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歷代重要類書—明清:(1)明代的重要類書

 江淮風(fēng)情 2017-06-16
(1)明代的重要類書
  金元兩朝類書很少,而且大都亡佚。明代由于印刷事業(yè)的進一步發(fā)達,編制類書的數(shù)量頗多。而且明代特別重視科舉,對經(jīng)義考據(jù)無大發(fā)明,讀書人赴考必須寫時文,應(yīng)付科舉的類書應(yīng)運而生,其規(guī)模之廣,數(shù)量之多,實超越各朝。僅以《四庫全書總目》的著錄來看,所收各代類書(收錄和存目)共282種,其中明代即有139種,幾乎等于所收隋、唐、宋、元、清類書之總數(shù)。不過明人編類書有的不免粗制濫造,或任意增刪,或引文不注出處。但明代最有名的類書《永樂大典》卻中外馳名。其他如俞安期的《唐類涵》,200卷,是把唐人的類書刪除重復(fù),匯為一編,分43部,是整理改編以前類書之作;唐順之的《荊川稗編》,120卷,略仿《山堂考索》的體例,分52類,每類排比前人文章;徐元太的《喻林》,120卷,專收古人譬喻詞語,分造化、人事、居道、德行等10門,共580余子目;馮琦的《經(jīng)濟類編》,100卷,馮琦未編完即去世,由他弟弟馮瑗和弟子周家棟等稍加排比、刪定而成,全書分23類,性質(zhì)、體例都與《冊府元龜》相近,但《冊府元龜》只錄事實,此書兼收文章,內(nèi)容雖嫌蕪雜,但征引材料比較嚴(yán)謹;陳耀文的《天中記》,60卷,因作者住在天中山附近而得名,內(nèi)容廣泛,并對材料是否真?zhèn)斡兴甲C,為其他類書所不及;彭大翼的《山堂肆考》,228卷,補遺12卷,分宮、商、角、徵、羽五集,45門,每門又分若干子目;還有王圻的《三才圖會》和章潢的《圖書編》等等,都是明代類書中比較有名的,有的學(xué)術(shù)價值較高。
  現(xiàn)將最重要的和有特點的介紹如下:
  a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永樂大典》的價值主要表現(xiàn)在兩方面:首先,在類書編纂史上,它把古類書的編纂形式發(fā)展成為具有完整性的百科全書的形式;其次,它內(nèi)容特別豐富,構(gòu)成15世紀(jì)初年的一個大藏書庫,成為后來輯佚工作的資料淵海。特別是其中所收的一些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科技書籍、醫(yī)學(xué)書籍和古典文學(xué)書籍的資料,不是封建時代一般類書所具有的,這也構(gòu)成了《永樂大典》豐富內(nèi)容的一大特點,因此更加重了它本身的價值。
  《永樂大典》于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七月十九日開始纂修,永樂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成書,當(dāng)時賜名《文獻大成》。由于朱棣不滿意,決定擴大重修。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年底,全書告成,正式定名為《永樂大典》(下面簡稱《大典》)。
  明成祖為什么要修這部大書呢?原因是他在奪取了他的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后,對忠于建文帝或不歸附他的官員和讀書人進行了酷毒的清洗,甚至抄滅滿門外還要株連十族。朱棣狠辣殘忍,樹敵之多,可想而知。為了鞏固統(tǒng)治,他想方設(shè)法要轉(zhuǎn)移天下輿論,籠絡(luò)人心,特別企望撫服知識分子。于是就下令讓翰林院學(xué)士解縉等人按宋人陰時夫的《韻府群玉》擴大編纂,這就是初名《文獻大成》的這部書。編成后,永樂皇帝又以該書內(nèi)容簡略而再命重修,并特地加派太子少師姚廣孝為監(jiān)修,儒臣文士參加編校、圈點、繕寫等工作的達2000多人,書成時已擴充到2180人,包括正總裁三人,副總裁25人,纂修347人,催纂五人,編寫332人,看樣57人,謄寫1381人,教授10人,辦事官員20人。在擴大重修的四年時間里,人員常有更動,總?cè)藬?shù)尚不止此數(shù)。這樣龐大的編修機構(gòu)、眾多的纂修人員,在當(dāng)時可以說是空前的。公元1408年編成后,朱棣親自寫了序,并定名為《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的編纂,首先采用明初皇家圖書館文淵閣所收藏的宋、元兩朝政府藏書作為基本材料,同時派遣一批人分赴各地采購圖書。不久,集中了經(jīng)、史、子、集、釋藏、道經(jīng)和北劇、南戲、平話、醫(yī)學(xué)、工技、農(nóng)業(yè)等各類圖書達七、八千種??偟捏w例模仿宋陰時夫《韻府群玉》和錢諷的《回溪史韻》,依照明初編成的一部音韻書——《洪武正韻》,按韻分列單字,每一單字先注明讀音,再錄各韻書、字書的反切與解說,列出這個字的篆、隸、楷、草各種字體,最后分類匯集與這一單字有關(guān)的天文、地理、人事、名物,以至奇文異見,詩文詞曲等各項記載,這就是“用韻以統(tǒng)字,用字以系事”的編輯方法。把自古到明初保有的一些書籍中的有關(guān)資料一字不易地整部、整篇或整段按韻編入。單字注解中的書名和作者名全用紅字,極為醒目。
