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水煎溫服或蜜丸。 歌訣:理中湯方用人參,甘草干姜白術追,太陰里證心下痞,小便不利治認真。 【方解】本方是甘草干姜湯加人參、白術而成,故治甘草干姜湯證心下痞硬而小便不利者。治心下痞、胃虛主用人參,故本方又名人參湯(丸)。 【仲景原文解析】 《傷寒論》第159條: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瀉心湯已,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y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糧湯主之。復不止者,當利其小便。 解析:太陽傷寒,治應汗解,如果誤服攻下的湯藥,要造成下利不止、心下痞硬的甘草瀉心湯證,服瀉心湯則證已,但又誤用其他攻下的藥,則可造成下利不止。此時醫(yī)者用理中湯治療,不僅無效,反而下利更甚。這是由于理中湯專理中焦的胃,今之下利不止,是因反復誤下,使下焦腸虛失權而滑下不止,宜以收攝止瀉的赤石脂禹余糧湯主之。若服后利還不止,則當利其小便,使水谷別,而下利自止。 《傷寒論》第386條:霍亂,頭痛、發(fā)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解析:見五苓散條。 《傷寒論》第396條: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當以丸藥溫之,宜理中丸。 解析:傷寒病愈后,其人喜唾,久久不已,此為胃中有寒飲,宜以理中丸溫以和之。 按:喜唾為胃虛有飲,此證多有,不必限于大病差后,本方有良驗。 《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第5條:胸痹,心中痞,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人參湯亦主之。 解析:心中痞,指心中痞塞氣不暢通之意。氣結在胸,是說氣結于胸中而胸滿悶。脅下逆搶心,是說自覺有氣自脅下而逆于心胸感。枳實薤白桂枝湯,功能降逆行氣以消脹滿,故可用其治療。而又說人參湯〔即本方)亦主之者,是因中氣大虛,飲自下乘,亦可引起氣結胸滿的類似證候。前者是實證,后者是虛證,要根據(jù)證的虛實選方。 【臨證思考】本方在臨床應用較廣,可見于慢性肝炎、胃腸炎、腸功紊亂等病,主要證候是心下痞。 【辨證要點】心下痞,大便溏瀉,小便少者。 【驗案】李某,男性,58歲,病歷號155413,1965年4月6日初診。受涼后腹瀉已3個月,每日3—4行,便有完谷不化,胃腹脹滿,食后益甚,時有噯氣頭昏,苔白潤,脈細緩。證屬中陽虛衰,升降失常,治以益氣和中,與理中湯加減: 黨參10克,炙甘草6克,炮姜6克,蒼術10克,炒扁豆10克,陳皮15克。 結果:上藥服六劑,腹瀉基本已止,腹脹亦明顯減輕,繼服六劑癥已。 |
|
來自: 鑒益堂 > 《道醫(yī)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