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味甘平,主心腹內(nèi)崩,勞極灑灑如瘧狀,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 久服輕身益氣。一名傅致膠。 注解: 1、阿膠:甘平,養(yǎng)陰清熱,清補肺臟,滋益肝腎和血液。 2、入血分,滋補的藥,驢皮用山東阿井水熬制,用時不煮。血虛補血力量強,止下血安胎(收斂),增潤津液,益肝腎,堅筋骨,兼治心血虛心煩不得眠。月經(jīng)時不用。 3、味甘,性平。歸肝、肺、腎經(jīng)。功效補血止血、滋陰潤肺。臨床用名有阿膠、驢皮膠、阿膠珠、蛤粉炒阿膠。 應用方劑: 炙甘草湯、豬苓湯、黃連阿膠湯、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溫經(jīng)湯、大黃甘遂湯、薯蕷丸、膠艾湯、膠姜湯、清肝止淋湯、阿膠附子湯、兩地湯、安老湯、調(diào)肝湯、潤燥安胎湯、腸寧湯、救脫活母湯 阿膠性味:甘,平 歸經(jīng):肺,肝,腎 功效:補血,止血,滋陰潤燥 臨床應用:1、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等癥;2、用于多種出血證;3、用于陰虛證及燥證 藥性:平、補、降、收、潤 主治: 阿膠為養(yǎng)陰清熱要藥,主清補肺臟,滋益肝腎和血液,堅筋骨,治風痛.虛勞喘嗽 吐血,婦人血枯經(jīng)閉,崩中帶下。補心血、止血。 禁忌: 1、氣味雖平和然其性黏膩,胃弱作嘔吐,脾虛食不消者均忌。 2、阿膠是給虛人用的,月經(jīng)來時實證不能吃阿膠,虛證沒有任何問題 引述: 【別錄】丈夫小腹痛,虛勞羸瘦,陰氣不足,腳酸不能久立,養(yǎng)肝氣。 【藥性】堅筋骨,益氣,止痢。 【藥征】主治諸血癥,故兼治心煩不得眠者。 【容川】阿膠以水濟火,是以坎填離,此陰汁得心火化為赤,即為血,益陰氣,使陽不動、 保持厥陰之本體,阿膠得阿井伏流之水性,故能伏水中之陽。 【靈胎】養(yǎng)肝滋血,補脾安胎。 【相關(guān)論述】 ·現(xiàn)在的阿膠是驢皮熬制的,但是在漢代是牛皮熬制的,約同于今日之黃明膠。在漢代,牛很貴,驢便宜,現(xiàn)代則相反,驢皮制的是阿膠,牛皮制的是黃明膠,因此,黃明膠與阿膠會替換使用,黃明膠比阿膠便宜。 應用與比較: 1、左寸脈芤是阿膠證,《傷寒雜病論》中含阿膠的處方有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當歸建中加地黃阿膠湯、黃連阿膠湯、豬苓湯、大黃甘草湯、黃土湯。其中: (1)脈弦而無力,厥陰病,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 (2)脈大,含有桂枝證,當歸建中加地黃阿膠湯證; (3)脈細,黃連阿膠湯; (4)尺脈長,豬苓湯; (5)脈沉,陽明腑實大黃證,大黃甘草湯; (6)脈微,陽虛出血,黃土湯。 2、阿膠治療舌上少苔的癥狀效果較好,但如果是血虛舌苔厚膩的患者,服用阿膠則會影響消化。 3、黃連阿膠湯:瘙癢,陰虛證、虛熱,枯燥,心煩。主治翻來覆去激烈煩躁的失眠;煩躁程度高,屬于心陰虛。 4、舌頭上齒痕或者地圖樣的舌苔,用川穹,丹皮,紅花,黃芩,黃連,阿膠。 5、心悶痛(動脈血管堵塞)(不用白芍,用阿膠,桂枝,炙甘草,枳實) 6、心臟病治療 (1)心臟外:胸悶(如蟲動,悶痛或流動的痛),舌頭肥大、白濕,瓜蔞實(心臟結(jié)構(gòu))、枳實(去心包濕)、薤白(心包內(nèi)積痰)、茯苓杏仁甘草湯(心臟下積水)。 (2)心臟內(nèi)(血管有問題):胸痛(強烈刺痛),舌頭上齒痕或者地圖樣的舌苔,川穹,丹皮,紅花,黃芩,黃連,阿膠。 7、多夢尿床,因陽亢所引起者,可用桂枝龍骨牡蠣湯加阿膠,以滋陰潛陽。 8、血虛的肌膚干燥用阿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