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之“消渴病”始見于《素問奇病論》,其癥狀主要包括多飲、多食、多尿、乏力等。在現(xiàn)代醫(yī)學屬于糖尿病的范疇,是一種全身內(nèi)分泌代謝性疾病。其中在臨床上以2型糖尿病較為多見,并常常多伴隨有高血壓和高脂血癥。 一日三餐飽食無常,飲食失節(jié),長期過食肥甘寒涼之物,以及醇酒厚味、腥辣香燥等物會損傷脾胃,引起脾運化功能失職而導致積熱內(nèi)蘊,化燥傷陰,消谷耗液而發(fā)為“消渴”;此外,精神壓力大引起情志失調(diào)、郁怒日久而傷肝,致郁火化熱,灼傷肺胃陰津而發(fā)為“消渴”。 蓋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且脾有運化水谷,水濕和脾主升清的功效。脾運化功能失職導致脾胃受燥熱所傷,運化無力,不能將水上輸于肺,肺津不布直趨下行則小便頻數(shù)、量多;水濕停留于體內(nèi),溢于肌膚則水腫;脾陰不足,口渴多食易饑;脾氣虛不能轉(zhuǎn)輸津液,水谷精微注入小便,故小便味甘;氣虛無力,不能推動血液運行則血瘀;水谷精微不能濡養(yǎng)肌肉,則形體日漸消瘦。 可見“消渴病”的發(fā)生,其病因主要以脾虛為本,燥熱為標,痰、濕、瘀為病理因素。筆者在臨床上治療消渴病,以益氣健脾、燥濕化痰、生津止渴、活血通絡為大法,自擬“健脾降糖散”治療2型糖尿?。?br> 藥用黃芪30克,黨參20克,云苓30克,炒白術30克,懷山藥30克,陳皮20克,葛根20克,桔梗6克,鬼箭羽20克,澤瀉6克,生山楂10克,沙參20克,麥冬20克,生地黃20克,牡丹皮20克,五味子20克,天花粉26克,當歸30克,川芎10克。以上諸藥粉碎成散劑,每次3克,每日3次,連服3個月。 黃芪、黨參、云苓、炒白術、陳皮、懷山藥益氣健脾,淡滲利濕祛痰:葛根、桔梗、、鬼箭羽、澤瀉、生山楂升清降濁,沙參、麥冬、生地黃、牡丹皮、五味子、天花粉清熱養(yǎng)陰,生津止渴;當歸、川穹活血化瘀通絡。諸藥合用,使脾之功能健運,則痰濕除,燥熱清,瘀血去,諸證故可治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