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管理是心血管風險管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有研究顯示,ASCVD 的罹患風險會隨 LDL-C 水平的下降而穩(wěn)步降低,LDL-C 每降低 1.0 mmol/L 可使相對風險下降達 22%[1]。由此可見,更低的 LDL-C 水平可帶來更多的心血管事件風險下降,這也推動指南不斷向更低的降脂目標進發(fā),促發(fā)了臨床降脂策略向控制 LDL-C「低一些好一些」的認識變化。 然而,對于臨床醫(yī)生來說,患者因「頻繁用藥」帶來的依從性降低和「強化降脂后仍不達標」的顧慮,以及因此而加碼的殘余心血管風險,都是目前血脂管理面臨的挑戰(zhàn)。 2022 年 4 月 2~4 日,第 71 屆美國心臟病學會科學年會(ACC 2022)在華盛頓召開,會上發(fā)布了多項血脂領域的最新臨床試驗(LBCT)結果和相關研究壁報。傳統(tǒng)小分子藥物由于其藥效時間較短,可成藥靶點選擇有限等不足,促發(fā)了科研人員研發(fā)新型小核酸藥物的動力。本次 ACC 大會降脂方面相關內容也聚焦了不少小核酸藥物相關研究結果,靶點涵蓋了近年來備受關注的 PCSK9,以及新興的潛在靶點 Lp(a)和 ANGPLT3。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吧! 多項研究力證小核酸藥物降脂優(yōu)勢 1 藥物闡述 Inclisiran 作為一款靶向 PCSK9 的小干擾 RNA(siRNA)藥物,可通過肝細胞表面受體定向進入肝細胞,利用 RNA 干擾機制特異性降解 PCSK9 mRNA,影響其蛋白翻譯,從而降低 PCSK9 和 LDL-C 水平。全球三期研究 ORION-10 研究顯示,Inclisiran 可一年兩針皮下注射,降低 ASCVD 人群中 LDL-C 達 52.3%。 研究設計 通過網絡 Meta 分析(Network Meta-analysis),了解 inclisiran、PCSK9 單抗、依折麥布和安慰劑的比較療效(LDL-C 較基線的百分比變化)。 入選標準 共 11 項隨機對照研究符合入選標準(如下圖 1),研究人群為接受最大耐受劑量他汀類藥物聯(lián)合或不聯(lián)合依折麥布治療后 LDL-C 水平仍升高的 ASCVD 或 ASCVD 高危成年患者,評估第 24 周(第 6 個月)時 LDL-C 較基線的變化百分比。同時進行情景分析,比較第 12 周(第 3 個月)和第 72 周(第 18 個月)的療效。 研究結果 第 24 周時,Inclisiran 和 PCSK9 單抗在降低 ASCVD 或 ASCVD 高?;颊叩?LDL-C 降幅相當,且顯著優(yōu)于安慰劑和依折麥布。 圖 1:Inclisiran、PCSK9 單抗和依折麥布在 ASCVD 或 ASCVD 高危人群治療的網絡 Meta 分析 2 藥物闡述 AZD8233 是一款靶向 PCSK9 的反義寡核苷酸(ASO)藥物,用于靶向干預肝細胞內 PCSK9 mRNA 的翻譯和蛋白合成,從而降低 LDL-C 水平。 研究設計 ETESIAN 是一項隨機、平行組、雙盲、安慰劑對照,用于探索劑量范圍的臨床 2b 期研究(NCT04641299),旨在探討 AZD8233 的臨床有效性、安全性與耐受性。該項研究跨 3 國 19 個地區(qū),共納入 119 名血脂異常患者。納入標準為 18~75 歲正在接受他汀治療(70 mg/dL ≤ LDL-C < 190 mg/dL,甘油三酯 < 400 mg/dL)的患者,將其隨機按照 1:1:1:1 分配至 AZD8233 不同注射劑量組(分別為 90 mg,50 mg,15 mg)和安慰劑組(給藥方案如下圖)。主要結局指標為 12 周時評估 AZD8233 不同劑量與安慰劑相比對 LDL-C 的降低效果。 研究結果 12 周時,AZD8233(不同劑量組)與安慰劑組相比,均可顯著降低 LDL-C 和 PCSK9 水平,與基線相比,50 mg 劑量注射組 LDL-C 下降 72% (95% CI: -78, -65),PCSK9 下降 88%(95% CI: -91, -84) ;90 mg 劑量注射組 LDL-C下降 79%(-83, -74),PCSK9 下降 93%(95% CI: -95, -91)。由此可見,AZD8233 可顯著降低 LDL-C 及 PCSK9 水平,且呈劑量相關性,臨床耐受性良好。 圖 2:AZD8233 注射可實現(xiàn) PCSK9 水平降低超 90%,LDL-C 水平降低 70% 3 藥物闡述 SLN360 是一款靶向 Lp(a) 的 siRNA 藥物,通過靶向干擾肝細胞內載脂蛋(a)mRNA 的翻譯,降低 L(a) 水平。 研究設計 APOLLO 是一項 I 期臨床研究,評估遞增劑量 SLN360 的耐受性和療效。