  全書連凡例、目錄共計22937卷,分裝11095冊,總計字數(shù)約在3.7億左右。修成后初藏于南京文淵閣。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成祖決意遷都北京,北京皇宮落成,南京文淵閣藏書大部分與《永樂大典》一起北遷,貯藏在皇宮里的文樓中。
  由于部頭過大,卷帙過多,這部書始終沒有能刻版。到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宮內(nèi)奉天門、三殿、午門失火,經(jīng)搶救,《永樂大典》幸免被焚毀。于是明世宗恐怕孤本再遭到意外,命大臣徐階、高拱監(jiān)督儒生109人摹寫了副本一部(也有記載是二部)。這一工作從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八月開始,到明穆宗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完成。從此,《永樂大典》正本、副本分藏于宮廷內(nèi)的大圖書館文淵閣和紫禁城外的皇史宬〔cheng成〕。明朝滅亡時,文淵閣被焚,正本可能毀于此時。副本傳到清代。
  《永樂大典》的副本雖然得以留傳到清代,但在清代卻不受重視。清世宗雍正年間由皇史宬移到東交民巷翰林院。清高宗乾隆年間重新點檢時,已經(jīng)失去2422卷,僅存有9000多冊了。這9000多冊《永樂大典》曾在纂修《四庫全書》和《全唐文》時大起作用,從中發(fā)掘出佚書500多種,及唐人文學(xué)作品等珍貴材料。但此后,《永樂大典》殘本即被蛛網(wǎng)塵封,無人查問;冷落之外,又經(jīng)歷年被竊和鼠嚙蟲傷。到1860年英法聯(lián)軍入侵北京時,移存在翰林院敬一亭的《永樂大典》,因在使館附近,被外國人掠去不少。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點檢時,《永樂大典》已不足5000冊了。最悲慘的是1900年八國聯(lián)軍進入北京,毀翰林院,《永樂大典》再次遭到劫掠,被燒毀一部分外,又被肆意糟蹋,甚至被侵略者用來做砂囊、馬槽,或當(dāng)炮車陷入泥濘時,用來墊道。所余無幾,又幾乎全被侵略者挾之而去,盜運回國。遭此劫難,《永樂大典》僅剩下64冊了。英國使館因“近水樓臺”,劫去的最多。從那時起,英、美、德、日、俄各國大圖書館都藏有我國的《永樂大典》。這部書從編成到這時,幾經(jīng)滄桑,喪失殆盡,實在令人惋惜。清末,剩下的《永樂大典》殘本移存到京師圖書館,后轉(zhuǎn)入今天的北京圖書館收藏。1949年后,有些國家陸續(xù)還回若干冊,經(jīng)多方搜求,現(xiàn)在北京圖書館藏有220冊(其中60冊暫存臺北中央圖書館)。1960年中華書局將國內(nèi)外公私收藏的《大典》全部影印,共印730卷,分訂為202冊。1984年重印,加上新征集的67卷,共797卷精裝10冊出版。1962年臺灣世界書局也曾影印過《永樂大典》。據(jù)日本學(xué)者巖井大慧統(tǒng)計,中外現(xiàn)存《永樂大典》797卷,約合原數(shù)22937卷的3.4%強。《大典》的命運,折射出國家的興衰對于文化的重大影響。
  《大典》所收錄的古代重要典籍七八千種,上自先秦,下達明初,宋元以前的佚文秘籍多賴以保存流傳。到360多年后清朝修《四庫全書》時,輯出并錄入《四庫全書》及其存目中的佚書515種,就清楚地證明了《大典》的巨大價值。輯出的佚書如:《續(xù)資治通鑒長編》,520卷;《舊五代史》,130卷;《東觀漢紀(jì)》,24卷;還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水經(jīng)注》等等,都有極高的文獻價值。其中《舊五代史》是宋代薛居正撰,到金章宗泰和七年(公元1207年),詔令學(xué)者專用宋歐陽修撰的《新五代史》后,《舊五代史》逐漸湮沒無聞,明代僅明內(nèi)府有此書。修《四庫全書》時,由《大典》里輯出,又根據(jù)《冊府元龜》等書逐條補錄,按原書合為一編,才成為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二十四史中的一種?!洞蟮洹愤x材廣泛,內(nèi)容又極為豐富,保存的珍貴材料非常多。就以地圖來說,地圖的測繪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記載,然而傳世作品多為明中晚期以后所出。宋、元、明初時期,盡管雕版印刷已十分盛行,版刻地圖已遍及各地,但歷經(jīng)數(shù)百年的板蕩流離,現(xiàn)在所能見到的實物寥寥無幾。特別是明初編繪的地圖,幾至罕見。但《永樂大典》卻引錄并保存了眾多繪制精細的宋、元、明初地圖,彌補了自宋、元版刻地圖至明嘉靖間羅洪先的《廣輿圖》問世這一階段的空白,從而成為中國地圖學(xué)史上不容忽視的重要史料?!队罉反蟮洹繁4娴恼滟F遺書佚文,以及考證史實的重要史料,不及細述。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當(dāng)時編撰時,曾嚴(yán)格規(guī)定,凡輯入諸書,務(wù)必只字不差地整部、整篇、整段抄錄,不得任意刪改。所以,在編輯體例上,雖有人指責(zé)過它“依韻綴字,舛雜不傖”,但它卻較完整地保存了許多失傳典籍。因此,還有待大力發(fā)掘。外國稱它為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贊譽為我國文化遺產(chǎn)中的珍品,是一點也不過份的。它在世界文化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并為各國學(xué)術(shù)界所重視。
