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語文課要體現(xiàn)3個教學原則 要以學生為本。時間是學生的,空間是學生的,是學生在學習語言。因此,學生理應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為學生服務的,是配角,應該充分讓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語言活動,千萬不能互換角色、本末倒置。 要以訓練為主。語言是一種技能,要掌握它,必須通過無數(shù)次的訓練,要讓學生聽得清楚、說得明白、讀得正確、寫得流暢。本事是訓練出來的,絕非講出來的。 要以鼓勵為主。毋庸諱言,我們的母語是眾多語言中不易學、不易掌握的語種之一。課堂上學生出現(xiàn)差錯、產(chǎn)生困難是十分正常的,教師不要去挖苦、諷刺,要多給學生鼓勵與幫助。鼓勵學生不僅是手段,也是教師思想的具體體現(xiàn)。 (賈志敏 ) 一堂好的語文課得有“三味” 第一味是“語文味”。語文味越濃,課就越好。語文味就是守住語文本體,語文的本體顯然不是語言文字所承載的內容,即“寫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樣的語言形式來承載這些內容,即“怎么寫的”。具體來說,語文味表現(xiàn)在“動情誦讀、靜心默讀”的“讀味”,“圈點批注、摘抄書作”的“寫味”,“品詞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第二味是“人情味”。這里的人情味有3層意味:一是指語文課要有情趣;二是指語文課要注重情感熏陶、價值引領;三是指語文課要以人為本,充滿人文關懷。 第三味是“書卷味”。有書卷味的語文課,充滿濃濃的文化氣息,內含豐厚的文化底蘊;有書卷味的語文課,儒雅、從容、含蓄、純正;有書卷味的語文課,或在教學設計上別出心裁,或在文本感悟上獨具慧眼,或在課堂操作上另辟蹊徑。 (王崧舟) 語文課堂的5點主張 起點高一點。建議運用課前預習單,讓學生獨立預習,自己能讀懂的教師不講。通過預習或研習,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思考走進課堂,提高教學的起點。 容量大一點。建議白話文教學不要過多地在內容分析上糾纏,應轉向語言的表達、情感的傾訴方式。白話文教學容量可適當增加。 難度深一點。學習就是智力挑戰(zhàn),語文教學的內容和問題要有一定難度,讓學生“跳一跳摘到蘋果”。人的大腦也“喜新厭舊”,希望每天都有新的刺激、新的收獲。 積累厚一點。語言學習就是日積月累,要在小學6年中讓學生練好語文“童子功”,積累豐富的經(jīng)典詩文,為一生的學習打下扎實基礎。 視野寬一點。建議語文教師教學不局限于語文書,要放寬視野,讓教學向四面八方打開,人類文明中優(yōu)秀的、適合兒童學習的經(jīng)典美文均應收入教學視野之內。( 孫雙金) 從教師的視角看,一堂好課應該這樣設計 教學目標簡明。一堂課徹底解決一兩個學生切實需要解決的問題,真正給學生留下點東西,比浮光掠影、蜻蜓點水、隔靴搔癢的教學要有效得多。 教學內容簡約。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學生的學習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課堂不需要把什么都講透了,留下點懸念和空間,就是給學生自由和發(fā)展。 教學方法簡便。簡單意味著可以學習,是學生經(jīng)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簡便的方法、簡捷的思路是為學生所喜歡、所樂意接受的。好方法是真正能為人所用的有效方法。 教學媒介簡單。語文教學可以舍棄不必要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技術,克服“浪費與作秀”?,F(xiàn)代教學技術使用過度,也會扼殺學生語文學習過程中獨特的體驗和豐富的想象力。 教學用語簡要。課堂中除卻了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縟節(jié),省去了不必要的言說,就如同秋天的天空一樣明凈,讓人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薛法根)(來源:《中國教師報》2015年4月15日第6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