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nèi)經(jīng)》的《素問》部分,第一卷通常被稱為“上古天真論”,它討論了古代人的長壽秘訣和養(yǎng)生之道。以下是《素問》第一卷的原文及白話文翻譯: 原文: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乃問于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shù)數(shù),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wù)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節(jié),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fēng),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nèi)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白話文翻譯: 古代的黃帝,一生下來就非常聰明,很小的時候就善于言辭,幼年時對事物有敏銳的洞察力,長大后誠實敏捷,成年后便登上了天子之位。他向天師岐伯問道:我聽說上古時候的人,年齡都能活到一百歲,而且行動還沒有衰老的跡象;現(xiàn)在的人,年齡到五十歲,動作就顯得衰老了,這是時代變化了呢?還是人們失去了養(yǎng)生之道呢?岐伯回答說:上古時代的人,大都了解養(yǎng)生的道理,所以能效法于陰陽之道,并采用相宜的修煉方法,飲食有節(jié)制,作息有常規(guī),不輕易使身心疲勞,因而能夠使形體和精神協(xié)調(diào),活到他們應(yīng)該到的壽數(shù),到一百歲以后才去世?,F(xiàn)在的人就不同了,把酒當(dāng)作甘泉那樣貪飲,把任意妄為當(dāng)作生活的常態(tài),喝醉了酒還去行房事,來竭盡他的精氣,耗散他的真氣,不懂得保持精氣的充滿,不善于調(diào)養(yǎng)精神,只圖眼前的快樂,違背了養(yǎng)生之道,所以到五十歲就衰老了。古代深懂養(yǎng)生之道的人在教導(dǎo)普通人的時候,總要講到對虛邪賊風(fēng)等不正之氣,應(yīng)及時避開,心情要清凈安閑,排除雜念妄想,以使真氣順暢,精神守持于內(nèi),這樣,疾病還能從何處來呢?所以他們心志清凈,沒有雜念,心安理得,沒有焦慮,形體勞動但不過分疲倦,真氣從容而順調(diào),每個人都能隨心所欲而感到滿足。人們無論吃什么都覺得甜美,穿什么都覺得舒適,喜歡社會習(xí)俗,不羨慕地位的高低,所以人們都說他們質(zhì)樸無華。因此任何不正當(dāng)?shù)亩际扔疾粫蓴_他們的眼睛,任何淫亂邪念都不能迷惑他們的心志。無論是愚笨的、聰明的、有才能的、能力差的,都不追求酒色等享樂,所以符合養(yǎng)生之道。他們之所以能夠年齡超過百歲而動作不顯得衰老,正是由于他們的養(yǎng)生之道完備而無缺陷的緣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