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每天一首小經(jīng)方” 第 7 期 / 300期; 7、桂枝人參湯 【組方成分】 桂枝四兩(別切),甘草四兩(炙),白術(shù)三兩,人參三兩,干姜三兩。 【煎服方法】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內(nèi)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原文出處】 《傷寒論》“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shù)下之,遂協(xié)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 【主治病證】 可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胃潰瘍、急慢性胃腸炎等脾胃虛寒者,以下利不止,心下痞硬,兼發(fā)熱惡寒,脈浮虛為辨證要點。 【參考劑量】 桂枝9g 炙甘草9g 白術(shù)9g 黨參9g 干姜9g 【經(jīng)方鉤玄】 郝萬山《傷寒論講稿》:本方雖名為“桂枝人參湯”,卻不是“桂枝湯”加人參,而是“人參湯”加桂枝,人參湯亦稱理中湯,有溫中散寒止利的功效;用桂枝解散表寒,伺時助“理中湯”溫中焦之陽。注意煎煮方法,由于此證以里虛寒為主,故理中湯四物先煮;桂枝為解表而設(shè),故桂枝后下,以充分發(fā)揮其辛散之力。 《絳雪園古方選注》:理中加人參,桂枝去芍藥,不曰理中,而曰桂枝人參者,言桂枝與理中,表里分頭建功也。故桂枝加一兩,甘草加二兩。其治外脅熱而里虛寒,則所重仍在理中,故先煮四味,而后納桂枝,非但人參不佐桂枝實表,并不與桂枝相忤,宜乎直書人參而不諱也。 【中藥啟微】 關(guān)于“桂枝人參湯”的疑點與討論 第一,該方的方底是人參湯加桂枝,反而命名為桂枝人參湯,把桂枝放在前面,那仲景是否有其用意? 第二,桂枝用量4兩,在傷寒論中用到桂枝4兩的方子,還有:桂枝甘草湯、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甘草附子湯、桂枝附子湯,桂枝在這些方劑中一般起到的是溫陽通脈、平?jīng)_降逆、散寒除濕的作用,而不是單單解表散寒。 第三,該方是《傷寒論》所有方子中,唯一桂枝后下的,“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內(nèi)桂”,如果是為了解表,那桂枝湯、麻黃湯為什么桂枝不后下呢? 第四,該證患者表證未除而陽郁發(fā)熱,中陽已虛而上吐下利,故重用桂枝以其辛散之性,宣發(fā)郁陽,干姜、白術(shù)助陽于內(nèi)以和里,桂枝后下也是為了保留其宣發(fā)之氣,絕不是只是為了解表而設(sh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