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人:翁思再 講師簡介:華東師范大學研究員、文匯新民報業(yè)高級記者,京劇學者,劇作家。 內容簡介:在中國的京劇史上,迄今為止被尊為“伶界大王”的只有兩個人,后一個是被人們所熟知的四大名旦之首梅蘭芳。前一個就是著名老生演員譚鑫培,譚鑫培原名譚金福,藝名“小叫天”,出生于1847年,比梅蘭芳年長48歲,梅蘭芳曾經在他的樹種這樣評價譚鑫培、楊小樓的表演顯示著中國戲曲表演體系,譚鑫培、楊小樓的名字可以說代表著中國吸取。那么享有如此聲譽的譚鑫培究竟有著怎樣的經藝術殘能,他的藝術生涯又經歷了怎樣的百轉千回。 全文: 在清朝同治、光緒年間,有一個有名的畫家叫沈蓉圃,他畫了一個畫,叫《同光十三絕》,把清炒、同治、光緒年間十三位最有名的演員集中在一塊畫了一幅圖。在《同光十三絕》里邊,就有譚鑫培扮演黃天霸的形象,非常英武那是個武生的形象。清朝末年,西方的電影技術進入中國,中國在1905年出現了第一部電影,這個電影是個戲曲片,那就是譚鑫培的《定軍山》大家翻一番中國電影史就可以知道。因此,我們中國的一位近代的大學這叫梁啟超,他有一個歌詠譚鑫培的詩,開頭兩句就是這樣的。“四海一人譚鑫培,聲明廿紀響如雷”。他說全中國,就這么一個譚鑫培,四海一人,而整整二十世紀的聲明像雷聲一樣響,橫向的,縱向的,推崇譚鑫培。 北京當時的馬路上,很多店招、匾,這個匾多數是一個叫王垿的人寫的,當時流行的唱腔都是譚鑫培的譚調,譚派唱腔。有人就針對這兩個現象,寫了一副對聯叫“有匾皆書垿,無腔不學譚”??梢娮T鑫培風靡程度,滿城爭唱,無腔不譚。那么大家一定會問了,一百年錢,譚鑫培所創(chuàng)造的流行歌曲是什么味兒呢?一百年前北京街頭流行的音樂是一個什么音樂呢?我們現在有唱片,1905年,譚鑫培灌的《秦瓊賣馬》滿城都唱這個,到現在還有人唱呢?我們戲校里邊把它當基礎課來學的,店主東帶過了黃驃馬,店主東帶過了黃驃馬,不由得秦叔寶兩淚如麻。 京劇的行當分作生旦凈丑,大行當,生旦凈丑又分處很多小行當,所以大小行當十幾個,這里邊主要的行當生和旦,生主要是老生,旦里邊主要是大青衣。凡是戲班里邊當家的主要是這兩家。我們把旦行的領軍人物尊奉為梅蘭芳的話,那么另外半壁江山應該是生行,誰呢?眾望所歸的就是譚鑫培。 唱段:楊延輝坐宮院。 解說:這段由譚鑫培延長的《四郎探母》錄音片斷,是民國初年灌制的,譚鑫培改變了過去喊聲如雷的老生唱腔,他把直腔直調的京劇變得委婉動聽,他的嗓音甜潤沙亮,剛柔相濟,被當時的眾多老生演員紛紛效仿,一時間北京的大街小巷到處可以聽到細密們哼著譚派唱腔。而讓譚鑫培更加聲名顯赫的是他曾經是宮廷里的御用演員,備受慈溪的推崇和偏愛,那么慈溪與譚鑫培之間發(fā)生過怎樣的故事呢? 當初宮廷里面經常把演員請進去演出,對于演員來說叫“內廷供奉”慈禧太后非常愛戲,而且懂得戲,愛看譚鑫培,親自點戲。有一次她點譚鑫培《伐東吳》。這出戲叫《伐東吳》,可是臨上場了,要開戲了,譚鑫培還沒有到,很緊張。大家知道,慈禧太后很嚴厲啊,如果演員晚到要受罰,而且管事的太監(jiān)也要受罰,大家很緊張。管事的大太監(jiān)叫李連英,趕緊想辦法,麻煩派去催譚鑫培快點來。同時,麻煩墊一個戲,臨時墊一個戲,拖時間,墊一個什么戲呢?叫《反西涼》,這個演員的抽好叫小張七演的,臨時就墊了一出戲,然后看慈禧太后反應,(李連英)就跑到慈禧太后旁邊去坐著。慈禧太后看得很開心,面孔笑嘻嘻的。