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的工作中,我觀察到一個現(xiàn)象。 很多剛入職場的應屆生,其實能力一點都不差,但是總會覺得,他們欠缺點什么。雖然能夠執(zhí)行上司下達的任務,但進步卻始終有限。 同樣工作了2、3年的人,在經(jīng)驗上沒什么問題,但總是顯得有點“青澀”,你始終無法放心地把項目交給他。 其實歸根結底,是這些人身上,存在著一些比較典型的“學生思維”。 典型的學生思維是: 1、被動接受所有題設,悶頭就干,做事沒有閉環(huán)思維,沒有反饋。這是實習期同學最常犯的錯誤。 2、害怕承擔,總覺得自己只是個實習生,不反思不進步。 3、不主動思考,學習方法,提升效率,只會盲目努力。 今天我總結了3種職場上”禁話“,每一種話術都能毀掉你的職場晉升之路,希望你能繞過它們。 一:我以為.....我覺得..... 摧毀指數(shù): ★★★★★,原因:1不擅溝通,2自以為是 作為職場新人,領導最害怕的就是那種,自己不懂又不問,還喜歡擅自做主的人。初入職場,應該謙卑,這是一次成長學習的機會,如果你是新人,千萬別“想當然”。 領導對于新人是最為不放心的,他希望新人可以多問多了解,然后再去動手。所以對于新人的工作,往往會布置得更為細致。 新人常犯的一個錯誤就叫做“想當然”。遇到一個事情,他可能自然而然地就依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來處理。他不是沒去請示領導,是壓根沒想過連這事都需要請示。 與我一同進公司的還有同事小劉,老板叫他去另一個部門拿資料,他去到以后,發(fā)資料的同事不在辦公室,他看到門開著,隨便拿起桌上的資料就走了,飛快地跑回來“復命”,但卻被領導批評了一頓。 后來領導就讓我去拿資料,我當時心驚膽戰(zhàn),不知道什么情況,只好厚著臉皮麻煩老板告訴我一些詳細的信息,比如資料的名稱,具體需要多少本?需不需要找人簽字? 最后終于問清楚了,才把資料拿回來,我才終于明白小劉為什么被老板批評,因為他沒有事先問清楚,他不知道我部門需要的是十本不是一本,而且也拿錯了資料。 拿資料對新人來說,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了,小劉遇到狀況的時候,怕麻煩領導,而自作主張,不但沒有拿對資料,被批評了一頓。 個人建議: 1、常請示,常請教,不要自作主張 下屬向上司請教,并不可恥,而且還值得鼓勵,凡是肚子里有點干貨的上司,都喜歡屬下在獨立思考后將工作中不明白的事向自己請教,因為這說明下屬在用心對待手中的工作。 只要是用心了,才會有疑惑,這就好比老師都喜歡那些善于思考,懂得提問的學生,同時,向上司請教,也是與上司溝通增進感情的好機會,充分加以利用,可以增進上司對你的好感。 一定要與領導及時,實時反饋,千萬不要自作主張,否則只會費力不討好,而且只會事倍功半。 2、遇到問題時,第一時間與領導匯報,及時溝通反饋 讓領導能夠全面的掌控整個工作項目的進度管理。最主要的是,你能夠多一次與領導溝通學習的機會,領導也會給予你一定的幫助與指正。這樣才會進步神速,領導用你得心應手時,你離升職加薪也就不遠了。 有的人害怕麻煩領導,純屬是“害怕”領導。領導會不會嫌我煩,領導會不會覺得我很蠢,我還是自己琢磨吧。琢磨到最后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領導只會覺得你在浪費時間。 我有個同事就很會麻煩領導: “領導,我文章寫好了,你幫我看一下哪里需要改的?!?/p> “領導,我想請教你如何快速找素材?!?/p> “領導,我修改了,我今天的文章怎么樣?!?/p> 在別人埋頭苦寫的時候,這位同事就是瘋狂的麻煩領導,讓領導給反饋。領導不僅沒有嫌她煩,反而給了她很多寫文意見和方法,而她也永遠是公司里工作完成最快的最早下班的。 因為懂得麻煩領導就是讓自己的工作更高效,埋頭苦干到最后只是無數(shù)次的返工回爐重造。你的反饋,你的麻煩都是一次在領導面前表現(xiàn)的機會也是自己吸收領導經(jīng)驗的好時機。 二、我只是個XX而已…… 摧毀指數(shù): ★★★★★,原因:1、不愿意學習進步 2、推脫責任 許多帶過實習生的同事,都跟我提過,他們最不樂意聽到的,就是“我只是個實習生啊”。 為什么呢?因為這句話意味著,你給你自己設了限。簡而言之:拿著2k的月薪,做4k的活,這不是傻么? 