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年以后,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上校仍會想起他的祖父帶他去見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p> 老實說,我沒有完整地看完《百年孤獨》,但許多年以后,我仍然記得開篇的這個奇妙的句式,并且在其后的很多中國作家的作品里看到這個句子的各種變換形式,有時候甚至突兀地穿插在線性的情節(jié)敘述中,唯一不變的是它混雜的時態(tài),將來現(xiàn)在過去,一句話涵蓋了一個人的一生。 著名的評論家朱大可說,“馬爾克斯扮演了中國作家的話語導師,他對中國當代文學的影響,超過了包括博爾赫斯在內(nèi)的所有外國作家。對于許多中國作家而言,馬爾克斯不僅是無法逾越的障礙,而且是不可告人的秘密。” 上世紀80年代,盜版的《百年孤獨》在文藝青年中幾乎人手一本,在革命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的浸淫下,人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原來小說還可以這么寫,原來魔幻比現(xiàn)實更具有真實的意義。于是,莫言、蘇童、劉恒、余華、格非、馬原、韓少功、葉兆言......,可以找到馬爾克斯影子的成名作家的名字有長長的一串。 這秘密是公開的,而且并非不可告人,大家吸收了大師的養(yǎng)分,種出了自己的果子。這就如同王家衛(wèi)的電影,給了他靈感的從穆時英到村上春樹,從戈達爾到譚家明,但他還是王家衛(wèi);還有人說王菲模仿小紅莓,但光靠模仿她成不了天后。開天辟地的大師總是少數(shù),大多數(shù)藝術都是在互相借鑒互相影響當中發(fā)展的。 馬爾克斯走了,20世紀的最后一位大師離我們而去,我們進入眾聲喧嘩的21世紀之后,看到的新聞就只有瓊瑤狀告于正抄襲之類了。家人正在追那部鬧得沸沸揚揚的《宮鎖連城》,我在旁邊聽來聽去,前半部分是明目張膽地照搬瓊瑤阿姨的《梅花烙》,后半部分幾乎集合了言情劇還有武俠劇的各種舊梗。有個笑話說,一個無名作曲家邀請成名作曲家來聽他的作品,后者在聽的過程中不斷脫帽致敬,無名作曲家惴惴地問,先生,我的曲子真有那么好嗎?后者答,不,我遇到了好多熟人。 該生氣的不該只有瓊瑤阿姨,只是她名聲大,被大家看到了,其它被借走東西的主人家,可能只有苦笑了,不過沒什么大不了,說不定他們也是借來的。大家借來借去,也搞不清到底是誰家的了,其實并不是什么頂好的東西。 再沒有大師給我們提供思想的養(yǎng)分以及學習的教材,我們也沒有耐心去消化然后融入自己的作品里,直接拿來就用了,成王敗寇,誰叫得最大聲這東西就是誰的。身陷抄襲門的不是只有一個于正,郭敬明的抄襲官司都敗訴了,但一點也不影響他們的東西大賣。 法上取中,我們連抄襲都已經(jīng)找不到更好的教材了,缺乏大師的時代,誰也不比誰高明多少,爭來爭去,只不過多增了幾根雞毛。 (李青) 摘自《通遼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