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的時候,最喜歡看父親繪畫和泥塑。 父親從未拜過師、學過哪怕一天的畫畫和雕塑,可父親的繪畫有板有眼、惟妙惟肖,捏的泥塑也出神入化,父親是自學成才,自己當自己的老師,也沒有條件在網(wǎng)絡和繪畫書籍下依葫蘆畫瓢,完全是自己琢磨出來的,我自愧弗如。如果不是有極強的意志力和對生活的樂觀,很難想象在失敗了無數(shù)次之后還會堅持不懈地做下去。 有一天,父親趁在工地干活的間隙,計劃創(chuàng)作一件泥塑作品。 萬事俱備之后,父親開始動手。正在這時,隔壁宿舍幾位工友在大聲聊天,天南海北吹牛閑談,有粗魯?shù)馁嫡Z和有意思的段子,父親很感興趣,便暫時放下手中的活兒,偷偷地在自己的宿舍里傾聽。等醒悟過來繼續(xù)創(chuàng)作泥塑時,靈感已枯竭,那件作品最終也沒能完成。 父親說,當你決定的事情,千萬不要被外力影響,因為你決定了,說明你已經(jīng)深思熟慮、考慮周詳了,那么首要的任務就是堅持不懈地完成,天大的事情也要為此讓路,要不然你可能會失去最寶貴的東西。 父親讀書不多,但在講述這個道理時,眼神中分明閃爍著睿智的光芒,我似懂非懂,只是學到其中的皮毛。 而在讀《自控力》這本書時,我得以系統(tǒng)的學習有關意志力和自控力的知識,并且按圖索驥,根據(jù)書中提供的實踐方法,加以練習,終于理解了當年父親的諄諄教導。 拖延癥是種病,得治。可是,如何治,卻不得法。 治病救人本是醫(yī)生的職責,需要具有醫(yī)術天分的人為之,作為一名拖延癥患者,如果要實現(xiàn)自我救贖,首先必須明了拖延癥的根源。治病除根,也是符合藥理的原則,搞懂病因,才好對癥下藥。為了成功做到自控,我們必須知道自己為何失敗? 01.必須明確“我想要”的是什么?我們常??鄲啦豢?,手頭上的事情雖然重要,并且急于完成,卻總是無法集中精力,身邊的誘惑太多:追劇雖辛苦卻樂此不疲;手機嘀嘀當當響,不是微信就是微博;胃內饞蟲復活,約三五好友吃喝玩樂;天氣晴好,不要辜負大好時光,旅游踏青、放松心情。等這些誘惑輪番轟炸之后,任務的時限早已過期,除了后悔、急躁、落寞之外,也有對自我的拷問,時間都去哪兒了?為什么一件并不復雜的事情卻要拖延至今?這是每一個人都可能面臨的困惑。 意志力就是駕馭“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這三種力量,如果駕馭得好,它就能幫你實現(xiàn)目標,還能讓你少惹是非,治愈拖延癥的頑疾。“我要做”含有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我被迫要做,二是我自己想要做;“我不要”也有兩層意思,一是我不想要所以不要,二是我想要卻因外力逼迫而放棄。前兩種態(tài)度的引申含義中都有第三種態(tài)度的影子,而自控力所關注的正是第三種態(tài)度,要弄明白自己真正的需求,并且抓住這個需求不放,用堅強的意志去實現(xiàn)“我想要”的目標和任務,不為外力所撼動。 父親的故事中,工友的閑聊正是引起分心的罪魁禍首,是誘惑。對一個人來說,能夠稱為誘惑的必是自己感興趣的人或事,是“我要做”的。然而,創(chuàng)作泥塑本身也是“我要做”的,兩個“我要做”堆積在一起,爆發(fā)了沖突,該怎么辦呢?這時必須有個明確的選擇,要認清自己,確定真正“我想要”的是什么? 創(chuàng)作泥塑是父親原計劃中的任務,是父親追逐理想漫漫征程的一小步,而旁聽閑聊則是意料之外的事情,是可有可無的,對于現(xiàn)時和未來并沒有絲毫益處。由此可見,前者是“我想要”的,后者只是一個偽裝精巧的誘惑。對于誘惑,自然要一棒子打死,讓真正需要的、想要的浮出水面。這就必須借助自控力來充當打手,廓清前路上的一切障礙。 02.懶,是因為意志力不夠!集中精力、拒絕誘惑、控制沖動、克服拖延是非常普遍的人性挑戰(zhàn)。頑強的意志力是一個人最突出的優(yōu)點。自控力比智商更有助于拿高分,比個人魅力更有助于領導別人,比同理心更有助于維持婚姻幸福。 無論拖延癥還是懶癌患者,最主要的問題是不知道自己究竟哪里出現(xiàn)了問題,這類人只知道待辦事項上一堆的過期目錄,只知道上司交代的任務已經(jīng)催促好幾遍了,只知道原本計劃好的考試和學習班一拖再拖。