她說,哎呀,這個小張七真不容易,你看,從臺子上翻下來,像旋風似的翻上來,轉個圈,然后還帶著個凳子在那兒走趨步,表演身段走趨步,不錯。李連英心放下來了,老佛爺沒有不高興,他馬上就附和說,真不含糊,怎么好,怎么好。想不到就在這個時候,老佛爺把臉沉下來了,你以為我不知道,譚鑫培哪兒去了?這個戲分明是墊的,你把事情告訴我,老佛爺懂戲,她沒有點過的戲,一般是不會輕易地擺上來,擺上來準有事兒,李連英一看穿幫了,沒有辦法,一五一十把這個事情講出來。老佛爺怒氣滿臉,散戲以后到小叫天到我這兒來。李連英趕緊跑到后臺,譚鑫培倒是在墊戲的時候已經到了,也上臺演了《伐東吳》,演完以后也不敢卸妝,馬上就被李連英領到老佛爺跟前跪下。老佛爺說,小叫天,剛才哪兒去了?竟敢誤我的場,譚鑫培誠惶誠恐,說老佛爺息怒,奴才昨天晚上調嗓子睡晚上,以至于今天早上也起晚了,誤了今天的事情,請老佛爺治罪。慈禧太后說,你們家人不知道你今天有戲嗎?為什么不叫醒你?譚鑫培說,奴才平日在家有點脾氣,以至于家人不敢貿然叫醒,誤了今天的大事,請老佛爺治罪,旁邊很緊張啊,李連英很緊張流出汗來。想不到,太后突然臉色由因陰轉晴,繃緊的臉皮松馳下來了,你們看啊,他們這個唱戲的家規(guī)還很嚴,你們大小太監(jiān)們你們學著點,老佛爺笑起來了。原來,在演《伐東吳》的過程當中老佛爺就開心了,這個演得好,她一半的氣消掉了,這下子李連英總算心定了。老佛爺怎么繼續(xù)說呢?姑念你是初犯,不宜加罪,不加罪,這樣吧,五十兩上銀照拿,五十兩賞銀,演一場戲五十兩。我看記載,梅蘭芳的老師陳德霖十兩,那是最高了。梅蘭芳年輕時候剛紅起來的時候也進過宮,他紅得比較早,他也是十兩,他也拿過十兩,沒有再高過十兩,譚鑫培異乎尋常,五十兩,他一出場就是五十兩,可見他和別人差距很大。這事還沒完,說完給賞銀以后,老佛爺又說了,您的治家有方,還得加賞,表揚你,另外再給你兩匹綢緞。非但不罰,還要加賞,可見慈禧太后對于譚鑫培是另眼相待,也說明譚鑫培在宮里面那個顯赫的地位。 譚鑫培所處的時代是京劇逐漸發(fā)展走向成熟的階段,譚鑫培在他六十多年的舞臺生涯中對京劇的唱、念坐、做、打,以至于服裝、劇本進行了全方位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推動力京劇逐步走向成熟。他不僅為京劇老生的表演開辟了新的天地,同時也影響著其他的京劇行當,逐漸形成了“無生不譚”“無腔不譚”的局面。 解說:譚鑫培還親手培育并直接影響了京劇歷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三個人物,楊小樓、余叔巖、梅蘭芳,那么,作為京劇界的泰斗級人物譚鑫培是否出自梨園世家,他又具有哪些超常的藝術天賦呢? 譚鑫培湖北江夏人,現在的武昌人。1847年出生,他祖父是衙門里面的捕快,現在講是刑警人員,公安局的刑警人員。他的父親,叫譚志道,又名譚叫天,所以譚鑫培叫“小叫天”嘛,為什么都叫做“叫天”呢?在當地有一種,叫“叫天子”,鳥聲音又尖、又高、又響,那么譚志道的嗓子就像這個叫天鳥的嗓子,就那么響、這么高,天賦嗓子好,天賦嗓子好,后來是下海唱戲了,家有三斗糧,不入梨園行,這是當時。當時的風氣看不起席子,叫娼優(yōu)并舉,娼妓和優(yōu)伶,優(yōu)伶就是演員,并舉都是屬于下九流的,作為譚家,譚志道的父親不是衙門里面的捕快嗎?雖然不是地位很高,是衙門里面的工作但是不管怎么他也是拿俸祿的,是國家的公務人員。