  b圖譜性類書——《三才圖會》和《圖書編》明代還有圖文并茂特點的圖譜性類書出現(xiàn),如王圻編的《三才圖會》和章潢編的《圖書編》。這種類書從圖譜和文字兩方面來闡述事物的源流。
  《三才圖會》,106卷,匯集古書圖譜,包括古代文物和人物圖像,加上文字說明。分為天文、地理、人物、時令、宮室、器用、身體、衣服等14個門類。雖然有些圖是根據(jù)流傳的形狀繪制的,不盡可信;清代人評論它采集廣泛而失之過雜;但是書中繪制的圖像卻有著特殊的功用。如明十三陵的定陵曾發(fā)掘出皇后的鳳冠,但已殘破。要使已經(jīng)殘破的鳳冠在展出時恢復(fù)本來面貌,就借助于《三才圖會》里的一幅皇后鳳冠的側(cè)面圖,根據(jù)這幅圖修復(fù)出明代皇后鳳冠的原形。另外,據(jù)所知,日本編的百科全書和詞書都已采用了我國的《三才圖會》。
  《圖書編》,原名《論世編》,后改今名,與上書屬于同一類型,是輯錄古籍中有圖有說的材料匯編而成。全書127卷,分經(jīng)義、象緯、歷算、地理、人道等類編;其中所附的易象類編和學(xué)詩多識兩卷,有說無圖;余125卷,都有圖有說;說的部分取材廣博,條理分明。一般學(xué)者認為它在材料考核方面和體例編排上超過了《三才圖會》。在地理、人道兩門類中,更有許多反映明代政治社會狀況的資料,可以補充史志的無記載。此書在清乾隆間修《四庫全書》時,列入“應(yīng)毀書目”,因此,流傳不廣。
  (2)清代的重要類書
  類書發(fā)展到清代,編制愈加精湛??滴?、雍正兩朝編纂的類書體例益精,種類很多,規(guī)模宏巨,卷帙浩繁。官修類書著名的有《淵鑒類涵》、《佩文韻府》、《駢字類編》、《子史精華》、《古今圖書集成》,還有《分類字錦》等。其他私人編的類書也很多,著名的如:陳元龍的《格致鏡原》,100卷;和它體例近似的類書還有汪汲編的《事物原會》,40卷,以及魏嵩編的《壹是紀(jì)始》,22卷,補遺一卷。此外,還有《事類賦統(tǒng)編》,93卷,黃葆真增輯。此書是把宋人吳淑的《事類賦》、清人華希閔的《廣事類賦》、王鳳喈的《續(xù)廣事類賦》、吳世旃的《廣廣事類賦》,以及張均的《事類賦補遺》匯集再加補充而成。此外,康熙時,潘永因編《宋稗類鈔》八卷,從詩話、小說、筆記中選材編次宋代人物掌故,分為59門;清末徐珂編《清稗類鈔》,由各筆記、野史、雜書內(nèi)取材,匯集清代人物、故實,分為92類。兩書都有豐富的材料,能為研究宋、清兩代掌故、軼聞提供線索。另外,更有較大規(guī)模的,專門輯錄婦女史料的類書《奩史》出現(xiàn)。總之,清代的類書,不論數(shù)量或質(zhì)量在類書史上都有一定份量。原因主要是統(tǒng)治階級出于籠絡(luò)士大夫這個政治上的需要,即網(wǎng)羅人才,加強對他們的控制,所謂“遲其歲月,困其心志”,使之“具老死文字間”。當(dāng)然,前面說過,唐宋初期的編纂類書,明成祖的敕修《永樂大典》,又何嘗不是如此。
  下面將清代最著名的類書和常用的類書講一講:
  a現(xiàn)存最大的類書——《古今圖書集成》《古今圖書集成》(下簡稱《集成》)一萬卷,約計字數(shù)1.6億;在份量上原僅次于《永樂大典》,但它至今完整無缺,因此,可以說它是現(xiàn)存最大的一部類書。
  它的內(nèi)容包羅萬象。全書分六匯編,首三編是按天、地、人排。一是歷象匯編;二是方輿匯編;三是明倫匯編;四是博物匯編;五是理學(xué)匯編;六是經(jīng)濟匯編。六匯編下又分32典;典下共分6109部,確是規(guī)模宏大,囊括萬有。一般常說《太平御覽》、《冊府元龜》、《淵鑒類涵》是大類書,其實總量多者也不過《集成》的1/10。
  這部萬卷巨制的編者究竟是誰?長期以來曾是一個謎。一般著錄大都寫蔣廷錫等奉敕撰,其實真正的編者卻是康熙皇帝的皇三子誠親王胤祉的門客陳夢雷。陳夢雷在誠親王的大力支持和贊助下,于康熙四十年十月到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1—1706年)四月主持編成,初名《古今圖書匯編》。先錄目錄、凡例為一冊,由誠親王代呈皇帝,康熙帝欽定改名《古今圖書集成》。陳夢雷在初稿基礎(chǔ)上自行修訂;在修訂過程中,雍正即位,陳夢雷被發(fā)遣遠邊,于是就改成蔣廷錫等奉敕撰了。這里就不能不談?wù)勱悏衾椎囊簧部?,二次冤獄,兩番流徙。
  陳夢雷,福州侯官人,官翰林院編修。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他回閩省親,適逢三藩之亂起,耿精忠起兵響應(yīng)吳三桂,威脅閩中諸名士,其中也有陳夢雷父子,脅受偽官。其實陳夢雷沒有接受,且和同窗好友李光地共商滅敵之計。但當(dāng)時有陳昉者做了偽官,京師誤傳為夢雷。三藩之亂平,陳夢雷被捕論斬,而李光地又不肯為他辯護。幸圣祖特準(zhǔn)減死,流放到奉天尚陽堡(今沈陽)16年。直到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圣祖玄燁東巡,他才有機會面訴冤枉,召回京師。次年奉旨入懋勤殿,侍奉皇三子誠親王胤祉讀書。這個時期,他出入宮闈,頗受知遇。他為感恩戴德,獨力編了《集成》。這在他的著作《松鶴山房文集》(康熙曾御賜他一副對聯(lián):“松高枝葉茂,鶴老羽毛新”,著作因此得名)卷二里,有一篇《進匯編啟》,詳細敘述了編撰經(jīng)過。