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最大的
一部類書。解縉等撰?!队罉反蟮洹肥敲鞔畲蟮奈幕こ?歷時五年,先后參加者達二千一百六十九人,僅謄抄的書手就有一千三百多人。成書于明成祖永樂六年 (1408),定名 《永樂大典》?!队罉反蟮洹犯淖兞诉^去類書的編排體例,采用 “以字系事” 的方式,即按照明太祖頒布的 《洪武正韻》 為序,每字先從字義作詳盡的解釋,其下再詳細排列有關的人物、事跡、名物、地理、詩文、詞章等,所引均系古籍原文。也就是說,它把中國古類書的編纂形式發(fā)展為近代百科全書的形式。事實上,現(xiàn)代有學者就將《永樂大典》視為世界上第一部百科全書?!队罉反蟮洹?引用的書籍非常廣泛,經(jīng)史子集,三教九流,甚至宋元以來的通俗小說、戲曲,都網(wǎng)羅無遺。全書共為二萬二千九百三十七卷,裝訂為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約三億七千萬字,是名符其實的 “大典”。這樣一部“大典”在當時就因工費太大,未能刊印。一百六十多年后,嘉靖皇帝派內(nèi)閣大學士徐階、高拱、張居正等人負責,請書手一百零八人,經(jīng)過六年,又照抄了兩套,一套藏在文淵閣,一套藏在皇史成(皇家檔案庫),原本放在南京。明朝亡國后,南京和皇史宬存放的均毀于兵火,只有文淵閣的一套保留下來,清初移存翰林院。清朝乾隆年間編纂《四庫全書》,還從中輯錄出五百余種已經(jīng)亡佚的古籍,如 《舊五代史》、《宋會要》等。后來,《永樂大典》逐漸散失,光緒元年清點時,已不到五千冊,其后遺失更嚴重,到光緒十九年,僅存六百余冊。原來,清初康熙、雍正年間新編了一部大型類書 《古今圖書集成》,后來居上,《永樂大典》 自然遭到冷遇。紀昀在 《四庫全書總目》 中就對 《永樂大典》 發(fā)表了這樣的意見: “菁華已采,糟粕可捐?!?清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lián)軍攻陷北京,殘存的絕大部分被搶掠而去。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蘇聯(lián)、東德等國先后贈還一部分,加上國內(nèi)藏書家捐獻、從英、法等國拍照影印回來的,以及北京圖書館收藏的殘卷,總共七百三十卷,由中華書局縮版影印,分裝為二百零二冊,約當存世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但不過是原書的百分之三而已。現(xiàn)代學者為此頗多感慨,中國古代最大的類書、世界第一部百科全書,竟然落得這般下場。其實,這是《永樂大典》 的必然結局。當初編纂成書后,連國家也無力刻印,而即使刻印出來,又有幾人能買得起? 即使買得起,這樣卷帙浩繁的類書,又有多大實用價值?一部工具書,冊數(shù)上萬,字數(shù)三億多,工具性在哪里?大則大矣,但大而無用。《永樂大典》是中國皇帝好大喜功心理的集中表現(xi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