(譚志道)跑到,戲子隊伍里邊去就那就是一種低就,為什么他愿意離開自己原來的階層,到下九流去呢?只有一個解釋,就是處于天然的愛好。這個興趣是最大的動力,他可以不顧一切,不顧社會上的種種歧視的眼光去當戲子去。譚志道是京劇史上第一個有記載的老旦演員,他是唱老旦的。從譚家的家世,我們可以判定,譚鑫培和梅蘭芳不一樣,梅蘭芳是梨園世家,梅蘭芳起初條件不好,但必須留在梨園行里邊,是他的俗名,是他們家里邊的一種習慣性的思維。而譚鑫培家里不一樣,譚志道、譚鑫培都成了演員,都成了梨園行的,是下海的。他不是梨園世家,至少到譚鑫培為止,他們家不是梨園世家,什么叫世家?某一行業(yè)的世家必須有三代從業(yè)的歷史,譚志道不過第一代,譚鑫培不過第二代,他們不是世家,所以譚鑫培從藝也是處于自己的自愿,譚鑫培承繼了他父親的好嗓子、表演才能,譚鑫培有天賦。關于譚鑫培的天賦前輩留下的記載,在《清代燕都梨園史料》,這是張次溪先生編的,說譚鑫培“幼極聰敏,于文武昆亂無所不能”。從小學戲非???,非常聰明,文戲、武戲昆曲、亂彈都會,亂彈是什么呢?就是除了昆曲以外的所有地方戲都叫亂彈,那是當時的叫法。什么都會,這種人文武昆亂全能到現在也沒有,極少,歷史上也很少?!肚宕喽祭鎴@史料》里面還記載,說譚鑫培“其天資,固無人所及”。 解說:凡有大成就者,似乎難脫“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命運,譚鑫培雖然有著超常的天賦,他的成才之路卻充滿著坎坷與艱辛。童年的譚鑫培經歷戰(zhàn)亂,流離失所,隨全家北上逃難,其中又承受了喪母之痛,年幼的譚鑫培跟隨父親譚志道以便以賣藝為生,以便刻苦學戲,在苦難中成長起來的譚鑫培不僅性格堅韌,而且勤奮好學、善于思考,然而對于譚鑫培的付出,上蒼似乎并沒有給予他更多的恩寵。初出茅廬就差點讓他折戟沉沙,這又是為什么呢? 十一歲的時候,譚鑫培被爸爸送到了北京東郊的一個科班開始學戲,學了四五年,出科的時候大概十六歲左右,在科班里邊打了很扎實的基礎,尤其腰腿功、武功學得非常好,嗓子是天賦。所以出科以后開始到了一個戲班,叫廣和成這個戲班。在這個戲班里邊,譚鑫培初期有點表露,大家都認為他學的很好,內行認為他還是有天賦的。很可惜,他這個天才在這樣的野太子上,唱了沒有多久,十六七歲的孩子到了變聲期了,倒倉,什么叫倒倉???就是青年人在發(fā)育的時候喉結要出來的時候,有一度嗓子很渾濁、很粗,高音長九不上去,你如果這個時候太累,使勁用嗓子的話,很可能你一輩子就壞掉這個倒倉期有的人短,有的人長。梅蘭芳大概就一年,而譚鑫培時間就比較長,倒倉期最好不要唱戲,倒倉期最好保護嗓子,休息。有一點你盡快地恢復。可是戲班子里邊身不由己,觀眾要你唱,老板點你唱,你不唱是不行的。所以他得不到保護,每天在那兒勉力唱戲。 有一次給他派的戲叫《銀空山》,這個《銀空山》是《紅鬃烈馬》當中的一折,《紅鬃烈馬》又名《薛平貴與王寶釧》,這個整個系列里邊,到了《銀空山》大概要有一點開打,是薛平貴的戲,那么薛平貴有這么幾句唱,自從盤古立地天,哪有臣坐主江山,嘩啦啦打開紅鬃戰(zhàn),然后開打,兩個人對唱,小生對唱,唱完最后由薛平貴再唱一句嘎調作結,嘎調就是一個很高的唱腔。薛平貴呀,今日要報仇冤仇。這么一句,他前面唱這個自從盤古立地天,那有臣坐主江山,他已經唱不動了,他已經不搭調了,到了后面唱嘎調,高,更唱不上去了,整個嗓子啞掉了,觀眾是花了錢來看戲的,你滿足了他,他給你較好,你不滿足他,他也叫好,叫什么好呢?叫倒好,“通”一聲叫好,全場倒好。