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歷史上,亂世意味著任何人都不可能有真正的安全保障。比如五代十國時期的皇帝,可能今天還是皇帝,明天就被兵變殺死。而明末江南的富戶,平日以奴仆人數(shù)眾多而感到自豪,但隨著明末社會秩序的失控,他們引以為傲的奴仆,或許會成為導致富戶滅門的催命符。比如江南奴變,就是很典型的事件。 1、墮民 關于江南奴變,在明清歷史上被視為一個小眾話題。并且,由于年代久遠,資料匱乏,因此關于江南奴變的很多原因,其實都存在太多的版本,因此小編只能嘗試通過各種版本的交織,探究一下事情的起源和經(jīng)過。 在明清時代,有一個被歧視的群體:樂戶。樂戶,又叫墮民、丐民。記得1998年,有部電視劇叫《苦藤》(苗乙乙主演),講的就是關于民國時期墮民的故事。不過關于墮民的來歷,有說法認為墮民起源于明朝,是明太祖因為惱火北宋將領焦光瓚投敵,于是明朝初年,明廷宣布懲罰焦光瓚和他部下的后代為墮民。當然魯迅先生也覺得這種說法應該是一種附會說法,經(jīng)不起推敲。也有說法認為,墮民是明朝靖難之役后,永樂帝為了懲罰建文朝廷里不愿意臣服自己的人,于是將這些大臣的后代逼迫為墮民。個人覺得這個說法應該靠譜一些。 清朝雍正帝在位期間,宣布取消墮民制度,但是實際上,對墮民的歧視一直得以保存,直到1950年代以后,這個現(xiàn)象才消失。 而所謂明末的江南奴變,很大成分是墮民展開的暴動。 2、江南奴變 對于奴籍群體來說,社會地位是很固定的:那就是只要奴籍存在,那么自己和后人就世世代代得成為奴仆,想要翻身是萬萬不能。畢竟,在封建法權的壓制下,奴仆們只能一代又一代在痛苦和壓迫里忍受。當然其實明朝的自由民(這里包括小商小販、自耕農(nóng)、佃戶)的日子也很痛苦,但是最起碼他們在理論上還具備翻身的可能性,而奴籍群體卻沒有這個希望。 而這一切,在明末發(fā)生了變化。明朝末年,農(nóng)民起義席卷大半個明朝,農(nóng)民軍聲勢浩大:先是張獻忠的農(nóng)民軍攻入鳳陽,挖了明朝皇帝的祖墳,而后李自成的大軍又包圍北京,推翻了明朝。這一切也讓江南地區(qū)的奴籍群體在經(jīng)過二個多世紀的黑暗歲月里看到了希望:既然北方的流民們能夠挖了皇帝的祖墳、把皇帝送上天,那么奴籍群體為什么就不能通過武裝斗爭的手段,來改變自己的地位? 于是就在李自成推翻明朝的第二年,江南等地的很多奴籍群體利用當時的局勢,發(fā)動暴動。 當時是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順治二年,西元1645年),由于局勢混亂,南方很多地區(qū)處于局勢失控的狀態(tài):清朝和南明都不曾實際控制的區(qū)域里,奴籍群體開始通過暴動手段,將原先高高在上的主人捆綁起來,而后瓜分主人的財產(chǎn),很多地主打算負隅頑抗,或者在過去對奴仆太過苛刻,因此遭到了滅門。 當然雖然說江南奴變的主體群體是奴仆,但是畢竟瓜分地主財產(chǎn)的事情對佃戶和雇農(nóng)也有利,因此佃戶和雇農(nóng)們也紛紛加入江南奴變的隊伍。 3、清軍平息奴變 前文說過,江南的富戶地主能夠壓迫奴籍群體二個多世紀,是基于明朝的封建法權支持。而明朝的垮臺,意味著一時間,富戶地主失去了力量來源,所以才會遭到奴仆的打擊乃至殺戮。但是,隨著清軍進入江南,情況再度發(fā)生翻轉。 清廷如果打算確立對江南的統(tǒng)治,少不得需要取得富戶和地主的支持。因此,清軍進入江南以后,在富戶和地主的請求之下,對奴變進行了鎮(zhèn)壓。不過,由于直到康熙初年,清廷才得以徹底穩(wěn)定全國局勢,因此零星的奴變后續(xù)事件,也差不多延續(xù)到這一時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