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師在新課改下的探索 肅寧縣南于莊中學 夏旭 初入教學大軍,倍感幸福。 我的家離我單位很遠,從來沒有體會過鄉(xiāng)村生活的我,在16年大學畢業(yè)的時候選擇了鄉(xiāng)村教師這份神圣而偉大的職業(yè)。迄今為止也二年有余,我清楚的記得,我剛到我們學校的場景,我們校長帶著我參觀學校,我興奮的跑到教室門口巴望,哦~這里以后就是我工作的地方。面對新來的老師,學生那興奮的小眼神,都在討論我會不會教他們。那是初來時,學校帶給我的幸福。 我記得一次學習中,教研員說了一句,某些年輕老師,每天就像踩著彈簧一樣就去上課了。我當時聽到就笑了,想想自己,好像還真的是,每天上班都很興奮,在三尺講臺上,我沉浸在自己洋洋自得的講解中,好像學了這么多年的知識,終于有個地方傾瀉了,所以我的課都是滿滿當當?shù)?,充分展現(xiàn)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實力,每次學生用那種崇拜的小眼神看我的時候,滿足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學生,就像一張張白紙一樣,我看到了他們充滿對知識的渴望,我也知道了,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全力以赴,用心教學。我希望他們今天可以我為榮,他日我可以以他們?yōu)闃s。 很多學生在提到語文時,就會皺皺眉頭,但是我希望可以通過我的努力,讓我的學生可以大聲說一句,語文呀,說聲愛你太簡單。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一學就是9年的時間。如果說知識是可以稱量的,那我一定會想要拿一拿這稱,稱一下這9年的時間,學生對于語文知識一共沉淀了幾斤幾兩。 回歸母語教學原點——初中語文學什么? 語文作為我們的母語,是基礎性的。所以七年級的教學注重的是適應和積累,把握兩條能力曲線:1、提高于閱讀能力:學會默讀、速讀、精讀、略讀和瀏覽。2、表達能力的訓練:學習記敘文的閱讀技巧和方法,達到能思考和質(zhì)疑的程度。而八年級就是運用七年級我們所學到的方法和技能,進入到專題性質(zhì)的文章中去學習。九年級就是在七八年級的基礎上,學會對文學作品的初步鑒賞。 回歸母語教學原點——學生如何學? 一、自主學習——讓讀書推進課改。 從部編版教材的編寫理念中我們看到了“雙線組元”和“語文要素”的凸顯,對于閱讀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新課改突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而課內(nèi)的大量閱讀,就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所以語文的教學,必須要通過閱讀來完成。 調(diào)整課內(nèi)閱讀,實行課時的三一制度,學習教材占用三分之一的課時,剩余三分之二的時間用于課內(nèi)大量閱讀和寫作實踐。讓課堂教學提速,給學生大量閱讀提供時間。讓學生去自讀,去感悟,去交流,去展示。讓學生站在教室的中央任意馳騁,讓課堂變成師生共舞場所,換起學生的求知欲。放下身段,和學生一起讀書,也讓學生對自己的朗讀進行評論。 我發(fā)現(xiàn)我的課堂變活了,有的時候,我們會因為一個人物的形象,一個故事情節(jié)展開爭論,課堂不再是昔日只有我的聲音了。在這樣一個“熱鬧”的課堂上,我和我的學生一起頭腦風暴,他們也經(jīng)常會給我驚喜,我也在這一個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更多以前被我忽視的學生,這對我來說,是具有很重要的意義,課堂不是我一個人的,而是我們大家共同成長的地方。 注重實行內(nèi)外結(jié)合,從“教讀”到“自讀”再到“課外閱讀”三位一體,課外閱讀成為課程的有效組成部分。溝通課內(nèi)外閱讀,強調(diào)單篇閱讀與整本書閱讀的結(jié)合。學生在課余時間,大量閱讀,然后再回歸課堂,利用課前5分鐘,讓學生進行演講,充分展示自己的讀書心得,以脫稿的形式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匯報分享,再由全班同學進行打分點評,我發(fā)現(xiàn)這個活動深受學生們的喜歡。學生也很珍惜這個5分鐘,這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演講能力,還激發(fā)了學生的表演欲望,增強了他們對于語文學習,對閱讀的興趣。 二、實行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將課堂還給學生。 在教學過程中,我選擇實施小組探究的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小組的作用。我們班一共47個學生,分成了8個小組。組內(nèi)選出小老師,幫助老師分擔教學中的某些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通過導學案,進行自主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共享學習成果,集體交流匯報,反饋檢測的學習模式。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加上教師的引導、點撥、歸納和訓練。這種模式改變著老師教學的生態(tài)與學生學習的生態(tài)。不再是老師一整節(jié)課都在剎不住講的傳統(tǒng)課堂。學生由原來被動的聽,被動的學,變成了現(xiàn)在的主動思考和閱讀,真正參與到課堂來。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最大程度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語文的欲望,增強他們的參與感。 回歸母語教學——教師如何進行教學? 一、做好課堂的引路人。 我們學校提倡六步教學法:定向、自學、討論、答疑、自測和總結(jié)。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以及《中考考試說明》,教師要明確對于整個初中階段,一個學年,半個學期,一個單元,甚至是每一課時,學生到底應該收獲哪些知識,掌握哪些技能。