該研究納入 32 名基線 Lp(a)水平 ≥ 150 nmol/L 且無 ASCVD 病史的成年受試者,采用單次遞增劑量隊列設計,四個隊列中有 6 名受試者接受單次皮下注射 SLN360(30 mg,100 mg,300 mg,600 mg)治療,2 名受試者接受安慰劑治療,隨訪 150 天,主要終點為 Lp(a)較基線的百分比變化。 研究結果 SLN360 降低 Lp(a)最高可達 98%。32 名受試者中僅有 1 名出現(xiàn)嚴重不良事件,但與 SLN360 無關,其他不良反應涉及頭痛、腹瀉、關節(jié)痛、中性粒細胞計數及 C-反應蛋白增加等。 圖3:APOLLO 研究一覽圖 4 藥物闡述 Vupanorsen 是一種靶向 ANGPTL3 的反義寡核苷酸( ASO) 藥物,通過降低肝臟 ANGPTL3 蛋白合成,減少 VLDL 脂質含量及大小,并可通過限制 LDL 的產生降低 LDL-C。 研究設計 TRANSLATE-TIMI 70 是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臨床 2b 期試驗,自 年2020 10 月至 21 年20 4 月期間通過 55 個中心納入 non-HDL-C ≥ 100 mg/dL、TG 介于 150~500 mg/dL 且接受基礎他汀治療的成年人。受試者按照區(qū)組隨機化(隨機分組比例為 2:1:1:2:1:2:2:2),分別給予安慰劑或不同劑量 Vupanorsen(每四周注射 80 mg,120 mg,160 mg,或每 2 周注射 60 mg,80 mg,120 mg,160 mg)皮下注射。主要終點為治療 24 周時 non-HDL-C 較基線的百分比變化。次要終點包括 24 周時 TG、LDL-C、ApoB 和 ANGPTL3 等其他指標較基線的百分比變化。 研究結果 在他汀類藥物作為治療基礎的高脂血癥成人中加用 Vupanorsen,與安慰劑相比,所有劑量組患者在 24 周時 non-HDL-C 水平均能顯著降低(下降范圍為 22%~27.7%),且 4 周左右開始顯效。該藥還能降低甘油三酯水平且存在劑量依賴性(每四周注射 120 mg 組下降 41.3%,而每兩周注射 160 mg 組下降 56.8%)。但對 LDL-C 和 ApoB 的影響不夠顯著。其安全性和耐受性均優(yōu)于安慰劑組。 圖 4:TRANSLATE-TIMI 70 研究結果一覽 突破性研究進展 提示降脂治療新方案 既往小核酸藥物多集中在罕見病、腫瘤領域,而近年來在心血管疾?。ㄓ绕涫墙抵I域)的在研藥物逐漸增多。小核酸藥物從 mRNA 水平進行調控,通過靶向「中心法則」的「中間環(huán)節(jié)」——信使 RNA(mRNA)阻斷致病基因的表達,進而實現(xiàn)疾病治療。目前小核酸藥物主要包括小干擾 RNA(siRNA,雙鏈合成核苷酸)、反義寡核苷酸(ASO,單鏈合成核苷酸)等,與小分子藥物及單克隆抗體相比,小核酸藥物有其突破性優(yōu)勢[6-8]: 1) 精準靶向:此類藥物的靶向精準是多方面的,可以定向輸送靶向器官(如 GalNac 偶聯(lián)技術),又可以靶向干擾目標物基因(如 SLN360 靶向干擾 Lp(a) 基因)來降低相關血脂指標。 2) 超長藥效時間(全球三期研究 ORION-10 研究顯示 Inclisiran 首針之后三個月注射第二針,此后注射療效可延續(xù)至六個月):超長的降脂效果能改善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問題,從而實現(xiàn) LDL-C 的長期達標,減少因停藥引起的血脂波動,最終完成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目標。 3) 治療新思路:對既往沒有治療方案的靶點,如 Lp(a),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有望在今后的臨床研究中突破降脂瓶頸,幫助患者多維度、多指標達成降脂目標,維護心血管健康。 小核酸藥物憑借其獨特的機制和優(yōu)勢,在目前降脂藥物前沿領域大放異彩,為心血管疾病治療帶來新的治療手段和方向,然而目前針對 siRNA 藥物研發(fā)最大的挑戰(zhàn)就是適用于不同器官所有細胞類型的藥物遞送系統(tǒng),一旦該挑戰(zhàn)得以解決,RNAi 療法的研發(fā)將進一步面臨靶點驗證的困難[7]。一旦突破研發(fā)瓶頸,RNAi 療法中的小核酸藥物或將成為血脂調控領域新興藥物分子類型,強力控「脂」,未來可期。 陳楨玥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心內科 主任醫(yī)師,博士學位 美國 Mayo Clinic 博士后 研究生導師、博士后導師 上海心血管病學會 血脂&動脈粥樣硬化學組 副組長 中華心血管病學會 代謝性心血管疾病學組 委員 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心血管病學會 動脈粥樣硬化學組 委員 中國卒中學會心血管病分會 委員 國家標準化心血管與代謝疾病中心 秘書長 上海市藥物治療專業(yè)委員會 委員 上海市老年藥學專委會 委員 東方心臟病學會議 血脂&動脈粥樣硬化論壇 壇主 亞洲脂質學會指導委員會 委員 JACC: Asia Section Editor 長期從事脂質代謝及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和科研工作。