?。?/span>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即以往所說的深部真菌病,是指致病性真菌侵犯皮下組織、黏膜、肌肉和內臟器官等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據WHO統(tǒng)計,能引起人類疾病的真菌約有270余種,尤其是深部真菌,可侵襲心、肺、血液、胃腸等人體各個器官和系統(tǒng)。真菌感染已成為臨床感染學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IFD宿主因素包括:免疫抑制性治療: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惡性腫瘤、器官移植、放療化療等;免疫抑制性疾?。褐行粤<毎麥p少、艾滋病等;長時間使用抗生素:已證實80%-90%的真菌血癥主要因素是大量使用抗生素;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糖尿病、新生兒、腎功能衰退、血液透析、營養(yǎng)不良;長期入住ICU;創(chuàng)傷、燒傷、腹腔手術;體內留置試管;真菌寄殖。 侵襲性真菌感染傳統(tǒng)的檢測方法包括培養(yǎng)、細胞學檢查和組織病理學檢查、CT檢查、PCR檢測,這些診斷方法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血培養(yǎng)作用有限,某些播散性感染常常為假陽性,全身使用抗真菌治療或其它原因易導致假陰性,非無菌部位標本陽性結果,難以判斷是真菌定植或感染;細胞學檢查和組織病理學檢查需侵入性手段獲取標本,全身使用抗真菌治療或其它原因易導致假陰性;CT檢查其它某些真菌或細菌感染也有可能出現相似征象,在免疫正常宿主相關研究較少;PCR檢測目前尚未標準化,尚在研究階段。因此,非培養(yǎng)技術對侵襲性真菌的早期診斷和臨床用藥具有重要意義。 G試驗是指檢測人體血液中真菌細胞壁成分1,3-β-D-葡聚糖(Glucan,BG)的試驗,故稱G試驗。1,3-β-D-葡聚糖占真菌細胞壁成分>50%,廣泛存在于各種真菌。人體吞噬細胞吞噬真菌后能持續(xù)釋放該物質,使血液中含量升高,因此可以作為侵襲性真菌的早期檢測的重要指標。 GM試驗是檢測曲霉菌感染的經典血清學方法之一,其主要檢測物質是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簡寫GM)抗原。半乳甘露聚糖是曲霉菌特有的細胞壁多糖成份,當機體感染曲霉菌后,隨著菌絲生長,半乳甘露聚糖從薄弱的菌絲頂端釋放出來,是最早釋放的抗原,被認為是一種可靠的侵襲性曲霉菌感染早期診斷的生物標記物。半乳甘露聚糖抗原具有熱穩(wěn)定性和可溶性,通??稍谘?,腦脊液和肺泡灌洗液中檢測。GM的釋放量通常與感染的菌量成正相關,可反映機體感染的程度。每周兩次使用GM試驗對高?;颊叩牟∏楹椭委熜ЧM行監(jiān)測和評估。 G&GM試驗對比表 區(qū)別 | G試驗 | GM試驗 | 診斷疾病 | 臨床常見的侵襲性真菌感染 | 侵襲性曲霉菌感染 | 臨床意義 | ① 可檢測除隱球菌和接合菌外的多種真菌感染 ②對于念珠菌血癥,G試驗檢測是首選檢查方法 | ① GM試驗陽性是侵襲性曲霉菌感染診斷標準中重要的微生物學依據 ②可實現侵襲性曲霉菌感染的早期診斷 ③可實現對高危人群曲霉菌感染的動態(tài)監(jiān)測 ④可對抗真菌治療提供用藥依據和進行藥效學評價 | 檢測成分 | 真菌的細胞壁成分:1,3-β-D葡聚糖 | 半乳甘露聚糖 | 檢測方法 | 動態(tài)顯色法 | 酶聯免疫法 | 檢測原理 | 1,3-β-D葡聚糖可特異性激活鱟(hòu)變形細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 | 采用小鼠單克隆抗體EBA-2檢測人血清中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后者是對熱穩(wěn)定的水溶性物質,廣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細胞壁中 | 診斷靈敏度 | 敏感性63%-100% | 敏感性64.5%-100% | 診斷特異性 | 特異性74%-100% | 特異性80%-98.7% | 應用優(yōu)勢 | ①在淺部真菌感染中,1,3-β-D葡聚糖未被釋放出來,故其在體液中的量不增高,因此可區(qū)分定植和感染 ②檢測快速,可在1小時得出檢測結果 ③G試驗檢測一般先于臨床癥狀3-10天,是早期檢測的重要手段 | ①可比侵襲性曲霉?。?/span>IA)臨床癥狀平均早5-8天 ②比高分辨CT掃描平均早7.2天 ③比開始經驗性抗真菌治療平均早12.5天 | 應用缺陷 | 容易引起假陽性,無法區(qū)分真菌種類 | 某些藥物和食物容易導致假陽性,假陽性率可高達18% | 標本類型 | 靜脈血(紅帽管)、尿液、腦脊液、胸腹水等 | 靜脈血(紅帽管)、尿液、腦脊液、胸腹水等 | 注意事項 | 空腹,避免溶血,黃疸和脂血標本會影響檢測結果 | 空腹,避免溶血和反復凍融 | 參考范圍 | 正常值<70pg/mL | 正常值<65μg/mL | 假陽性因素 | ①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應用纖維素膜) ②病人輸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 ③某些抗腫瘤藥物如香菇多糖和磺胺類藥物 ④某些細菌敗血癥(尤其是鏈球菌敗血癥) ⑤手術中使用棉紗、棉拭子 ⑥操作者處理標本時存在污染 | ①應用半合成青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藥物 ②與其他的細菌成分有交叉反應:皮炎芽生菌、擬青霉、馬爾尼菲青霉菌、鏈格胞等 ③食用可能含有GM的牛奶等高蛋白食物和污染的大米等 ④腸道中定值的曲霉釋放GM進入血液循環(huán) ⑤血液透析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 假陰性因素 | ①檢測隱球菌和接合菌感染(犁頭霉、毛霉、根霉) ②抗原-抗體免疫復合物形成 ③抗真菌藥的使用,如卡泊芬凈,能非競爭抑制BG合成 ④標本放置時間過長(一般不超過6h) | ①釋放入血循環(huán)中的曲霉GM(包括甘露聚糖)并不持續(xù)存在而是會很快清除 ②以前使用了抗真菌藥物 ③病情不嚴重 ④非粒細胞缺乏的患者 | 指南 | 歐洲癌癥治療研究組織(EORTC) 美國國家過敏癥與傳染病研究所霉菌病研究組(MSG)批準用于真菌診斷 中國血液病/惡性腫瘤患者侵襲性真菌感染的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則(第3次修改版本) | 歐洲癌癥治療研究組織(EORTC) 美國國家過敏癥與傳染病研究所霉菌病研究組(MSG)批準用于真菌診斷 中國血液病/惡性腫瘤患者侵襲性真菌感染的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則(第3次修改版本) | 念珠菌屬 | + | - | 鐮刀菌屬 | + | - | 隱球菌屬 | - | -/可有假陽性 | 曲霉菌屬 | + | + | 青霉素/擬青霉 | + | -/可有假陽性 | 接合菌綱 | - | - | 建議 | ①與GM試驗聯合可提高陽性率 ②2次或2次以上陽性可降低假陽性率 ③高危患者建議每周檢測1-2次 ④高危人群動態(tài)監(jiān)測 | 高危人群動態(tài)監(jiān)測,結合影像學、培養(yǎng)結果綜合分析診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