如果你希望在職場上有所進步,有所晉升,做好本職工作是遠遠不夠的,它只不過說明你配得上到手的薪水而已。 個人建議: 1、花時間了解工作范圍之外的事情 如果你希望有所突破,你一定要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去接觸團隊里面其他人的工作,去了解你工作范圍之外的東西,去從更高的高度審視整個項目和環(huán)節(jié)。 這樣的思維其實可以推廣到所有的職位?!拔抑皇莻€文案”,“我只是個設計師”……如果你給自己的定位就是一個文案,只愿意把手頭的文案寫好,那你做5年、10年,你還是一個文案,做的還是一成不變的事情。 這就是為什么有些人工作了很久,卻一直在做基礎的執(zhí)行工作,有些人年紀輕輕卻能帶項目、帶團隊的原因。前者只是一直在重復已經(jīng)會了的工作,后者則是在不斷突破自己。 2、思維從“任務”上升到“項目”的高度 如果你是設計師,請多跟文案聊聊;如果你是開發(fā),請多跟運營聊聊;如果你是銷售、BD,你一定要懂運營;如果你是產(chǎn)品,那不用說了,什么東西你都必須懂一點。因為,不同的位置,看待問題的角度是完全不同的。 同樣一個設計,哪里要突出,設計師可能會從視覺的平衡來考慮,文案則可能從文案的聯(lián)想和調性來考慮;同樣一個需求,比如說響應速度提高0.5秒,產(chǎn)品可能覺得很重要,但在運營看來,可能完全不理解為什么要做這個事情。 只有把思維從“任務”上升到“項目”的高度,你為團隊做出來的東西才不會跑偏。 同樣,無論任何職位,你一定要在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對其他人的工作有所了解,能夠進行溝通,甚至能從項目的高度進行協(xié)作、指導,這樣,才有向上升遷的可能性。 三、“我想不通……”,“憑什么……”“我已經(jīng)很努力了啊” 摧毀指數(shù): ★★★★,原因:不動腦子,沒有效率 這是另一個極其常見的通病。 我們的教育過多地強調“笨鳥先飛”……但其實到了社會,你會發(fā)現(xiàn),努力很多時候并不怎么重要。如果努力有用的話,我們還要KPI干嘛? 這是一個結果導向的時代。大家只關注結果,并不關注你付出了什么。所以,一定要盡早拋棄那些陳舊的思維。例如“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雖然能力一般,但是他很愿意吃苦”....... 這樣的想法,不但無用,甚至是有害的。因為它們會成為你發(fā)展路上的障礙。你會覺得,雖然事情沒有做好,但好歹努力了嘛,從而心安理得。 有時候,努力了卻沒有做好,其實有時還不如“不夠努力”。因為,前者只有兩種可能性,一是你的能力有問題,二是你的方向從一開始就是錯的。無論哪種可能性,都比“努力”嚴重得多。 我的意思并不是說你可以不用努力,而是說,你必須轉變思維:從''努力完成目標''轉變?yōu)?'高效完成目標''。 這兩者的區(qū)別在哪里?努力更多的是把時間精力花在執(zhí)行的過程上,高效則是把時間精力花在“挑選最佳路徑”上。 很多時候,多花一點時間去思考,尋找最合適的方法和渠道來完成目標,效果會更好,花費的總時長也會更少。 相較之下,''努力”反而是最偷懶的做法。因為它往往意味著不動腦子,使用自己最習慣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只是付出了大量的勞動而已。 你需要做的是提高單位時間和資源的效果,而不是大量的加班。 我個人建議: 1、學會方法,提升效率 最簡單的一點,你可以去接觸大量的方法,學習大量的軟件,了解不同的渠道,不需要非常精深,能夠觸類旁通,應用它們的特點去分步解決問題就好。比起努力和勤奮,更重要的,是要有運用工具的意識。 2、善于借力 另外一點,是要有協(xié)調資源的意識。溝通能力,協(xié)調能力,統(tǒng)籌能力,很多時候比你自身的執(zhí)行能力更重要。因為一個人的力量,再大也是有限的。 四、寫在最后 簡而言之,培養(yǎng)“結果導向”和“解決問題”的思維,你才能從“學生思維”轉變成一個“職場思維”,才能真正從學生轉變?yōu)橐粋€職場人。 職場上說話,你可以不是最會說話的那個,但一定不要做”走火“的那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