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想一下, 如果一個孩子補償自卑感會發(fā)生什么? → 克服自卑感的【無能】會強化它們, 導致【自卑情結】的產生。 → 具有【自卑情結】的人 對自己評價很低, 感覺無助, 而且無法應對生活的要求。 → 阿德勒發(fā)現(xiàn) 來找他進行治療的許多成年人 在童年時期都有【自卑情結】。 → 這種【自卑情結】源于兒童期的三種因素: 【機體自卑】【溺愛】及【忽視】。 → 阿德勒認為, 身體器官的缺陷通過 個體努力補償這種缺陷來塑造人格, 就像阿德勒本人對童年身體的自卑,佝僂病的補償。 → 比如, 一個身體虛弱的孩子, 很可能會努力發(fā)展出眾的運動技能。 → 歷史上有很多這種補償?shù)睦樱?/span> 例如, 古希臘政治家德摩斯梯尼克服口吃 而成為一位偉大的演說家。 → 第 26 任美國總統(tǒng)病懨懨的西奧多羅斯福 成年后成為身材很好的模特兒。 → 20世紀 80年代中國青年的揩摸張海迪 小時候因患脊髓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zhàn)前, 她沒有沮喪,沒有沉淪, 以頑強的毅力與疾病作斗爭, 最終成為一名著名的殘疾人作家。 → 此外, 一個人可以通過 發(fā)展身體其他部位的力量 來彌補先天的缺陷, 比如盲人可能發(fā)展出特別敏感的聽覺。 → 1910年, 阿德勒注意到, 【心理自卑】和【生理自卑】一樣, 也會導致補償。 → 阿德勒指出, 人一生下來是完全依賴他人的, 因而天生就有一種【自卑感】或【虛弱感】。 → 這種【自卑感】推動一個人去獲得力量, 以戰(zhàn)勝這種感覺。 → 在其早期的理論中, 阿德勒強調【力量的獲得】 是克服自卑感的一個途徑。 → 后來,他提出, 人們通過【追求完美】或【優(yōu)越感】來戰(zhàn)勝自卑感。 → 【自卑感】 既可以是一種促進成長的積極因素, 也可以是一種消極力量, 這完全取決于人們對它的態(tài)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