但好景不長,到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駕崩于暢春園,世宗胤禛即位,不久就將陳夢雷再度流放遠邊。其實這和清王朝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政治斗爭有關(guān)。康熙中世以后,皇太子再立再廢,諸皇子各樹黨羽,謀奪嗣位,斗爭甚為激烈。雍正奪得皇位后,為翦除異己,先后把諸皇子置于死地。陳夢雷是皇三子的門客,被當(dāng)作要員,當(dāng)然不能放過,因而不惜“欲加之罪”老賬新算,借口歸案,被再度流放到東北。這時陳夢雷已是72歲的白發(fā)老翁,遠戍邊外,單車就道,絕塞荒山,自然沒有生還的希望。而《集成》這部巨著的真正編者陳夢雷的名字也就被削得一干二凈,埋沒了200余年。
  盡管陳夢雷經(jīng)歷了悲慘的一生,但其辛勤編纂的《集成》卻留在人間,為后世所利用。18世紀(jì)初期,中國印刷術(shù)大大發(fā)展提高,皇宮的武英殿開辦了一個印書工場,這個工場用銅活字版印了一部大類書,就是《集成》;于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到六年印成。這第一次共印64部和樣本一部;正文一萬卷,目錄40卷,分訂5020冊,裝523函。因印數(shù)少,當(dāng)時就屬珍籍,在內(nèi)府分藏文淵閣、乾清宮、皇極殿等處。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時,分建七閣,每一閣也放《集成》一部。另外還分賜大臣,乾隆時四庫館的總裁、副總裁都有一部。修《四庫全書》時,各地進呈圖書多至五、六、七百種者,賜《集成》一部。國外收藏這一版的有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館,是完整的一部,已改訂成745本洋裝巨冊。法國、德國也有這一版的殘本。因印數(shù)少,當(dāng)時國內(nèi)的讀書人是難得一見的。后來又有第二次的鉛印扁字體,西方人稱“美查版”(公元1888年),印1500部,每部1620冊,加目錄1628冊。這版錯落很多。第三次是上海同文書局石印本,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印成一百部。但留存在上海棧房的因遭火災(zāi),傳本很少。第四次是1934年上海中華書局據(jù)銅活字原印本用橡皮版縮小影印。這部銅活字本購自康有為的舊藏;縮印成800冊,包括目錄六冊,正文794冊,后附《考證》八冊,共808冊;常用的就是這個本子。1985年中華書局與巴蜀書社據(jù)1934年版聯(lián)合影印出版《集成》,并將800冊線裝本改為16開精裝本,并編《簡明索引》一冊,自1985年起陸續(xù)出書。
  《集成》一書,部頭很大,所收資料浩瀚,但條理清楚,繁而不亂。全書六匯編中,以明倫匯編為最大,占全書1/4以上,方輿匯編次之,經(jīng)濟匯編又次之,歷象匯編最小。32典中,職方典最大,約占全書1/6弱,乾象典最小,僅占全書1%。在6109部中,最大的是醫(yī)部,占全書1/20以上,最小的部在邊裔典內(nèi),只有12行。每部分匯考、總論、圖、表、列傳、藝文、選句、紀(jì)事、雜錄、外編等,其中匯考是主體,總論、列傳次之。編纂者認為有些荒唐難信的紀(jì)事,錄之似乎無稽,不錄又怕遺漏的,則入于外編。根據(jù)具體資料,繁簡不同,一般匯考不再細分,但資料多者又分門。如職方典,各省、府部下的匯考,又分建置沿革考、疆域考等。
  綜觀此書,規(guī)模宏大,內(nèi)容賅博,“凡在六合之內(nèi),巨細畢舉”,插圖精美,圖文并茂,而且分類細密,其層層展開的三級類目(甚至到四級)結(jié)構(gòu)、編排,系統(tǒng)性強。由于它是類編群書,具有將同一內(nèi)容按不同主題分別歸入不同部類的特點,實質(zhì)上等于編制了各種類型的索引。例如,要查李廣射虎石這一典故,《集成》里就提供了五種檢索途徑:因為李廣是西漢名將,所以,可從官常典·將帥部去查;②因姓李,可由氏族典·李姓部去查;以此類推,可從:③禽蟲典·虎部;④戎政典·射部;⑤學(xué)行典·勇力部,都能查到這一故事的來龍去脈。由于《集成》大量輯錄了歷代正史、方志、野史、筆記等各種類型的文獻資料,而又按類按主題匯編起來,所以它又具有“二十一史主題索引”,“方志主題索引”,“野史筆記主題索引”等各種主題索引的作用。如想知道方志和正史中有無連體嬰兒的記載,可查庶征典·人異部,就可知道明萬歷三十八年夏天,山西某地有連體嬰兒的記載(《山西通志》)。還可查到《隋書·五行志》、《唐書·高宗本紀(jì)》等正史中的有關(guān)材料,并可知道,早在1300多年前我國就進行過連體嬰兒分離手術(shù)的記載。這一切都說明《集成》在編制技術(shù)上,當(dāng)時已達到高度水平。
