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味辛,寒,無毒。治癥瘕,積聚,結氣,飲食寒熱,破堅,逐邪,通利水道。生平澤及田野。一名大室,一名大適。 注解: 1、葶藶:辛寒,下氣行水,功能降肺氣,逐痰飲,止喘促,下膀胱水,治面目浮腫。 2、葶藶子、味辛甘、寒、無毒。排肺水,治腫塊、利水道。治療肺癌會用,下肺氣、止喘,除肺中痰飲,下膀胱水、治面目浮腫。降逆,多油滑利,隱含巴豆與大黃屬性,大瀉肺中痰飲膿血,迅捷猛藥,配合大棗補充胃里津液。主治水病,旁治肺癰結胸。黃痰咳喘,積水無法平躺。禁忌:脾虛不能制水,小便不通禁用,肝癌腹水一般不會用到。 3、味辛、苦,性大寒。歸肺、膀胱經(jīng)。功效瀉肺平喘、行水消腫。臨床用名有葶藶子、炒葶藶子。 應用方劑: 大陷胸湯、牡蠣澤瀉散、己椒藶黃丸、葶藶大棗瀉肺湯 主治: 1、葶藶子為下氣行水要藥,功能降肺氣,逐痰飲,止喘促,下膀胱水,治面目浮腫。 2、降逆 3、和大棗一起用(10枚),補充胃液 4、入腸,去腸壁、腸間的水 藥性: 味辛寒 禁忌: (肝癌肝硬化時)脾不能治水,膀胱無汽化,小便不通。腫滿由脾虛不能制水,小便不通,由膀胱虛無氣以化者均忌,肺氣虛者亦忌,宜大棗為輔、惡僵蠶。 劑量: 3、4錢,棉布包 應用: 1、去肺水,治療肺癌時用到 引述: 【別錄】下膀胱水伏留熱氣,皮間邪水上出面目浮腫,身暴中風,熱沸癢,利小便,久服令人虛。 【甄權】療肺壅土氣咳嗽,止喘促,除肺中痰飲。 【容川】葶藶子多油,當能滑利,又有辛味,輿巴豆之辛有油相似,其味苦,與大黃之苦而滑潤相似,故葶藶子隱含巴豆輿大黃二者之性,故能大瀉肺中之痰飲膿血,性極速降,是猛 藥類,故仲景配以大棗補之,入藥前須要炒過,不炒則不香,不能散。 【藥征】主治水病也,旁治肺癰結胸也。 【靈胎】瀉肺氣,利水道。 應用與比較: 1、痰涎膠塞,迷惑不清者,用葶藶散(葶藶三錢白芥子三錢甘遂一錢研細,每服五分)下之,宿痰即從便下。痰去則神清。 2、表虛者及小便不利,均宜五苓散加葶藶子。 3、黃痰咳喘得很嚴重、肺中實熱: (1)可以躺下去睡,千金葦莖湯(葦莖(銼)3錢,冬瓜仁3錢,桃仁3錢,薏苡仁1兩); (2)不能躺下去睡,千金葦莖湯就來不及了,趕快用葶藶大棗瀉肺湯,因為已經(jīng)化膿了一部分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