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引起臟腑虛損的原因有很多,如自然環(huán)境惡化,飲食起居失常,體力勞動或腦力勞動過度等種種因素,都會造成人體氣血虛虧,臟腑虛損而功能(真氣)不足,免疫力下降等。補益臟腑虛損必須要平衡臟腑陰陽,因為臟腑與臟腑之間,它們有相互資生,又有相互制約的特點,如水(腎)生木(肝),用藥補腎而可益肝。木(肝)克土(脾胃),用藥補脾平肝來平衡二臟。如臟腑濕熱,用寒涼燥濕藥來平衡等等。如臟腑虛損長期不能補益、修復,臟腑陰陽不能平衡,就會產(chǎn)生各種疾病。所以補益、修復臟腑虛損,平衡臟腑陰陽,恢復臟腑功能才是人體健康長壽的保證。 補益臟腑虛損和平衡臟腑陰陽的中藥有很多,但是要注意中藥性味、入經(jīng)、溫補、涼補、清熱、解毒、活血去瘀、去痰濕等各種藥,根據(jù)臟腑病情需要,合理用藥,來治療各種不同病癥。以下簡單介紹各臟腑用藥規(guī)律。 補益、修復臟腑虛損(功能)用藥規(guī)律 一、肝 養(yǎng)肝藥;當歸、白芍、首烏、枸杞子、牛膝、雞血屯、大棗、木瓜等。 滋肝陰;山萸肉、生熟地、枸杞子、女貞子、杜仲、阿膠、沙蒺藜、鱉甲、白芍、烏梅等。 溫肝寒;吳茱萸、肉桂、小茴香、仙靈脾、荔枝核、肉蓯蓉、川椒。 二、 膽 補膽;酸棗仁、地黃、山萸肉、陳皮、半夏、干姜、生姜、當歸、五味子等。 三、 心 補心血(陰)、安心神,柏子仁、酸棗仁、地黃、龍眼肉 、丹參、麥冬、當歸、白芍、龜板、阿膠、紫河車、百合、首烏屯、合歡花等。 助心陽;桂枝、肉歸、附子、薤白、干姜等。 益心氣;人參、黃芪、黨參、茯神、五味子、遠志、炙甘草等。 四、 小腸 溫小腸;同溫脾胃藥。 五、 脾 補脾氣;人參、黃芪、黨參、白術、扁豆、炙甘草、升麻、葛根、薏苡仁、蓮子等。 溫脾陽;干姜、蒼術、吳茱萸、肉豆蔻、半夏、砂仁、白豆蔻、草豆蔻、益智仁等。 養(yǎng)脾陰;山藥、黃精、欠實、白芍、蜂蜜、大棗等。 六、 胃 溫胃陽;同溫脾陽。 益胃陰;石胡、麥冬、花粉、玉竹、蘆根、烏梅、沙參、生地等。 七、 肺 滋肺陰;沙參、麥冬、天冬、山藥、阿膠、百合、川貝母、石斛、花粉、玉竹、黃精等。 補肺氣;人參、黃芪、黨參、炙甘草等。 斂肺氣;五味子、白果、訶子、烏梅、米殼、白芍等。 止肺血;白芨、仙鶴草等。 八、 大腸 溫大腸;同溫脾藥。 澀大腸;赤石脂、訶子、烏梅、秦皮、肉豆蔻、蓮肉、芡實、煅龍骨、煅牡蠣、伏龍肝、米殼等。 九、 腎 滋腎陰;熟地、龜板、阿膠、女貞子、旱蓮草、元參、天冬、枸杞子、黃精、紫河車、山萸肉、懷牛膝、制首烏、桑寄生等。 溫腎陽;鹿茸、附子、肉桂、仙茅、仙靈脾、補骨脂、巴戟天、肉蓯蓉、狗脊、續(xù)斷、沉香等。 固腎精;金櫻子、桑螵蛸、菟絲子、芡實、蓮須、五味子、龍骨、牡蠣、益智仁等。 填腎精;鹿茸、鹿角膠、紫河車、阿膠、龜板膠等。 壯筋骨;杜仲、續(xù)斷、狗脊、懷牛膝等。 十、膀胱 固膀胱;龍骨、益智仁、鹿角膠、白果等。 溫膀胱;茴香、肉桂、烏藥、沉香、畢澄茄、山茱萸等。 平衡臟腑陰陽用藥規(guī)律 一、 肝 清肝;桑葉、菊花、青葙子、決明子、竹葉、連翹等。 瀉肝火;龍膽草、胡黃連、黃連、黃芩、白芍、青黛、青蒿、茵陳、金錢草、梔子、丹皮、夏枯草、羚羊角等。 