  由于《集成》的內(nèi)容貫穿古今,包羅萬象,編制體例細密,而且圖文并茂,功能多樣,查檢較便,編輯時間又距今最近,所以,自問世以來,很為中外學(xué)者所珍視。在第二、第四種印本未出世之前,因為傳本太少,在“宇內(nèi)讀書人求一見而不可得”的情況下,不少學(xué)者不辭辛勞遠道求訪、借閱,借到后,一天讀幾十冊,即或夏日炎炎,汗流如雨,夜晚在昏暗的燭光下,即使在蚊蟲“圍攻”的漏盡更深,也不肯停下。讀書人勤奮、感人的記載不少,而且這也證明此書的文獻價值。據(jù)記載,乾隆年間有人提出120條問題,請教于詩人袁枚(公元1716—1797年),其中多為僻典,袁枚不能答。招詞林諸子查《集成》,答出百條。有孔某曾讀《集成》七遍,120條問題都可答出?!都伞泛推渌悤粯樱詥柺酪詠碇钡浆F(xiàn)在,在查考史實,提供參考材料,查找文章典故,輯佚工作中都發(fā)揮著作用。如果要查我國工程技術(shù)史料,歷代都有哪些能工巧匠?那就看考工典,其中有“工巧部名流列傳”。它從各種史志筆記中輯錄了歷代的能工巧匠,例如魯班等人的事跡和他們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讀者如對生活常識感興趣,可看食貨典飲食等部,其中介紹各種食經(jīng)、菜譜及烹調(diào)知識。僅粥部就介紹了綠豆粥、羊肉粥、茯苓粥等幾十種粥的配料、制作方法及主治功能,至今仍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在國外,《集成》早享盛譽。外人稱它為《康熙百科全書》或《中國百科全書》。為它編目錄、索引或?qū)懳恼陆榻B,或列為重要參考書。例如,英國威·弗·邁耶斯1878年在《中國評論》上發(fā)表《中國皇家藏書書目》一文,其中介紹《永樂大典》、《淵鑒類涵》、《佩文韻府》和《集成》。英國人翟理斯曾把《集成》和第11版《英國百科全書》比較,認為《集成》大于最巨的《英國百科全書》三、四倍;而《英國百科全書》第11版是被人稱道的。翟理斯還為《集成》編了索引,名《中國百科全書字順?biāo)饕罚?911年由不列顛博物館出版。日本一些學(xué)者也編有《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分類目錄》(1912年)、《古今圖書集成引用書目錄稿》(1872年)。國外學(xué)者把《集成》引為重要參考書的不少,英國知名學(xué)者李約瑟在他的巨著《中國科學(xué)技術(shù)史》第一卷參考文獻簡述里說:“我們經(jīng)常查閱的最大百科全書是《圖書集成》?!?他藏有的《集成》是1888年的第二種印本,是我國老一輩科學(xué)家竺可楨請朋友代他搜購的)。他說:“這是一件無上珍貴的禮物”,“許多西方學(xué)者都非常信賴這部百科全書”。確實,他在《中國科學(xué)技術(shù)史》的各卷里都把《集成》作為重要參考書,運用了其中豐富的資料。
  當(dāng)然,這部書畢竟是18世紀(jì)初期的一部類書,它的編制水平雖已達到當(dāng)時的頂峰,但和其他類書一樣,總是受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本身難免存在缺點,封建正統(tǒng)觀念和階級偏見貫串全書,一些陳腐的、迷信的內(nèi)容充斥其中。既是類書,需按類去查找資料,但當(dāng)時的分類和現(xiàn)在的分類不同,今天看來頗有失當(dāng)之處,也增加一定困難。例如,火與煙并非天象,而列入《乾象典》;筆、墨、紙、硯等是文房用品,卻被列入《理學(xué)匯編·字學(xué)典》;農(nóng)、商、漁、樵、牧、獵、醫(yī),甚至乞丐、刺客、娼妓等竟同屬《博物匯編·藝術(shù)典》;三國蜀昭烈帝劉備,后主劉禪列入帝紀(jì)部后漢,而不另列蜀漢等等。這對查找很不方便。另外,這部鴻篇巨著,雖說包羅萬象,實際失收卻也不少,除為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利益而顯然是有意摒棄不收者外,還有其他如:《草木典》杏部選句中,許多為人熟知的著名詩句,如唐朝韋莊的“春日游,杏花吹滿頭”,杜牧的“牧童遙指杏花村”;宋朝宋祁的“紅杏枝頭春意鬧”,葉紹翁的“一枝紅杏出墻來”,陳與義的“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陸游的“深巷明朝賣杏花”;明朝唐寅的“紅杏梢頭掛酒旗”等等,都沒有收錄。而且引錄文獻時訛誤缺脫、隨意刪節(jié),引文出處著錄欠詳、或著錄錯誤都時有發(fā)現(xiàn)。和參閱其他類書一樣,使用時最好能核對原始資料。
  但瑕不掩瑜,《集成》仍不失為我國古代工具書中的一顆明珠。
  b按韻編的一部類書——《佩文韻府》
  此書是一部官修的、規(guī)模較大的、匯編辭藻典故的類書,為供舊時文人吟詩作賦時采摘辭藻、對偶,尋求典故、軼聞,以便押韻對句而用的。張玉書等70多人奉康熙皇帝之命而編。從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開始,在以元代陰時夫的《韻府群玉》和明代凌稚隆的《五車韻瑞》為底本的基礎(chǔ)上,大加增補,到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成書??滴鹾苤匾曔@部書,“親加考訂”,時時面授意見。因北京海淀暢春園內(nèi)康熙有一個書房,名“佩文齋”,于是命名《佩文韻府》。
  此書正集444卷,收單字1.9萬多個,引錄的詞章、典故達140萬條之多。以單字統(tǒng)詞語,單字按照平水韻的106韻排列,按詞條末字入韻。每個單字下加注反切和解釋,下列尾字和這個單字相同的詞語,按二字、三字、四字順序排列。如“紅”字,下列“陣紅”、“題紅”、“長紅”……“映山紅”、“二丈紅”……“玉白花紅”等詞語。字數(shù)相同的,則按這個字出自經(jīng)、史、子、集、不同典籍的來源為順序。詞語之下,列舉古書里用過的詩文典故例句。另外還排錄對語(對仗的詞語),如:“嫩綠”、對“嫣紅”;“熊肪白”對“鶴頂紅”。還有摘句,如“花蕊飏春紅”,即押紅字韻的詞句。所收詞語典故,凡是《韻府群玉》、《五車韻瑞》所已采用的,叫做辭藻,列在前邊,兩書未收的,標(biāo)一個“增”字,排在后面。
