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格律詩調(diào)平仄應(yīng)注意的幾個問題以上,我們介紹了絕句、律詩的平仄格式,下面我們再說說格律詩調(diào)平仄應(yīng)注意的幾個問題。一、避“孤平”。孤平,是指在平收的句式中,除韻腳字外,只剩一個平聲字。如五言句式中的“— —丄︱?”,如變成“︱—丄︱?”;或七言句式中的“丄︱— —丄︱?”,如變成“丄︱︱—丄︱?”,五言句式中的第二個字,七言句式中的第四個字,就屬犯“弧平”。因此,五言句式中的第一個字,七言句式中的第三個字,必須用平聲。但是,在仄收的五言句式里,如“丅— —︱︱”和“丄︱— —︱”,既使只剩一個平聲字,也不能算“孤平”,而只能算“拗句”。二、避“三平腳”、“三仄腳”。“三平腳”,是指句式后三個字平仄聲為“— — —”?!叭颇_”, 是指句式后三個字平仄聲為“︱︱︱”。絕句、律詩后三個字都要避免用三平聲、三仄聲。如遇人名、地名、或?qū)S迷~組,無法避開, 偶而用用,雖不盡善, 也只好如此。三、“一三五活、二四六限”。過去講格律詩平仄聲調(diào)整時, 常講“一三五不論, 二四六分明”。它是從格律詩調(diào)平仄總體方面講的。具體講“二四六分明”是對的。然而,“ 一三五不論”, 有時可以不論,但有時又不得不論了。下面,讓我們分別解剖“一三五不論”在五言句式與七言句式中“論”與“不論”的具體要求。A 、在仄起仄收式(丄︱— —︱)句式中,第一個字可以不論,即可用仄聲字,也可用平聲字。但第三個字是一定要論的,即第三個字只能用平聲而不能用仄聲。第三個字如用仄聲,句式就變成“丄︱︱—︱”。這就是“拗句”。B 、在仄起平收式(丄︱︱—?)句式中,第一個字可以不論,但第三個字必須要論,即第三個字必須用仄聲,而不能用平聲。否則,句式就變成“丄︱— —?”犯“三平腳”毛病。C 、在平起仄收式(丅— —︱︱)句式中,第一個字可以不論,但笫三個字是要論的,即第三個字必須用平聲而不能用仄聲。否則,句式就變成“丅—︱︱︱”,犯“三仄腳”毛病。D 、在平起平收式(— —丄︱?)句式中,第三個字可以不論。但是,如果第一個字也不論,那么,第三個字就要論了。也就是說,如果笫一個字用仄聲,第三個字必須用平聲。否則,句式就變成“︱—︱︱?”,第二個字犯“孤平”。由于七言句式是在五言句式前添加兩個字而成,其中,第一個字都是可以不論的。但是,第三個字和第五個字,有時可以不論,有時又是要論的。A 、在仄起仄收式(丄︱丅— —︱︱))句式中,第一、第三兩個字可以不論,但第五個字是要論的。否則,句式就變成“丄︱丅—︱︱︱”,犯“三仄腳”毛病。B 、在仄起平收式( 丄︱— —丄︱? )句式中,第一、第五兩個字可以不論,但第三個字是要論的。如果第三個字也不論,第五個字必須改仄聲為平聲。否則,句式就變成“丄︱︱—丄︱?”,第四個字犯“孤平”。C、在平起仄收式(丅—丄︱— —︱)句式中,第一、三兩字可以不論,第五字是要論的。否則,句式變成“丅—丄︱︱—︱”,這就是“拗句”。在第一、笫三兩字上,如第一字用平聲,第三字可平可仄,如第一字用仄聲,第三字必須改仄用平。否則,句式變成“︱—丄︱— —︱”,第二字犯“孤平”。D、在平起平收式(丅—丄︱︱—?)句式中,第一、第三兩個字可以不論。但是,第五個字是要論的。否則,句式就變成“丅—丄︱— —?”,犯“三平腳”。在第一、第三兩字上,如笫一字用平聲,第三字可仄可平;若第一字用仄聲,笫三字必須改仄用平。否則,句式變成“︱—丄︱︱—?”,笫二字犯“孤平”。從以上分析看,不管怎樣,“一三五”不像“二四六”那樣嚴(yán)格,在平仄聲調(diào)配上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所以,叫“一三五活,二四六限”。但是,在“二四六限”的“四六”兩個字上,也有突破限制的,稱為變格。如在平起仄收式五言句式(丅— —︱︱)中,在笫一個字用平聲的情況下,第四字可以由仄變平,第三字可由平變仄。其平仄格式變?yōu)椤啊?—︱—︱”。又如在仄起仄收式七言句式( 丄︱丅— —︱︱ )中,在笫三字用平聲的情況下,第六字可以由仄變平,第五字可由平變仄,其平仄格式變?yōu)椤唉颚颉?—︱—︱”。這兩種變格,有人認(rèn)為:七言可變,五言不可變。也有人認(rèn)為:絕句用在第三句、律詩用在第七句可變,用在其它地方不可變。也有人認(rèn)為:無論是五言、七言,無論用在何處,只要是以上兩種句式,都可采用變格。我采用這種觀點。