這就是個非常失敗的記錄。是譚鑫培藝術史上的一個滑鐵盧。 出現這個情況以后,他在戲班子里邊的威信,一落千丈,而且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外頭人都知道,譚鑫培丟人了,譚志道的兒子很丟人。然后戲班子的老板、班主也不給他唱了,你別唱主角了,譚鑫培不管是文戲、武戲當時唱的都是站中間的,唱主角的。這會不行了,跑龍?zhí)兹グ桑_始跑龍?zhí)琢?,每天給人家旗鑼傘報,給人家演群戲里邊群打,跑龍?zhí)?,他最感覺屈辱的一件事情,有一次臺上演《鐘馗嫁妹》,《鐘馗嫁妹》那個鐘馗在那兒舞蹈,做各種各樣的身段、工架,有四個小丑、小鬼卒在前后奔來奔去,最后一個亮相,他腳下踏一個鬼卒,驢子鬼,在這個花臉鐘馗腳下被踩著的就是我們的譚鑫培,他感到很屈辱。 解說:倒倉的失敗不僅讓譚鑫培自尊心受到打擊,也讓他軍困的生活變得更加艱難,年輕氣盛的譚鑫培甚至有了改行的念頭,他曾離開戲班,做起了為人別人看家護院的保鏢,但是癡迷于京劇的譚鑫培還是離不開舞臺,兩年后,譚鑫培進了北京郊區(qū)的底層戲班,由于這個戲班收入微薄,也稱“粥班”。雖然“粥班”只能搭野臺子唱戲,但也讓譚鑫培有了嘗試更多角色的機會,為他后來成為問文武全能的“京劇大王”打下了基礎。那么充分梨園的譚鑫培將怎樣繼續(xù)自己的演藝生涯呢? 又經過這么一個舞臺生活,譚鑫培回到京城了。就在他倒倉期恢復階段,回到了京城。這一次就跟他父親一起搭了三慶班,三慶班是當時最大的一個戲班,人才薈萃,班主叫程長庚,程大老板,現在我們認為他是京劇創(chuàng)始人,譚鑫培起先嗓子還沒有恢復的時候,程大老板看中他身上的武藝,派他當武行頭,什么叫武行頭呢?就演武戲演員里邊領頭的,以西演員隊的對賬,我剛才說過,生旦凈丑,生包括武生,武生里邊又有分長靠武生、短打武生,主要是這兩類,長靠武生穿的是靠,這個靠一片一片的,象征盔甲。背上四面靠旗,隱喻,比喻你帶領的千軍萬馬,穿得比較厚重,表演什么人物呢?大將軍,有分量的大將軍。長靠。短打它表現人物的身份要小一點,常常要單兵作戰(zhàn)、偵查、突然襲擊,穿也穿那么厚重,穿得很單薄。有個很重要的顯著的區(qū)別就是長靠武生穿厚底,短打武生穿薄底靴,譚鑫培身高不高,一米六十五左右,人比較靈巧,所以期限在這個戲班演武戲,主要是演的短打武生,你現在看的戲《白水灘》《惡虎村》,這一類的戲當年都是譚鑫培拿手好戲。譚鑫培由于個子不高,比較靈巧,他還演武丑戲、丑角,比較靈活的丑角、武丑。武丑也是丑,也要在臉上畫白的,白鼻梁也要畫,它和文丑不一樣,他要表現武功的,要演武戲的。武丑的丑有叫開口跳,又要開口又要跳,跳就是武功,拿頂、走旋子、飛腳。開口就是武丑演員往往遺言很犀利、很詼諧,所以表現的人物也非常機警,就這樣叫武丑,譚鑫培演過武丑,包括他演過《三岔口》里的劉利華,電視里邊經常要放《三岔口》里的鏡頭,譚鑫培演過這一類角色。 解說:譚鑫培不僅演過短打武生和武丑戲,還成功表演了長靠武生戲《挑滑車》,由于他真實的武功底子,再加上一副能唱老生的好嗓子,譚鑫培成了京城紅極一時的名角,在清代著名畫師沈蓉圃的《同光十三絕》中,譚鑫培名列其中,而且是武生行的代表,由此可見譚鑫培在當時武生行當中的地位,雖然譚鑫培在京城里最大的戲班站穩(wěn)了腳跟,成為當紅的武生名角,但當時在京劇舞臺上還是以老生戲為主,具有極好嗓音天賦的譚鑫培一直把成為最好的老生作為自己的目標,在他的嗓音逐漸恢復以后,轉攻老生的念頭更加強烈,然而譚鑫培這一想法卻遭到了老板程長庚的強烈反對,這又是為什么? 