這類人也明白懶和拖延是一回事,可根源在哪里?未必清楚,以他們的行事方式,也必然懶得深究,一直在迷茫中得過且過。其實,這就是一個意志力的問題,不能放任自我,生活需要控制。 大自然的神通遠在我們想象之外,漫長年代的物競天擇,造就人類身體上的協(xié)調和流暢,機體本就是個高度智能化的機器,各司其責,以最經(jīng)濟的能耗產出最大的效益。包括意志力在內,都在機體的精打細算之下。大腦所擁有的自控能力雖不為我們所知,但始終在潛移默化地左右行為和想法,與大腦配合的是如此完美,以至于絲毫不見其蹤跡。適者生存,自控力的進化更加證明其關鍵,若不應用得當,便是暴殄天物。 勤能補拙,并不是虛言,而保障勤勞的基礎便是自控能力。關于勤勞,大家聽聽可以,向往之,崇敬之,可倘若親身履行,就沒那么容易,需要克服的誘惑之多,不可想象。然而,還是有那么多靠著勤奮登頂人生巔峰的,這些人也許并不是智商最高的,不是魅力最強的,不是最能善解人意的,從表面看,這些人沒有太多值得稱道的優(yōu)點和長處,就只有勤奮一條,便勝過無數(shù)拔尖的才能,這是自控力的功勞,是意志的集中體現(xiàn)。 自控力之所以能產生作用,有其生理基礎,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進化過程中,早已考慮到這一讓人專注的能力。既然,把精力專注于一件事情上,體內會發(fā)生一系列變化,會耗費能量,會消耗為數(shù)不多的糖,那自控力一定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好的。人們習慣于懶惰,這是抵抗自控的最大敵人,如果意志力不強悍,沒有充分的力量克服懶惰,自然獲取不到“我想要”的,使次要任務擠占主要目標的時間,造成拖延,自控力的管理也會流于形式,更不可能遇事時“三思而后行”。 03.克服“善與惡”的平衡人腦中存在著一套完備的“獎勵系統(tǒng)”,并且時時調控著人們的行為方式,這種“獎勵系統(tǒng)”驅使我們在做一件自認為相對積極的事情之后,犒賞自己可以做一件消極的事兒,也就是善行之后以惡行來補償。 大學時期的考試,多數(shù)人奉行“優(yōu)秀無用,及格就好”的宗旨,雖然平時吃喝玩樂、游戲人生、談戀愛、參加社群活動,忙的不亦樂乎,鮮有時間復習專業(yè)課程,甚至經(jīng)常翹課干一些不可告人的糗事,但每次臨考前,必然會集中精力,搞突擊迎考,把全部的時間投入到功課復習中去,廢寢忘食,極為刻苦。 在考試的壓力下,人人做到了自控,把“我想要”的做一名好學生的意志發(fā)揮到極致,成績優(yōu)秀是評判學生優(yōu)秀與否的關鍵指標。 然而,考試結束后,壓力緩解,心神頓時放松,大家仿佛約定俗成一般,將復習資料撕成碎片,瀟灑地拋向空中,歡呼慶祝,開始瘋狂的犒勞自己。吃飯、喝酒、跳舞、看電影,甚至徹夜不眠,比復習迎考時還要辛苦,壓抑的情感一旦釋放,便一發(fā)不可收拾。 全力準備考試,可謂“善行”,是克服自我懶散而做出的一件好事,考完之后的狂歡,則是對做好事的犒勞,人人都覺得理所當然,沒什么值得懷疑的。而這樣的狂歡,實際上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是與“我想要”的好學生標準背道而馳的行為。 日常生活中,涉及“善與惡”平衡的事例多如牛毛,很少會有人追究其中的不妥之處,以至于人們把這樣的犒勞當做一種常規(guī)的遵循,每次付出努力之后,都會想當然的放松、娛樂、放任自己。 倘若將這種“善與惡”的平衡置入待辦事項中,在每個階段的付出之后,總是會以犒賞為由,停下來,先讓自己放松一下,本該今日事今日畢的,卻一次次拖延,最終無法如期完成。 因此,克服“善與惡”的平衡,對拖延癥的治療至關重要,要始終警惕“進步可能讓我們放棄曾經(jīng)為之奮斗的東西”。 04.不要向明天賒賬有些神經(jīng)學家認為,我們只有一個大腦,但我們有兩個想法。或者說,我們的腦袋里有兩個自我。一個自我任意妄為、及時行樂,另一個自我則克服沖動、深謀遠慮。我們總是在兩者之間搖擺不定。 我們在想到未來的選擇時,會很容易犯下大錯,我們不斷期望明天能做出和今天不同的選擇,但這種期望是錯誤的。比如,在待辦事項上最重要的任務,因為自控力出了問題,或者說是犯了拖延癥,也可以說是及時行樂的那個大腦占據(jù)著上風,沒有按照預先的計劃完成,這時,我們就寄希望于明天,并且堅信明天一定會超額完成,這是毋庸置疑的。