  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又命張廷玉等拾遺補闕續(xù)編《韻府拾遺》,至五十九年成書,共120卷,是補《佩文韻府》的遺漏,體例與《佩文韻府》同,分為“補藻”和“補注”兩欄。
  讀古典文學(xué)作品,往往有兩方面困難:一是不了解詞匯的意義和用法;二是不熟悉典故。而古典文學(xué)作品中,典故和詞匯又常常密不可分;典故本身就是詞匯,詞匯也會包括典故。如“推敲”是個詞,但也是典故。據(jù)說:唐代詩人賈島家境貧寒,一度為僧。他初次赴京趕考,一天在驢背上吟得兩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反復(fù)琢磨用“推”字好還是用“敲”字好,不禁伸手作推、敲的動作。他不知不覺沖撞了京兆尹韓愈的車騎隊伍,被人帶到韓愈面前;賈島講“推”、“敲”兩字未定,不知回避。韓愈沉吟很久,對賈島說:“敲字佳。”并讓賈島和他一起回去,共論詩道,與賈島成為布衣之交。這一故事表明古人遣詞造句用心良苦,也即“推敲”用典之來源。后來因此把斟酌字句、反復(fù)考慮稱為“推敲”。讀古典文學(xué)作品,只有查明詩文典故的出處時,才能理解其意義。所以,就在現(xiàn)今,《佩文韻府》仍然是一部常用的工具書。例如,我們讀文天祥的《念奴嬌·驛中別友人》那首詞,其中有“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此句中有二典,一為“銅雀春情”,是運用唐杜牧的《赤壁詩》中“東風(fēng)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里借此典故暗指南宋皇后、妃子被元兵俘虜送去北方的事。二為“金人秋淚”,可查《佩文韻府》卷十一真字韻,人字條下,有“銅人”,此目下可查到《魏略》:“明帝徙長安……銅人重不可致,留于霸城”。又唐代詩人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并序》說:“魏明帝青龍元年八月,詔宮官率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置前殿。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shan山〕然淚下”。才知“金人秋淚”是用漢朝滅亡之后,魏明帝拆遷漢代銅人的典故,借指宋朝文物被元人掠奪的可悲故事。這樣就能了解文天祥填這首詞時的心境,便容易懂得詞意了。
  由于《佩文韻府》是按詞條末字入韻,不懂聲韻的人很難利用,幸而商務(wù)印書館編的索引能幫助解決這個困難。索引是按《佩文韻府》原詞首字編排,不懂聲韻的人,可先按四角號碼查,假如你四角號碼也不熟悉,那么可先查筆畫索引查出四角號碼,然后從四角號碼索引查得詞條所在頁碼。例如:有一文件,內(nèi)引兩句詩:“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是誰的詩呢?不妨查《佩文韻府》,“沉”字的四角號碼為37117,從四角號碼索引看到沉字下列許多詞條,看到有“沉舟側(cè)”,據(jù)所注頁碼看正文,即可知道這是唐代劉禹錫的詩。據(jù)此還可進一步了解這首詩是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席上酬答白居易的贈詩而寫的。白居易贈詩中為劉禹錫被貶23年鳴不平,劉禹錫的回詩也感嘆自己遭遇不幸被貶23年,埋沒一世,今已如“沉舟”、“病樹”。但沉舟前又是千帆過往,枯樹前仍是萬木欣欣向榮。這兩句詩被人認為是包含著一種新陳代謝的自然規(guī)律,用來說明:沒落的事物,就由它沒落,新生的事物,依然會按著自己的規(guī)律發(fā)展下去。所以,也常為寫文章所引用。
  《佩文韻府》先后印過五種版本,常用的是1937年商務(wù)印書館的《萬有文庫》本,共七大冊,末冊是四角號碼索引和單字筆畫索引,是把《佩文韻府》和《韻府拾遺》合編在一起的,使用很方便。1983年上海古籍書店根據(jù)《萬有文庫》本影印,改為精裝四大冊。
  但這部書根據(jù)的資料大都是從其他類書輾轉(zhuǎn)抄襲的,錯誤不少。有時標(biāo)明出處不可靠,如“尋問”一詞,見《北史·儒林·孫靈暉傳》,而《佩文韻府》誤作《北齊書·儒林·孫靈暉傳》。《北齊書》里也有此篇,但文字不同,并未有“尋問”一詞。另外,我們在使用中發(fā)現(xiàn)《佩文韻府》引用資料標(biāo)明出自《唐書》的,往往是《新唐書》而不是《舊唐書》;標(biāo)明出自《齊書》的,往往是《南齊書》而不是《北齊書》。某些詞書,如臺灣的《中文大辭典》,日本的《大漢和詞典》中有些詞條,由于照抄《佩文韻府》等類書的材料,不加核對,就以訛傳訛了。這是應(yīng)該引為鑒戒的。另外《佩文韻府》注明出處,只有書名,一般沒有注明篇名,是大缺點。