嗓子逐漸好轉以后,譚鑫培就去找程長庚了,他說,我能不能唱點文戲,我不能老唱武戲啊。短打武生那么多戲我唱過了,長靠戲《挑滑車》我也唱過了,我得唱文戲,能不能讓我上場。程度長庚講,別急,你還是把你的武戲演好吧,不讓他唱?;丶乙院?,他不甘心,跟父親講,老爺子,你出馬,叫做程長庚答應我唱文戲。程長庚跟譚志道是同輩的,一個老生、一個老旦,他們同輩有交情,他父親去講,我們家犬子癡迷老生,能不能給他一個機會,看在你我老同事的面商,老交情的面商,可是譚鑫培失望了。程長庚還是不同意,他說我們三慶班老生多,武生少,不能都去唱武生。譚鑫培還應該唱武生。碰壁了,回來了。譚鑫培還是不肯止步,跟他的叔叔、伯伯們,所謂叔叔伯伯們就是譚志道的那些左右的同輩人幫忙,你們一起去求情去,大家也覺得很同情譚鑫培,你是有天賦,我?guī)湍愕拿Π?,一起跑到程長庚的家里邊幫助,大老板,鑫培學了那么多您的戲了,您得讓他露一露啊,不管唱得好唱得壞,試試看。程長庚說,怎么說,我的戲,他也敢碰?史料記載就這幾個字,我的戲他敢碰嗎?好像是不開心,看來又不行了??磥硎怯株P了門了,而且是很不愉快地關門??墒菚k事的人就從里邊看出了門道,看出了新的機會,程度長庚的戲你不能演,別人的戲你能不能演,老生戲不見得就有你的程派,有徽派,有漢派,還有京派,程長庚出于某種考慮,不讓你演程長庚演過的戲,我們換一個別的戲行不行?就有別的叔叔伯伯再繼續(xù)講,大老板,這樣吧,鑫培他根本不敢唱你的戲,他怎么敢把你的戲唱砸了以后讓你丟臉呢,不會,我們找一個別的戲,讓他試試看,這就不會丟你的人了嗎。程長庚說,那你們說什么戲???他的旁邊左面右面就講了,這個戲那個戲,想出一出戲來,《戰(zhàn)北原》,說這出戲可以考慮,旁邊人進一步說,讓譚鑫培演,演完以后您在下邊看,您覺得滿意,讓他繼續(xù)當老生,您要不滿意,就讓他下來,再不演就是了,大主意您拿。這回,程長庚松動了,答應了,譚鑫培很高興。馬上就找一個人,叫盧臺子,也叫盧勝奎,這個盧勝奎學的是漢派,很多三國戲就是他編的,《戰(zhàn)北原》他很拿手,他就向盧臺子學了這出《戰(zhàn)北原》仔細地摳了系,現在不可能把譚鑫培當時的音像資料留下來,但通過民間的口耳相傳,有一些表演、有一些唱段是留下來了,我試著學一學。適才間斬秦朗,多多勞駕,我那祁山上,活活笑煞。譚鑫培演完這出戲以后,觀眾們認可稱他是奇才,他的同班的朋友都說,譚鑫培了不起,武戲演得那么好,文戲一學究會,而且唱得那么好,最得以的是他的父親,高興啊,譚鑫培倒倉,基本回來了。而且倒倉以后的嗓子比原來更有韻味,但是大家心還懸這,不知道程大老板怎么反應? 史書記載,程長庚是這么說的,“雖屬難能,也不過爾爾,汝之武生局,若精進不懈,將來可獨出冠時,毋見異思遷也”。我解釋一下,程長庚對譚鑫培說,您這出《戰(zhàn)北原》雖然是難能可貴,但是,在我的眼里不過如此,而你的武戲如果是精益求精,努力鉆研的話,不懈鉆研的話,你的武戲可以脫穎而出,而且可以稱雄于這個時代,你不要見異思遷就是說你還得演武戲。那么這個程長庚為什么不讓譚鑫培唱武戲呢?也有人寫文章說,譚鑫培不能演文戲,是由于程長庚嫉賢妒能,都是老生嘛,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們下次再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