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 一百三十二目,一百四十六首(二〇二〇年一月二日至三月二十一日) 新春伊始,肺疫肆虐。全民動員,宅居抗毒。無怡情之郊游,宅清靜之校園。既絕友朋之聚會,再檢既閱之詩書。略翻一過,趣味依然。暇想聯(lián)翩,凝為小唱。 一一四、袁宏道 歌聲志向本同行,仰慕空門通性靈。振臂高呼除積弊,詩壇又見百花萌。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號石公,明朝湖北省公安縣長安里人,文學家。他與長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人稱“三袁”。袁宏道在三袁之中文學成就最為突出。他們三兄弟接受并發(fā)揚李贄“童心”思想,即主張人對事物的認識要從最本始、最純潔,不受外來因素影響的心志出發(fā),反對“前、后七子”等人以古人的作品、古人的思想為模式,而模仿的作品和行為。他主張文學重性靈、貴獨創(chuàng),即要抒發(fā)自己本然、靈澈的心志。其作品清新清俊、情趣盎然,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 袁宏道十六歲為諸生,開始在城南組織文社,自為社長。平日,他除攻讀八股文外,傾心詩歌、古文,在家鄉(xiāng)非常有聲望。社友年三十以下者,皆尊袁宏道為師,“奉其約束,不敢犯”。 他在長兄袁宗道的影響下,開始從禪宗中尋求精神寄托,以禪解釋儒,把禪與儒溝通起來,豁然大悟。他又到麻城拜訪李贄,兩人說文談禪,十分融洽。 在李贄離經(jīng)叛道思想的啟迪下,袁宏道視野大開,“始知一向掇拾陳言,株守俗見,死于古人語下,一段精光不得披露”。從此,他決心改變詩文創(chuàng)作的風氣,主張“能為心師,不師于心;能轉古人,不為古轉。發(fā)為語言,一一從胸襟流出”,所謂“心師”即以自己內心的認識為師;所謂“師古”即不迷信古人,因而做到卓然獨立。 他的“性靈”說,主要是對李攀龍、王世貞等“后七子”的復古文風表示不滿,提出了“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創(chuàng)作主張,要求詩文創(chuàng)作必須“從自己胸臆流出”,寫出更多的“本色獨造語”,反對一味追求缺乏真實情感的復古模擬。他指出,秦漢作者與盛唐詩人多變的創(chuàng)作手法才是后人學習的楷模,若僅僅“剿襲模擬”,只在前人的風格中亦步亦趨,就會使詩文創(chuàng)作流于形式,走進死路,起不到詩文言志的作用。 他畢生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復古主張進行了具體的批駁,使文風得以扭轉;又認為民間的通俗文學正是“無聞無識”的“真聲”,而加以推崇。 在“性靈”詩派的推動下,詩壇結束了“復古詩派”稱霸的局面,沉悶的詩壇中注進了一股新風,開啟了明代中晚明以后的新局面。 他的著作保存在《袁中郎全集》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