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堂遷客,不得文章力。賦寫曹劉興廢,千古事,泯陳跡。 望中磯岸赤,直下江濤白。半夜一聲長嘯,悲天地,為予窄。 1.霜天曉角:詞牌名。又名“月當窗”“長橋月”“踏月”等。雙調四十三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韻。 2.赤壁:赤壁有二,均在湖北境內。一在今嘉魚縣東北江濱,有赤磯山,為當年孫、劉聯軍大破曹兵之地。一在今黃岡市,臨江有赤鼻磯。當年蘇軾貶黃州曾游赤壁,因地名相同起興,寫下懷古詞賦。辛詞所指,當是蘇軾筆下的黃州赤壁。 3.雪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蘇軾筑室于黃州東坡,取名“雪堂”。遷客:遭貶遷的官員。語出范仲淹《岳陽樓記》:“遷客騷人。” 4.不得文章力:語出劉禹錫:“一生不得文章力,百口空為飽暖家?!?/span> 5.泯:消失。陳跡:舊跡,過去的事情。 6.磯(jī)岸赤:即赤壁。磯,水邊突出的巖石或石灘。 雪堂主人未借文章之力而青云直上,反因詩文致禍貶謫黃州。他當年在此寫下感嘆曹、劉興亡的詞賦,而今千古歷史遺跡已無蹤影。 一眼望去,但見岸石盡赤,赤鼻磯直插白浪翻滾的江心。半夜慨然一聲長嘯,天地生悲,容納不了我這深廣的憤懣,為我而變得狹窄。 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辛棄疾曾出仕湖北,并在江西、湖北兩處調任頻繁,當年蘇軾貶黃州曾游赤壁,辛棄疾在此地因相同境遇起興,寫下這首詞。 《霜天曉角·赤壁》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創(chuàng)作的一首赤壁懷古詞,因赤壁而懷念曾被貶到黃州的蘇軾,并借蘇軾的文詞,進一步追懷歷史興亡,表達自己雖知興亡如夢、也執(zhí)著人間的痛苦感情。 這首詞上片寫詞人游覽赤壁,因赤壁而緬懷蘇軾,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的悲憤。下片先寫江景,結尾三句突出“嘯”、 “悲”、“窄”三字, 表達了封建社會許多有理想、有才能受壓抑的志士共同的悲憤之情。全詞隱涵江山依舊、英杰流逝、人生瞬息、功業(yè)渺茫之慨。全詞語言簡潔有力,感情激烈動人。 詞的起韻,毫無鋪墊,以急直的筆調,為才華滿腹的蘇軾屢遭貶斥致以不平。以下一韻,就“文章力”專寫蘇軾那可敬佩的才情。而又專取他賦寫“曹劉興廢”的那一段來寫,這是切合題面的選材,同時也表明英雄業(yè)績是他的興趣所在?!扒Ч攀?,盡陳跡”一語,既是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主旨所在,也是作者對于歷史人物和英雄功業(yè)不能不有的幻滅陰影。他向往“生前身后名”,即是向往精神上的永生,可是又分明從歷史的啟迪中,感覺到美好名聲的不能永恒。與蘇軾善于以“物我”的“有盡”與“無窮”自我排遣,因而能達到精神超逸的境界不同,執(zhí)著于人間的作者,為此感到深深的矛盾和痛苦,此處他暫時將它們包藏在歷史慨嘆中。 過片賦寫江行至赤壁時所見風景,寫得氣勢雄壯,很精彩。一“赤”一“白”,一石一水,在色彩和軟硬的品質上,形成清晰的對照。尤其是寫赤壁“直下”即直插于江濤之中的景象,與當年蘇軾寫“亂石穿空”時的精彩相近。然而這兩句,所要表明的不過是江山依舊的意思,以與上片末韻的人事已陳跡形成“永恒與短暫”的對照。在這樣的對照之下,本來就久郁著的種種痛苦:耿耿國憂而不得從事抗金大業(yè),調動頻繁而不得逃于小人利口,明知功業(yè)難成卻念念難忘,難忘永生的誘感卻又知永恒是夢想……現在內心更是積滿了勃郁難名的悲憤了。所以最后一韻,他以一聲極不尋常的“半夜長嘯”,來抒發(fā)他充天塞地的悲憤與苦悶。這“天地為予窄”的長嘯,十分形象地表達了他此時的巨大痛苦,也使全篇的詞情達到高潮,顯示出稼軒作為一個失志英雄的精神特點,這與蘇軾的神仙超曠之風,顯然是迥然有別的。 全詞語氣急直,辭鋒剛勁,在沉郁頓挫的風格中,更增詞人拗怒的神采。稼軒此詞雖無符合“神味”說詩學理論義旨之“細節(jié)”,然其中所蘊含之情感、思想、精神,則無不可以“九度”為衡量,若“細節(jié)”者,必欲論之,則此詞并無具體而微之“細節(jié)”,而可將稼軒之一生視為一莫大之“細節(jié)”,然后審視此詞,則益有會心者矣?!氨斓?、為予窄”,此六字亦是稼軒平生夫子自道之最傳神之寫照,心聲之宣泄。全詞雖然短篇, 面蘊含深刻、廣大,結句更如玉碎鐵裂、驚心動魄。 1.