  c《駢字類編》——《佩文韻府》的姐妹篇《駢字類編》是清圣祖敕撰的官書,張廷玉等編,240卷;自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開始編,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成書。它與《佩文韻府》不同的是:所收都是“駢字”,即雙音詞,或雙音詞組,是兩個字組成的實意復(fù)詞。把首字相同的詞語排在一起,就是齊首字,而不是齊尾字。書中分列天地、時令、山水、居處、珍寶、數(shù)目、方隅、采色、器物、草木、鳥獸、蟲魚、人事等13個門類;門類下又細分小類,以類聚詞,所以叫“類編”。小類即“子目”,“子目”即標(biāo)首字,計1604字。如“天地門”有天、日、月、星、雨、露、雷、電、霜、雪等58字,亦即58個子目。由標(biāo)首字帶出該字頭的復(fù)詞或詞組,如“天”字帶出的復(fù)詞有天日、天月、天地、天風(fēng)、天云等近千條。各標(biāo)首字所帶復(fù)詞多寡不一,如“天”字帶出的復(fù)詞有5卷之多,而“地”中的“坻”、“坳”等字僅只五條,這反映漢字的構(gòu)詞能力與繁衍的實際。
  它與《佩文韻府》一樣,都是把含有某個典故的記載或詩文一一加以羅列。優(yōu)點是比《佩文韻府》簡明,而且不僅注有書名,大部分還注明了篇名,可與《佩文韻府》互為補充?!杜逦捻嵏返牟榉ㄊ前错嵅坎樵~尾;《駢字類編》是按類查詞頭;兩書相輔相成,所以稱它們?yōu)榻忝闷?。這兩部書都是查詩文典故和詞匯的常用類書?!恶壸诸惥帯返娜秉c是體例所限,收詞有限。因此,它的流通不如《佩文韻府》廣泛。不過,有時它比《佩文韻府》有用。比如,查“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這一詩句的出處時,《佩文韻府》中的“山雨”條只錄有許渾詩“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一句,不引全詩,也不注明詩題。要知道詩題,可以查《駢字類編》“山水門”、“山雨”條,記載:“許渾咸陽城東樓詩‘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根據(jù)這一線索,我們可在《全唐詩》中查到許渾這首詩的全部詩句。所以說,《駢字類編》和《佩文韻府》可以互為經(jīng)緯,相輔而用。
  《駢字類編》最早的版本是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內(nèi)府刊本;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上海同文書局出有石印本,計48冊;1984年北京中國書店據(jù)同文書局石印本影印,合為12分冊,是現(xiàn)在通用的本子。1988年,中國書店又出版了《駢字類編索引》,使用較方便。
  d《淵鑒類涵》《淵鑒類涵》,450卷,是張英、王士禎等奉皇帝之命編撰,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成書。
  這部書是以明代俞安期的《唐類涵》作為底本擴編的?!短祁惡吩遣商迫祟悤端囄念惥邸贰ⅰ冻鯇W(xué)記》、《白帖》、《歲華紀(jì)麗》等及《通典》中的材料,刪除重復(fù)編成的?!稖Y鑒類涵》則博采廣收,又補充了自唐以后到嘉靖年間的《太平御覽》、《玉?!?、《山堂考索》、《天中記》等17種類書的內(nèi)容,并且采錄了二十一史和子集、雜纂、稗編材料匯編而成。全書分為:天、歲時、地、帝王、后妃、儲宮、帝戚、設(shè)官、封爵、政術(shù)、禮儀、樂、文學(xué)、武功、邊塞、人、釋教、道、靈異、方術(shù)、巧藝、京邑、州郡、居處、產(chǎn)業(yè)、火、珍寶、布帛、儀飾、服飾、器物、舟、車、食物、五谷、藥、菜蔬、果、花、草、木、鳥、獸、鱗介、蟲豸等45部(俞書為43部)。部下再分小類,共2536個小類。每類的內(nèi)容都各分五項,全是以釋名、總論、沿革為第一,典故為第二,對偶為第三,摘句為第四,詩文為第五。凡是《唐類涵》中原有的引證,都標(biāo)明一個“原”字,續(xù)增的部分則標(biāo)明一個“增”字,以示區(qū)別。
  《淵鑒類涵》也是一部綜合性類書。它的卷數(shù)雖不到《太平御覽》的一半,但篇幅實際比《太平御覽》還多一倍,內(nèi)容相當(dāng)充實,查閱唐宋以至明嘉靖時的典故、辭藻,很可以利用這部書。
  《淵鑒類涵》有七種版本,目前常用的是1985年北京中國書店據(jù)1887年上海同文書局石印本影印的本子,18冊。
  清代官修類書中,還有一種是專門采集子書和史書中的材料,提供給一般文人查找詞章和典故的,書名叫《子史精華》,160卷,分30類,子目280,是康熙時編撰,雍正時成書的。因為我國史書繁多,子書更雜,從中查找詞語典故不容易,利用這部書即可大為方便。此外,還有何焯等奉敕撰的《分類字錦》,64卷,輯錄經(jīng)、史、子、集及其他各書中的字詞,分為40門,618類;這都是供采取典故、詩文、辭藻用的類書。
  e《格致鏡原》《格致鏡原》,100卷,陳元龍編,與前面介紹過的宋高承的《事物紀(jì)原》體例相近,也是記載事物起源的。所謂“格致”,是取《禮記·大學(xué)》“格物致知”之義,就是窮究事物原理而獲得知識的意思?!扮R原”是探索事物本源的意思。全書分為:乾象、坤輿、身體、冠服、宮室、朝制、珍寶、燕賞器物、耕織器物、玩戲器物、居處器物、香奩器物等共30類;每類又分若干子目,如乾象類有天、日、月、星、風(fēng)、雷、云、雨等14目,各類共有886目。一般首先是總論,然后引古書,講該字的字義和該物來源,下面列出有關(guān)材料。這部書著重考證飲食、布帛、文具、武備、日常器物以及花、木、鳥、獸、昆蟲、水族等等。這些記載事物的資料,大多錄自原書,而且多據(jù)善本,所采經(jīng)、史、雜記、野乘,都一一注明出處。內(nèi)容豐富,體例完備,為研究古代文化史、科技史提供了重要資料。這部書在清代影響很大,據(jù)說當(dāng)時幾乎家家必備。