因此,我在“格律詩押韻、對仗、調(diào)平仄速成口訣”中講“平仄仄收,仄可調(diào)前”,指的就是這類句式。四、拗救。從廣義角度講,凡不符合格律詩平仄格式的字都稱“拗”。然而,由于在格律詩中,有些地方是不論平仄聲的,也就無所謂“拗”了。因此, 真正意義上的“坳”,是指“一三五不論”,又不能不論,“二四六分明”又不分明的字,才算真正的“拗”。如果遇到“拗”,就要設(shè)法補救,如果能補救,就不是毛病了。這種補救,叫“拗救”。拗救,分“拗”和“救”兩個方面。拗,是指在律句中該用平聲的地方用了仄聲或在該用仄聲的地方用了平聲,這就形成拗。救,是指補救。為了補救,就要在本句或?qū)溥m當(dāng)位置上,把本該用平聲字的換成仄聲字,或把該用仄聲字的地方換成平聲字, 以此相抵,或叫擺平。這就是“拗救”。拗救一般有本句救、對句救、對句雙救三種:A、第一字拗,第三字救。如“— —丄︱?”,第一字應(yīng)用平聲如用仄聲,第三字必須改仄用平,句式變成“︱— —︱?”。B、第三字拗,第四字救。如“丅— —︱︱”,第三字應(yīng)用平聲而用了仄聲,第四字就要改仄用平,句式變成“丅—︱—︱”,這就是五言句式的變格。A、第三字拗,第五字救。如“丄︱— —丄︱?”。第三字應(yīng)用平聲若用仄聲, 第五字就必須改仄用平, 句式變成“丄︱︱— —︱?”。B、第五字拗,第六字救如“丄︱丅— — ︱︱”,第五字應(yīng)平而用仄,第六字就要改仄用平,句式變成“丄︱丅—︱—︱”, 這也是前面所講七言句的變格。五言句式和七言句式中此類句式的變格, 在格律詩調(diào)配平仄聲中是允許的。有些詩作大家還特意在詩作中創(chuàng)造此類句式以增強詩句字聲的起伏疊落美感。對句相救,是指一聯(lián)中,出句某字應(yīng)用平聲而用了仄聲,就要在對句相同位置上改仄用平,稱對句相救。A、出句第一字拗,對句第一字救。如“丅— —︱︱,丄︱︱—?”,出句第一字應(yīng)用平聲而用仄聲,就要在對句第一字改仄用平,句式變成“︱— —︱︱,—︱︱—? ”。B、出句第三字拗,對句第三字救。如 “ 丄︱— —︱,— —丄︱?”,出句第三字應(yīng)用平聲如用仄聲,就要在對句第三字改仄用平,句式變成“丄︱︱—︱,— — —︱?”。A、出句第三字拗,對句第三字救。如“丄︱丅— —︱︱,丅—丄︱︱—?”,出句第三字應(yīng)用平聲,如用仄聲,對句第三字就要改仄用平,句式變成“丄︱︱— —︱︱,丅— —︱︱—?”。B、 出句第五字拗,對句笫五字救。如“丅—丄︱— —︱,丄︱— —丄︱?”,出句第五字應(yīng)用平聲,如用仄聲,對句笫五字就要改仄用平,變成“丅—丄︱︱—︱,丄︱— — —︱?”。三是對句雙救。例如蘇軾《新城道中》頸聯(lián):“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本聯(lián)平仄格式應(yīng)是:“丅—丄︱— —︱,丄︱— —丄︱?”。而此聯(lián)出句第五字(竹)和對句笫三字(自)都是仄聲,兩字均拗,為了補救,作者在對句第五字上,把本該用仄聲而改為用平聲,變成“丅—︱︱︱—︱,丄︱︱— —︱?”。此例,屬一字雙救,既救了出句,也救了本句。古體詩,在平仄聲韻方面不受格律制約。《詩經(jīng)》、《楚辭》、漢、魏晉南北朝時期詩的平仄聲韻是完全自由的。但是,自唐以后,由于受格律詩的影響,詩人在寫古體詩時,往往也用律句,稱入律古風(fēng)。因此,古體詩又有了一般古體詩(古風(fēng))和入律古風(fēng)的區(qū)別。古風(fēng)也好,入律古風(fēng)也好,都屬古風(fēng)。因其在平仄聲韻方面沒有嚴(yán)格要求,只要根據(jù)寫作內(nèi)容需要寫就行了,這里不再祥細(xì)探討。 本公眾號刊載的全部內(nèi)容,包括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軟件、程序、以及網(wǎng)頁版式設(shè)計等均在網(wǎng)上搜集。訪問者可將本公眾號提供的內(nèi)容或服務(wù)用于個人學(xué)習(xí)、討論或觀賞,以及其他非商業(yè)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時應(yīng)恪守著作權(quán)法及其他相關(guān)法律的規(guī)定,不得侵害本公眾號及相關(guān)權(quán)利人的合法權(quán)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