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走多遠,家鄉(xiāng)總是我們最溫暖的牽掛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給在外打拼的家鄉(xiāng)游子一個寄放心靈歸宿的地方 鄉(xiāng)土文學 作者 | 金泉 原創(chuàng) | 鄉(xiāng)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望梅止渴在我國是一個耳熟能詳?shù)某烧Z。 《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其解釋:曹操帶兵走到一個沒有水的地方,士兵們渴得很,曹操騙他們說:'前面有很大的一片梅樹林,梅子很多,又甜又酸?!勘鴤兟犃耍剂鞒隹谒畞?,不再嚷渴(見于《世說新語·假譎》)。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百度對這個成語的解釋與《現(xiàn)代漢語詞典》基本相同,詳細介紹了該成語出自《世說新語·假譎》并附上了原文:“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孔渎勚诮猿鏊?,乘此得及前源?!?/span>再百度一下成語望梅止渴故事的發(fā)生地,關(guān)于這個問題,網(wǎng)上眾說紛紜,存在爭論最多的有“安徽含山說”和“河南南陽說”。而百度對成語望梅止渴故事的發(fā)生地給出的最佳答案是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梅山北麓的烏龜坡。那么我們就來看一看正史中關(guān)于曹操親自帶兵出征這兩個地方的記載。《三國志》記載,曹操在世期間一共對東吳(安徽含山方向)進行了2次征伐;對張繡(河南南陽方向)進行了3次征伐。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率領大軍南下出濡須,魏吳兩軍相持一個多月,最終,曹操北撤。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6年)冬季,曹操第二次興師伐吳,孫權(quán)率兵抵御。雙方對峙近五個月,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二月,孫權(quán)退走。三月,孫權(quán)派遣都尉徐詳前往曹營請降,曹操隨即回撤。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正月,曹第一次帶兵與張繡對戰(zhàn),張繡退守穰(ráng)城(今河南鄧州市)。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十一月,因為張繡聯(lián)合劉表多次對曹軍進行反撲,南陽等地也起而叛曹降張,于是曹操第2次率軍南征。次年三月(公元198年),曹操第3次帶兵出師征張繡,將其圍于穰城。之后,曹操得知袁紹打算進攻許昌,欲迎獻帝號令天下的消息,急忙從穰城撤兵,準備回師許昌。五月,劉表派荊州軍占據(jù)安眾(今河南鄧州東北),切斷曹軍回撤退路,與張繡夾擊曹軍。曹操在前后受敵的情況下,連夜開鑿地道,撤出輜重,示弱偽逃,并暗中設下埋伏,大破張劉聯(lián)軍。我們知道,梅子的成熟季節(jié)是5-8月份(注意,這里的時間是陽歷,對應中國古代農(nóng)歷應為四-七月份)。結(jié)合史書中對曹操親自帶兵對上述兩個地方進行征伐的記載所發(fā)生的時間節(jié)點來看,成語望梅止渴故事發(fā)生在曹操第三次征伐張繡期間即河南南陽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論英雄,關(guān)公賺城斬車 胄》有這樣一段:“操日:'適見枝頭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張繡時,道上缺水,將士皆渴;吾心生一計,以鞭虛指日:'前面有梅林?!娛柯勚诮陨?,由是不渴。今見此梅,不可不賞。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會?!滦纳穹蕉?。隨至小亭,已設樽俎:盤置青梅,一樽煮酒?!?/span>由上面這一段話,我們可以知道,東漢末年,中原地區(qū)應該是盛產(chǎn)梅子的。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們之所以一提到梅子就會不由自主口齒生津的原因,就在于一定要體驗過梅子的酸甜,否則就不會產(chǎn)生口齒發(fā)酸的反應。初生牛犢之所以不怕虎,原因在于它沒有見識過老虎的厲害,也是這個道理。以東漢末年的商業(yè)文明程度和當時人們的交通運輸能力,梅子是不可能從南方大規(guī)模販賣到北方普通老百姓家的。這個原理也從一個側(cè)面說明,曹操所帶領的士兵一定普遍感受或者說吃過梅子這種水果,當時的中原一帶一定出產(chǎn)梅子。我們知道,漢民族習慣之一是借特征突出的事物對某地命名。比如以河、湖等命名的“淮陽”、“湯陰”、“黑龍江”、“青?!薄ⅰ吧钲凇?;以植物名命名的“槐莊
”、“棗莊”、“桂”等等。《說文·象部》中對河南的簡稱“豫”的解釋為“豫,象之大者?!倍斡癫米ⅲ骸按嗽ブ玖x,故其字從象也。甲骨文有不少關(guān)于“象”的記載 ,如“獲象七”,“擒獲……象一”等獵象活動 ;“癸末卜……象為祀”,“丁酉卜,爭貞,祭象”等以象祭祀的活動 ;還記載有以“象”命名的氏族 ,以及“畝象 ”、“象入”等有關(guān)氏族活動
。這些都說明至少在商周時期,氣候遠比今天溫暖,中原地區(qū)的河南一帶存在著許多大象。故古時的人們就用“豫”這個字來命名中原一帶。東漢時期的氣候也比今天更溫暖一些。東漢天文學家、文學家張衡在其著名的《南都賦》中有“穰橙鄧橘”之句,表明當時的河南省南部橘和柑尚十分普遍。曹操當時的駐扎地在許都(今河南許昌附近),他要進攻駐守在宛城(今河南南陽市區(qū))的張繡,其進攻路線必然要沿著古“夏路”進入南陽盆地。古代從河南南陽到河南洛陽有兩條道路:一條經(jīng)汝州、寶豐走葉縣,該路較寬闊平坦,但路程較遠;另一條經(jīng)汝州、石龍區(qū)、魯山,再向南進入南陽。該古道雖路程近,但途經(jīng)山區(qū),道路奇險,被稱為“捷道、險道、奇道”。曹操統(tǒng)大軍從許昌出發(fā)征伐張繡,只能選擇道路較寬闊平坦途經(jīng)河南葉縣的這條夏路進入南陽盆地。而地處河南省方城縣博望鎮(zhèn)最南端的梅林鋪村就是當年夏路的必經(jīng)之處,曹操大軍進入南陽盆地后也必然會經(jīng)過此地。梅林鋪村之所叫梅林鋪,想必與當時此地盛產(chǎn)梅子不無道理,這也從某種程度上契合了古人對一個地方的命名原則。據(jù)說當?shù)刂两袢允a(chǎn)梅子,村民們種植了多個品種的梅子、杏梅等2300多畝,形成了以梅林為中心的產(chǎn)業(yè)帶,帶動了當?shù)剞r(nóng)民發(fā)家致富。“望梅止渴”的故事至今還為當?shù)乩习傩账蚪驑返溃诳趥髡b。金泉,河南社旗人,省直某單位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