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吃飯不要錢;放開肚皮吃飽飯,****在眼前?!?/span> 上個世紀,從1958年下半年到1961年上半年,川北大地和中國其他地區(qū)一樣,農村實行供給制,興辦起公共食堂。農民數(shù)千年來單家獨戶做飯吃的習慣被徹底改變;多年以后,讓我們重新審視這段歷史―― 鄧成滿 食堂下戶 各地推廣南充經(jīng)驗 當年,全國大辦公共食堂,并不只在農村,好多城市也一樣。地方志記載,時南充市城鄉(xiāng)開辦的474個公共食堂中,城區(qū)占123個。營山縣城也是“以街段為單位辦公共食堂1至2個,實行統(tǒng)一吃飯?!碑斂诩Z出現(xiàn)危機之后,燒柴也十分短缺。有的地方是砍了小樹砍大樹,最終就拆 墻壁,拆屋架,以求把飯煮熟。 擺拍的用餐場景 公共食堂的危害最終引起了高層的注意。史料記載,1960年朱德返鄉(xiāng),在老家用客家話和親人交談,得知他們“吃不飽”;而胡耀邦在1960年出差到他工作過的川北,從廣元到南充幾百里的路上,他看到許多群眾衣不蔽體,面有菜色,身體羸弱,精神疲憊時,激動地說:還不如解放初期我在川北工作時吃得好,穿得好,難道這就是“大躍進”嗎?最終,他們搜集到的意見反映到了中央。從1961年上半年起,全國開始撤銷公共食堂,這就是史上所謂“食堂下戶”。 當年在南充農校教書的陳芳德老人回憶:1961年,學校接到南充地委通知,要學校全體師生下派去幫助生產隊整頓公共食堂。我?guī)ьI一個班的學生到了南充縣瀠溪公社的一個生產隊。這個生產隊是公共食堂辦得最差的,為吃而鬧糾紛的事件不少。正在這危難時刻公社給我們傳達了中央關于辦“公共食堂”的文件。文件主要精神是:按完全自愿的原則,可以辦,也可以不辦,辦得不好的也可以解散。 陳芳德老人在《我參加了撤銷公共食堂》一文中寫到:得到這個文件精神,我立即召開干部會,傳達文件精神,然后召開全體社員會,對辦不辦公共食堂人人表態(tài)。我原以為精神一傳達會一窩蜂地要求退伙,結果無人敢表態(tài)散伙,還是我反復做思想工作,才決定解散食堂,大家都退。我說到這里,大家鼓起掌來,不少人活躍得不得了。然后我宣布退伙辦法:第一,現(xiàn)有糧食按人頭平分到戶;第二,食堂用具按物歸原主的原則,各人拿回去,已經(jīng)損壞了的,折成工分賠償;第三,暫時沒有鍋灶的,可以在食堂鍋里煮兩天,不然回去也開不成伙。最后我還告訴了大家一個好消息,我?guī)ьI學生接管食堂以來還節(jié)約了點米和紅苕,今晚給大家打一個散伙干飯“牙祭”,到時各人拿東西來裝。我宣布完畢大家歡呼起來,當晚把保管室的一桿大秤抬來稱飯,人平三斤二兩干飯,兩斤火巴紅苕,不少社員說:真是多久沒有吃到白米干飯了,好香??!有的說,明早晨的飯都不用煮了。第二天我向公社匯報,公社書記說昨晚全社幾十個食堂全都解散了,有的社員還打起火把游山歡呼解散公共食堂。 1961年3月19日,毛澤東在《印發(fā)南充市火花公社一九六○年決算分配經(jīng)驗》作出批示:“印發(fā)各同志。這個問題有普遍性,請各地同志注意研究四川的經(jīng)驗?!?印發(fā)給在廣州參加中共中央工作會議的參會人員?;鸹ü?“三包一獎”(生產隊以管理區(qū)包工、包產、包投資,超產有獎)的辦法得到推廣,很多地方都在“包”字上下功夫,極大的調動了社員的生產積極性,為克服“一平二調”風和連續(xù)自然災害對農業(yè)的危害,起到了十分可貴的積極作用。但是,在1962年貫徹“農業(yè)六十條”及“四清”運動中,此種形式受到批判和糾正。 |
|
來自: 廣州玉 > 《大躍進[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