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佛像是佛教藝術中的一個門類,在中國的代代傳承中,經久不衰,深受人們的喜愛。 因為木質的原因,早期的木雕佛像很少有保存下來的,現在我們多見的佛像都是清明時期所雕刻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盡在樓臺煙雨中”。這句詩大家并不陌生,這是詩人杜牧描述當年佛教盛行的景象。 因為佛教的發(fā)揚,所以造就了木雕佛像的發(fā)展,在發(fā)展的過程中,還出現了各種不同風格的佛像造型。 佛像的發(fā)展 木雕佛像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在1900年,一個英國的考古學家斯坦因在新疆的一座寺廟的廢墟中,發(fā)現了一尊漢代的木雕佛立像,這是我國目前來說,發(fā)現較早的木雕佛像。 木雕佛像在經歷了幾次變革之后,在造像方面,也經過了引進技術、吸收精華、融合、創(chuàng)新等幾個階段。 在宋朝之后,佛教的造像開始向南方偏移,題材開始呈現世俗化。 在乾隆時期,建了一尊最大的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整體高度達到了27.21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木雕金漆佛像,已經創(chuàng)造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木雕佛像的劃分 相對于其他的木雕工藝品,木雕佛像的雕刻過程對木雕工藝師的要求更加的嚴格,要求更高。 根據時代的不同,以及地域文化方面的差異,木雕造像都各有不同。 我們主要將木雕造像劃分為五個主要的區(qū)域,分別是北方以京工、山西工為代表,南方以江浙工、閩工、川湘贛為代表。 京工 顧名思義,京工的木雕佛像,肯定就是典型的宮廷風格。 京工的造像又分為漢傳與漢藏兩個比較大的體系,漢傳風格融入了山西、江浙、福建的一些工藝特點。 漢藏的造像風格比較獨特,是在元代以后,由宮廷造像汲取了尼泊爾、西藏、蒙古等區(qū)域的造像的優(yōu)點,將其優(yōu)美的身段融入其中。 京工的造像在木雕佛像中是比較規(guī)整的,造像的整體比例與身軀最為協(xié)調。 而且,京工造像的木雕佛像,開臉是比較嚴肅的,其觀賞價值與藝術價值是比較高的。 一般京工造像以樟木與杉木為主,也有像比較名貴的小葉紫檀與檀香木。 山西工 山西是木雕造像的發(fā)端地,因為山西皇家的寺院比較眾多。 山西工的造像,有一種大一統(tǒng)的風格,造像開臉十分的莊重大氣,所雕刻的線條都非常的簡潔流暢。 在河北、河南以及山東一帶的造像風格,與山西工的造像風格也是極其接近的。 閩工 福建的造像種類非常多,而且題材比較廣泛,其中以觀音造像的雕刻最多。 閩工造像的開臉比較端莊,姿態(tài)也更加的生動,能夠看出來刀工細膩,技藝精湛。 可以說,閩工造像兼?zhèn)淞吮狈皆煜竦纳耥?,與南方造像的精致細膩。 江浙工 在宋代以后,江浙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的非常迅速,而且人才聚集。 在明清兩代,江浙地區(qū)的佛像最為興盛,至今很多寺廟中還是保留了很多的老造像。 江浙工造像的形態(tài)多以立像為主,開臉比較恬美靜謐,臉龐也是非常的圓潤。 很多宮廷的漢傳造像師都是來自江浙地區(qū),所以在造像方面,京工的部分漢傳造像與江浙工的造像在某些方面是有些相似的。 川湘贛工 川湘贛工指的是四川、湖南、江西三個省份的造像。 這三個省份的造像,題材非常的多樣豐富,而且產量也是比較高的。 因為受當地百姓的供奉,所以在選材方面,都是比較接近生活的,能夠體現出人們的生活水平。 近幾年,隨著木雕佛像屢創(chuàng)價格的新高,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成為了木雕佛像經久不衰的一個最大的吸引點。 現在木雕佛像已經成為了收藏與投資的新熱點,因為人們的喜愛,所以木雕佛像,更具保值增值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