下列對本詞有關內容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 本詞起韻毫無鋪墊,以急直筆調,為蘇軾才華橫溢卻屢遭貶斥的人生際遇打抱不平。 B. 一“赤”一“白”,一石一水,在色彩和軟硬的品質上形成對比的同時,又與上文的“千古事、泯陳跡”形成“永恒與短暫”的對照。 C. 面對赤壁的滔滔江水,作者悲從中來,天地都顯得狹窄,難以承載如此濃郁的悲憤之情。 D. 全詞以蘇軾賦寫赤壁的往事為出發(fā)點,旨在表達了對蘇軾懷才不遇人生際遇的悲嘆以及功業(yè)難以久存的無奈。 2.下列對本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 A.這是一首赤壁懷古詞,因赤壁而懷蘇軾,嘆人生不平,抒千古興亡之感。 B.此詞與東坡的赤壁詞都是感嘆江山依舊,英雄俱逝,人生瞬息,功業(yè)渺茫。 C.蘇詞以“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作結,而辛詞以“一聲長嘯,悲天地,為予窄”作結,可見蘇辛兩人的思想性格和人生觀是相同的。 D.蘇辛的兩首赤壁詞都寫得豪放,但蘇詞沉郁悲壯,而辛詞寫得清雄超曠。 E.“賦寫”三句的意思是蘇軾在赤壁寫下感嘆曹劉興亡詩篇,而千古歷史遺跡已蕩然無存。 3.這首詞起筆寫蘇軾被貶黃州,作《赤壁賦》,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4.詞的最后一句,“半夜一聲長嘯,悲天地,為予窄”,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5.結合全詞分析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 6.有評者認為這首詞與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意境相同,你認為呢?試作簡要分析。 7.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這首詞都是赤壁懷古之作,兩首詞中表達的作者的情感有何異同? 8.本詞的結句“悲天地,為予窄”與蘇軾詞的結句“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表達的情感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 1.D。解析:D項,“旨在表達了對蘇軾懷才不遇人生際遇的悲嘆以及功業(yè)難以久存的無奈”錯誤。本詞主要表達的是作者自身懷才不遇的悲憤。故選D。 2.CD.。解析:C項,“可見蘇辛兩人的思想性格和人生觀是相同的”錯誤。蘇軾、辛棄疾兩人的思想性格和人生觀是不同的。D項,“但蘇詞沉郁悲壯,而辛詞寫得清雄超曠”錯誤。應該是:蘇詞清雄超曠,而辛詞寫得沉郁悲壯。故選:CD。 3.寫蘇軾才華橫溢,作了《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但也沒有改變他遷客的悲劇命運。詞人為蘇軾感到不平,也是借蘇軾之典為自己鳴不平。 4.詞人一聲怒嘯,感覺天地如此之寬,卻沒有我施展才華之地,抒發(fā)了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苦悶、壓抑、悲憤的心情。 5.上闋追憶蘇軾,以蘇軾被貶謫的遭遇自比,以“賦寫曹劉興廢”引發(fā)作者對歷史興亡的感慨;結尾“半夜一聲長嘯,悲天地,為予窄”進一步道出了作者空有一腔抗戰(zhàn)激情卻報國無門的悲憤之感。 6.①相同點:都有懷才不遇的悲嘆。蘇軾感慨“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表達了年華老去但功業(yè)難成的慨嘆;辛棄疾借寫蘇軾“不得文章力”來表達對懷才不遇的人生際遇的憤懣不平。 ②不同點:蘇軾面對被貶,保持了豁達樂觀的態(tài)度;辛棄疾則多了幾分沉重和悲憤。 7.相同點:兩首詞都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情感。 不同點:①蘇詞中表達出了對周瑜不朽功業(yè)的仰慕,辛詞中表達了因蘇軾懷古詞賦而生千古興亡之感。②蘇軾在詞中實現了由悲到超脫的轉變,有超曠脫俗之感;辛棄疾偏重于抒發(fā)深沉的悲憤情感。 8.同:都是感嘆江山依舊,英雄俱逝,人生瞬息,功業(yè)渺茫。 異:本詞結句的情感抒發(fā)執(zhí)著于現實,而蘇詞結句情感清雄超曠。 你若喜歡,為古典詩詞悅讀點個在看哦 |
|
來自: 昵稱503199 > 《微信:古典詩詞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