  清代與此類似的類書還有《事物原會》、《壹是紀(jì)始》。后者考證“書院始于唐”、“國子監(jiān)始于隋”等等,引證都根據(jù)文獻記載。這些都是把散見于各種古籍中的事物起源資料分門別類集中起來,供探求事物本源始末性質(zhì)的類書。在此就不一一介紹了。
  f專輯女性史料的類書——《奩史》
  《奩史》是一部規(guī)模較大的女性專門類書。有關(guān)古代女性歷史的記錄,向來不具系統(tǒng),這部大型的綜合性類書,從浩如煙海的史籍中輯錄不少女性生活的記載,彌足珍貴。但女性專門類書的出現(xiàn),更值得重視。
  據(jù)查各種書目,專門與女性有關(guān)的類書有十幾種,但《奩史》卻未見著錄?!肚迨犯濉に囄闹尽芳啊堆a編》著錄了,但入“小說類”,因而很少被人注意。其實,《奩史》正符合類書的標(biāo)準(zhǔn),是“博采眾籍,以類相從”;因而它應(yīng)該列入傳統(tǒng)的類書。
  《奩史》,100卷,原題東吳王初桐于陽纂,卷首有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伊江阿序文。關(guān)于編者,諸種傳記史冊均無專傳,據(jù)今人考定,原名王丕烈,嘉定人,字於陽(于陽),別稱、室名甚多,如賡仲、耿仲、無言、古香堂、杏花村、紅豆癡儂、紅犁翠竹山房等等。他做過幾任知縣。著作有《魯齊韓詩譜》、《夏小正正訛》等多種,并修纂過《嘉定縣志》。他有一側(cè)室名李湘芝,亦有詩文名《柳絮集》,見于《清代閨閣詩人征略》等書。據(jù)《奩史》序文:“是編抄撮之初,半出其手”,則《奩史》一書是夫婦二人合作編成的。
  不但如此,此書的編成,還賴有眾多的學(xué)人參與閱訂??ぷ鳌8骶黹営?、??吖?1人,包括清代當(dāng)時著名的經(jīng)學(xué)家、考據(jù)學(xué)家阮元、孫星衍、王昶,以及曾任《四庫全書》總纂官的陸錫熊等在內(nèi)的名儒碩學(xué)、名見經(jīng)傳的大學(xué)者。說明此書的編撰是頗得時人支持的。
  據(jù)編者說,《奩史》分類是模仿《太平御覽》和《玉?!范右宰兺ǖ?。其實它是有特點的。全書共分36門,包括:夫婦、婚姻、統(tǒng)系、眷屬、妾婢、倡妓、肢體、容貌、性情、蠶織、針線、井臼、文墨、干略、技藝、音樂、姓名、事為、誕育、術(shù)業(yè)、衣裳、冠帶、襪履、釵釧、梳妝、脂粉、宮室、床笫、飲食、器用、綺羅、珠寶、蘭麝、花木、禽蟲、仙佛。各門又再分子目約153個。各門排列次序頗具層次;古人認為:人倫始于夫婦?!坝心信缓笥蟹驄D,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儀有所錯?!彼允琢蟹驄D門,羅列有關(guān)夫、妻本分之言論,以及夫婦相從的各類形態(tài),包括:相敬如賓、同甘共苦、反目離異、破鏡重圓、夫婦合葬等等。夫婦之合,端賴婚姻,所以次立婚姻門,輯錄嫁娶禮儀之外,又展列多類婚姻故事,如:皇族婚、同姓婚、世代婚、指腹婚、續(xù)弦、辭婚、冥婚等故事。夫婦、婚姻兩門之下的四門是分述各階層婦女:自后妃、公主、及諸宮廷內(nèi)各種女官,中及祖母、外祖母、后母、乳母,再列孝女、貞女、姐妹、姑嫂等各種親屬關(guān)系及若干事跡,然后分述傳統(tǒng)社會中地位低下的妾媵、奴婢及娼妓的命運遭際。文墨、干略、技藝、音樂四門,主要是記載古代婦女的文化成就。歷代婦女在詩文、書畫、音律、技藝,以至武藝方面,不乏有突出成就的人,所以,輯錄了她們的事跡。其他各門也都是輯錄與婦女有關(guān)的方方面面。綜觀《奩史》之分類,條目劃分都較細致,能從更廣闊的層面去反映傳統(tǒng)社會各階層婦女的生活內(nèi)容,甚至其容貌舉止、性情愛好,以及服裝、飾物、鞋襪、所佩香囊用料等等都在輯錄之中。編這樣一部向來不受重視的婦女史料的類書,是不容易的。中國古代典籍,浩瀚如海,其中涉及婦女者不過十分之二、三而已。該書廣為搜羅,正史、別史、雜史、經(jīng)義、類書、說部、書目、書畫、詩話、文集、選錄、雜著都在選錄之列,而諸書有可引者少,無可引者多,因而《奩史》征引書籍約3900種,而所檢閱普查之書卻不下萬種,其工程浩繁可知。
  由于《奩史》是一部有關(guān)婦女的專門類書,因此,更集中地保存了婦女的歷史,史料更廣泛,把反映古代各階層婦女生活面貌的大部分文字材料集中起來,除供便利查找使用之外,更保存了若干已散佚的史籍中之婦女材料,尤為可貴。其全面性是它的內(nèi)容包羅了不同時代、不同階層、不同地區(qū)(全國各省以至鄰國)、不同年齡的婦女的衣、食、住、行,以及文化生活,構(gòu)成古代社會婦女生活全面的圖像。做為一部以婦女歷史為對象的專題類書《奩史》,其規(guī)模、深度、廣度是值得一提的。對研究中國婦女史的人來說,是一部頗有使用價值的類書。
  當(dāng)然,該書也有許多不足之處,例如:“統(tǒng)系門”下,子目“宮人”部分,其中著錄“紅葉題詩”的有關(guān)故事,編者只征引《豫章詩話》陳述明嘉靖年間事,并附注“或云王莊妃事”。反而并未引錄或附注唐、宋人的著作,如唐孟棨《本事詩·情感》、唐范攄《云溪友議》卷十、宋劉斧《青瑣高議·流紅記》、宋孫光憲《北夢瑣言》等多種書中有關(guān)“紅葉題詩”的類似記載。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