這樣想的同時,就自然而然地原諒了今天的拖延,因為,我們向明天賒賬,將只是想一想的事情當做是已經(jīng)完成的任務一樣對待,讓我們心安理得,讓我們覺得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存有這種想法的人不在少數(shù),對于資深的拖延癥患者,這也是他們慣用的伎倆。反復向明天賒賬之后,便依賴于明天的神通,不再把今天當做完成任務的最佳時刻。即便今天犯了錯,明天依然可以補救,連最起碼的羞愧也沒有了。 及時行樂的大腦,總是拖延著我們的決定和行程,并且以極為誘人的明天作為保底的樂園,那么,今天的時間分配注定是隨意的安排,不緊湊、不積極,關鍵的事項總是最為繁重、最難做的,也是消極的大腦所不愿意涉足的,往往難以控制自我盡快完成。 每個人的一天中,都有對自己來說最為高效的時間段,有的是早晨,有的是深夜,不一而足。這個時段,腦中一片清明,毫無雜念,神經(jīng)信號的傳遞也異常順暢,是記憶、思考、靈感、創(chuàng)造的溫床,是意志力最強的時候。如果你覺得自己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處理“我想要”做的事,沒有把握約束自己向明天賒賬,那就把它安排在你意志力最強的時候做,而不是虛無縹緲的未來。 05.杜絕光環(huán)效應人們在處理一件事情時,腦子總會有兩個以上的聲音在指導應該如何做,倘若兩個聲音只是方法不同也就罷了,頂多造成效率的高低,不至于糾結。但是,如果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就夠頭痛的,稍有不慎就會與愿望背道而馳。這兩種聲音都是大腦里的正常信號,是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分管不同職能的意識,沖突在所難免,選擇的參考標準正在于“我想要”的,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然而,自控力薄弱的人,常常在“我想要”之外的事件上貼上華麗的標簽、光環(huán),這些光環(huán)正是自我催眠的借口。 研究生答辯前夕,在我緊張準備答辯論文PPT的關鍵時刻,譚詠麟演唱會在上海如期舉行,而我手中恰好有一張朋友送的門票。內心糾結的很厲害,究竟該不該去,要不要去?這是個異常尖銳的問題,一方面極希望能夠順利畢業(yè),PPT的制作和熟悉是關鍵,另一方面,我是譚詠麟的資深歌迷,一場演唱會是百年難逢的膜拜偶像機會,在兩難選擇之間,天平開始向著相對較為簡單的目標傾斜。我搜腸刮肚,為演唱會貼上無可爭議的光環(huán)來麻痹自己,這場演唱會可遇不可求;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譚詠麟是我的偶像;入場門票是免費的,體現(xiàn)了朋友的友誼和心意;傾聽音樂能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對答辯不無好處,等等。 這些微妙的光環(huán)發(fā)揮了關鍵作用,我開始動搖,并且做出了選擇:放下緊迫重要的PPT,去聽演唱會。光環(huán)誘使內心相信,將“我想要”擱置在一邊做其它事情,是有情可原的,做的其它事情都是積極的、向上的,是有利于自己前途發(fā)展的,而且還是機不可失的。獲取這樣的安慰信息之后,心里面對拖延的負罪感便煙消云散,拖延以正當?shù)睦碛擅苫爝^關,不再是壓在心口上的一塊石頭了。而真正“我想要”的卻丟在九霄云外了。 社會越來越復雜,人們也越來越需要自控力。為了適應環(huán)境、與人合作、維持關系,人腦很早就學會了自控。只有大腦緊跟時代的腳步,我們才能擁有意志力。意志力是一種抑制沖動的能力,它使我們成了真正的主人,成為“集中精力辦大事”的根本保障,更是解決現(xiàn)代人類普遍拖延癥的利器。 研究證明,自控力不是天生的,可以通過后天嚴密的訓練得以加強。在我們有意訓練意志力、增強自控能力的同時,精于專注,讓拖延癥無處遁形。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