曾在美國 Mayo Clinic 學習進修近 3 年。先后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優(yōu)秀青年醫(yī)學人才等多項人才計劃,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委等課題 10 余項,發(fā)表論文 50 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 Circulation Research、Cardiovascular Research 等雜志上發(fā)表 SCI 收錄論文 20 余篇。曾榮獲美國心臟病學院青年研究者獎。 聲明:本文涉及藥物均尚未在中國大陸上市。 內容策劃:高潔 項目審核:孫楠 插畫來源:灰飛不費灰 設計監(jiān)制:黃庚婭 參考文獻: [1] Packard C, Chapman MJ, Sibartie M, et al. Intensive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owering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J]. Heart. 2021 Apr 1:heartjnl-2020-318760. doi: 10.1136/heartjnl-2020-318760.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3795379. [2] ACC 2022. Poster Abstract: https://www./pp8/#!/10461/presentation/20075 [3] ACC 2022. Poster Abstract:https://www./pp8/#!/10461/presentation/8419 [4] Nissen SE, Wolski K, Balog C, et al. Single Ascending Dose Study of a Short Interfering RNA Targeting Lipoprotein(a) Production in Individuals With Elevated Plasma Lipoprotein(a) Levels[J]. JAMA. 2022 Apr 3. doi: 10.1001/jama.2022.5050.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5368052. [5] Bergmark BA, Marston NA, Bramson CR, et al. Effect of Vupanorsen on 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evels in Statin-Treated Patients With Elevated Cholesterol: TRANSLATE-TIMI 70[J]. Circulation. 2022 Apr 3.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22.059266.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5369705. [6] Lam JK, Chow MY, Zhang Y, Leung SW. siRNA Versus miRNA as Therapeutics for Gene Silencing[J]. Mol Ther Nucleic Acids. 2015 Sep 15;4(9):e252. doi: 10.1038/mtna.2015.23. PMID: 26372022; PMCID: PMC4877448. [7] Bumcrot D, Manoharan M, Koteliansky V, et al. RNAi therapeutics: a potential new class of pharmaceutical drugs[J]. Nat Chem Biol. 2006 Dec;2(12):711-9. doi: 10.1038/nchembio839. PMID: 17108989; PMCID: PMC7097247. [8] Shapiro MD, Tavori H, Fazio S. PCSK9: From Basic Science Discoveries to Clinical Trials[J]. Circ Res. 2018 May 11;122(10):1420-1438. do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