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硬膜外注射醋酸甲潑尼龍導致嘴突臍孢種真菌(Exserohilum rostratum)腦膜炎爆發(fā)的事件,重新燃起了人們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真菌感染的關注。盡管罕見,但這種感染難以治療。 本期綜述將回顧 CNS 多種真菌感染(包括曲霉菌、鐮刀菌、賽多孢子菌屬、毛霉菌目和暗色絲孢菌目)的流行病學、臨床特征和治療;這些病原菌的感染有各自流行病學、臨床表現、微生物學特征和治療方法,每位臨床醫(yī)師都應有所了解。 共同特征 真菌存在于泥土、水和腐敗的植物中,有隔膜、角狀的分枝狀菌絲;但毛霉目的菌絲呈帶狀分枝、無隔膜或少隔膜(圖 1)。真菌通常經呼吸道進入人體內,后經血源播散至 CNS。但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也可因手術、創(chuàng)傷、靜脈吸毒或污染的醫(yī)療用品等原因,真菌(包括皮炎外瓶霉(Exophiala dermatitidis)和嘴突凸臍蠕孢(E.rostratum))可以直接感染 CNS 或脊髓組織。 真菌也可從鄰近組織(竇狀結構、乳突或眼眶)播散至 CNS。篩竇的感染可經導靜脈引起海綿竇血栓形成;篩竇的菌絲可經篩骨紙板進入眶周,威脅眼球、眼外肌和眼后結構(包括視神經)。
圖 1. CNS 真菌感染的特征比較。腦脊液的 PCR 檢測仍屬研究性實驗,尚未被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批準。圖中只列了是最常見的宿主信息,但不能排除其他宿主的可能性。LPCB (lactophenol cotton blue stain)指乳酚棉蘭染色。 來自肺部的真菌通過血源性播散引起神經功能障礙,常見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圖 2)。受感染腦組織的組織病理學檢查顯示,大小血管內的血栓、出血性梗死、凝固性壞死、血管炎、肉芽腫處均可見菌絲。血源性播散的真菌也易于引起感染性動脈瘤(mycotic aneurysm)。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 CNS 真菌感染的預后很差;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尤其如此,此類患者可能表現出孤立的腦膿腫,類似 CNS 的腫瘤。 圖 2. CNS 真菌感染的特征性發(fā)現 患者 1 為 7 歲女童,新近被診斷為高危型急性前 B 淋巴細胞白血病,表現出中性粒細胞減少和咳嗽、左上肢癱瘓、左側同向性偏盲。胸部 CT(圖 A)示右肺下葉結節(jié)狀密度影。頭顱 MRI(圖 B)示多個皮質和皮質下梗塞灶,周圍水腫引起占位效應;立體定位腦活檢的標本經培養(yǎng)后,曲霉菌陽性。 患者 2 為 24 歲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女性,發(fā)熱、中性粒細胞減少、意識狀態(tài)急劇惡化。胸部 CT(圖 C)示結節(jié)性肺炎;頭顱 MRI(圖 D)示多發(fā)性雙側梗塞,病灶最大者位于左頂 - 枕區(qū)。腦活檢(圖 E,Gomori 六胺銀染色)示無數尖枝狀有隔膜的菌絲。由于患者接受抗真菌治療后才獲取了活檢標本,因此培養(yǎng)后未見病菌生長。組織學上可能的病菌包括曲霉菌、鐮刀菌、賽多孢子菌和其它玻璃質透明真菌。免疫組織化學和分子診斷(如 PCR 和原位雜交)技術可進一步確診病原菌。 CNS 真菌感染的管理有四個要素:早期診斷、抗菌化療、神經外科評價和干預、以及對免疫損害的管理。圖 1 總結了 CNS 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學、臨床表現、實驗室和影像學特征。早期診斷可保證治療及時,預防神經系統(tǒng)后遺癥。CT 和 MRI 對于發(fā)現感染和監(jiān)控治療過程相當重要。對于肺或竇狀結構真菌感染有風險或已感染的患者來說,一旦出現任何神經系統(tǒng)體征或癥狀,均應進行神經影像學評估?;颊唢B內病灶如提示為真菌性膿腫或肉芽腫,則應進行立體定位活檢。 CNS 真菌感染有兩個不同的表現形式。如病菌來自鼻旁竇、眼或中耳,則會引起單個或多個膿腫,病灶常出現在額葉或顳葉。如病菌來自血源性播散,則會導致大腦灰質和白質交界處、殼核 - 紋狀體動脈分布區(qū)的單個或多個小膿腫??赡苡懈腥拘詣用}瘤的形成和破裂,這是引起出血性腦卒中、蛛網膜下出血和積膿的危險因素。 早期診斷 檢測腦脊液中半乳甘露聚糖抗原和 1,3--β--d-葡聚糖有助于診斷 CNS 的曲霉菌和珠鐮孢菌感染。然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和 1,3--β--d-葡聚糖也存在于鐮刀菌中,因此腦脊液中如半乳甘露聚糖抗原和 1,3--β--d-葡聚糖,并不能確診為曲霉菌感染。此外,1,3--β--d-葡聚糖亦可存在于賽多孢菌屬和嘴突臍孢種真菌中。多聚酶鏈反應(PCR)可特異性檢測曲霉菌,但尚無相關標準。 編輯: neuro2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