學生已經(jīng)會的知識我們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不講。要講學生易錯的、易混淆的、易漏的;講學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知識;講學生自己難以解決的。 做老師的,應該樹立一種全局意識,有高瞻遠矚的眼光,把握好初中語文教學的命脈。同時也要拘泥于細枝末節(jié),畢竟細節(jié)決定成敗,在升學考試中,還是很多問題都是從細節(jié)考查的。 二、尋找能力訓練突破點。 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的難點和突破點應該是尋找恰當?shù)哪芰τ柧毻黄泣c。選準目標,定好主題。比如我在講授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時候,提到了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那么難點是什么呢?難道不就應該是什么是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或者二者的區(qū)別么?其實不然,我認為,難點應該是如何“托”和如何“借”的問題?如何托如何借就要尋求方法:比如環(huán)境烘托、化靜為動,感官互通,這種對比、聯(lián)想、修辭等,而這些才是學生真正不會的,真正需要我們?nèi)ソ淌诘摹?/span> 三、實施單元整合。 16年的12月份的一次單元說課比賽,讓我第一次接觸單元整合這個概念。雖然當時在大家的幫助下,我勉強完成了那次說課,但是我對單元整合的概念還是懵懵懂懂。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語文教學不再單純的是講好一篇課文就行的。單元整合需要教師對于整個初中階段的教材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對于知識的要求更高。而我也終于不再盲目自大了,原來不是自己學習好,就一定可以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的。 在以后的交流中,我虛心學習,慢慢了解了單元整合。那么何為單元整合?單元整合就是從整體上去設計教學內(nèi)容,整合單元難點,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程序。這要求我們教師做到,緊扣單元要求進行單元整體設計,在以往備課的時候,我們更加重視的是單篇的教學設計,忽視了單元整體的教學規(guī)劃,對單元教學沒有整體的概念。對于課堂的設計也不能很好的反映出整體意識,通過課堂整合,可以將一組一組的文字在看起來很短小的課堂里大容量的擴展給學生。 對于知識的整合,工具性和人文性是雙線主題所繞不開的話題。二者應該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學習語文,就是在人文熏陶中學習表達,這是語文學習的“根”和“本”。把握住這些,語文教學才不會走彎路。而我也教學過程中開始不斷嘗試對語文知識進行整合,在思考中不斷前進。 教學實例: 對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講解: 1、微觀整合——單元之內(nèi)的整合。這一個單元,主要學習的是議論性的文章。通過對比學習,可以充分了解議論文的文體特點,理清論證思路,學習論證方法。議論文是圍繞一個話題,闡發(fā)自己看法的文章,基本特點在于說理,提煉出每一課的論點,對著這一單元的學習,就會深化學生對社會、人生的認識,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2、中觀整合——單元之間的整合。這一單元與本冊書的第五單元也可以進行整合。那么一本書中,出現(xiàn)兩個以議論文為主的單元,就需要教師進行思考了。依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做出整體規(guī)劃和合理安排,行程梯度教學。仔細分析,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兩個單元在難度上是有區(qū)別的。第二單元中的《敬業(yè)與樂業(yè)》是典型的議論,《而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致巴特雷上尉的信》和《精神的三間小屋》卻不是那么典型的議論文,這個單元主要側(cè)重的是讓學生了解議論文文章的基本特點,把握作者觀點,了解常見的論證方法,初步學習。但是第五單元難度明顯提升了不少,有駁論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也有《懷疑與學問》從正面立論的文章。那么在教學的時候,我們就要對教學目標提出更高想要求,要對觀點和材料做出區(qū)分和分析,并且達到掌握和運用的水平。 3、 宏觀整合——整套教材之間的整合。其實我們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紀念白求恩》,七年級下冊的《最苦與最樂》,八年級下冊的《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的時候,也接觸過議論文,但是沒有這樣以單元重點學習的形式出現(xiàn)。所以有過學習的基礎,再次講解,也會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議論文文體。 其實看見學生們在課堂里采文章之氣,修人心之善,塑文字之美,我也有了學習的動力,不斷提升自己,將我那一桶水豐富成一缸水。 一份春華,一份秋實。我們要堅信,涓涓小流終會匯成江流,我們所做的就是要靜待花開。不忘初心,懷抱著對教育的熱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幸福感。不求絢麗多姿,但愿潤物無聲。不求波瀾壯闊,只求在云卷云舒之間滋養(yǎng)學生,也滋養(yǎng)自己。多年以后,回首往事,無愧于心。愿我們的回歸母語教學,并教學在探索中不斷前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