平肝;菊花、白蒺藜、川楝子、天麻、鉤藤。 潛陽;石決明、珍珠母、生龍骨、生牡蠣、靈磁石。 鎮(zhèn)肝;代赭石、靈磁石。 熄肝風;羚羊角、鉤藤、天麻、白蒺藜、僵蠶、全蝎、蜈蚣、地龍、蟬蛻等 疏肝氣(肝郁);柴胡、香附、郁金、青皮、枳實、川楝子、橘子葉、木香、元胡、沉香、薄荷、白蒺藜、旋復花、蘇梗、桑絡等。 伐肝瘀;川芎、桃仁、紅花、三棱、莪術、乳香、沒藥、五靈脂、澤蘭等。 二、 膽 清膽(利膽);柴胡、青皮、郁金、香附、川芎、金錢草、苦參、梔子、茵陳、竹茹等。 瀉膽;龍膽草、茵陳、黃芩、川楝子、梔子、青蒿、黃連等。 三、 心 瀉心火;犀角、牛黃、黃芩、木通、黃連、生地、大黃、丹皮、天竺黃、連翹、竹葉、蓮子心等。 鎮(zhèn)心神;朱砂、琥珀、珍珠母等。 開心竅;菖蒲、遠志、郁金、牛黃等。 四、 小腸 清小腸熱;目通、澤瀉、梔子、黃芩、燈心、瞿麥、滑石、赤小豆、苦參、赤茯苓、小薊、蒲黃、車前子、茅根、豬苓等。 五、 脾 清脾熱;黃連、連翹、大黃、黃芩、石膏、山梔、芒硝、西瓜、綠豆等。 燥脾濕;蒼術、白術、苡仁、半夏、厚樸、茯苓等。 理脾氣;陳皮、砂仁、蔻仁、香櫞皮、木香、霍香、佩蘭、厚樸、枳殼、大腹皮等。 消脾積;枳實、大黃、山楂、神曲、麥芽等。 六、 胃 清胃熱;生石膏、知母、大黃、黃連、滑石、大青葉、蘆根等。 散胃寒;良姜、丁香、生姜、草蔻、畢澄茄、肉桂心等。 消食積;山楂、神曲、麥芽、雞內(nèi)金、萊菔子等。 瀉胃實;大黃、芒硝、枳實、厚樸、檳榔、黑白丑等。 降胃氣;沉香、丁香、柿蒂、枇杷葉、半夏、竹茹、烏藥等。 七、 肺 清肺熱;桑葉、黃芩、知母、梔子、瓜蔞皮、桑皮、骨皮、生石膏、蘆根、茅根、枇杷葉等。 溫肺寒;麻黃、蘇葉、細辛、干姜、生姜、紫菀、款冬花等。 通鼻竅;辛夷花、蒼耳子。 宣肺氣;杏仁、桔梗、前胡、射干、牛蒡子、桑葉、蟬蛻、百部等。 降肺氣;前胡、枇杷葉、馬兜鈴、白前、萊菔子、蘇子、款冬花、旋復花。 清熱痰;貝母、瓜蔞、天竺黃、竹瀝水、膽星、射干、白前、黃芩、蘆根等。 溫寒痰;白芥子、半夏、細辛、陳皮等。 化痰核;夏枯草、貝母、瓦楞子。 瀉肺水;葶藶子、桑白皮、黑白丑、冬瓜皮等。 八、 大腸 清腸熱;黃連、黃芩、黃柏、白頭翁、敗醬草、馬齒莧、槐花、地榆、側柏葉、連翹、大黃、芒硝、黑白丑等。 潤腸燥;火麻仁、郁李仁、桃仁、杏仁、瓜蔞仁、肉蓯蓉、當歸、元參、麥冬、生地等。 殺腸蟲;使君子、苦楝皮、雷丸、南瓜子、檳榔、鶴虱、榧子等。 九、 腎 瀉相火;知母、黃柏、澤瀉、丹皮、骨皮、元參等。 十、 膀胱 利水;茯苓、豬苓、澤瀉、木通、滑石、防已、地膚子、車前子、通草、冬瓜皮等。 通淋;萹蓄、瞿麥、海金沙、土茯苓、金錢草、木通、滑石、甘草梢、芒硝等。 利濕熱;茵陳、梔子、地膚子、知母、黃柏、龍膽草、金錢草等。 以上中藥,可以用單味藥或幾味藥或小型方劑對各臟腑進行補益調治,如補心湯、補肺湯、補腎湯、補脾湯、補肝湯等;也可以用單味藥或幾味藥或小型方劑來平衡各臟腑陰陽,如;瀉心湯、瀉肝湯、瀉肺湯、瀉脾湯、瀉腎湯等;以上各種中藥,也可以用于人體、臟腑整體調治,如五寶湯(丸)、多寶湯(丸)來補益臟腑虛損,平衡臟腑陰陽。下面介紹多寶丸如何補益臟腑虛損,恢復臟腑功能。 多寶長壽丸 方劑 人參120克、黃芪120克、鹿茸120克、紫河車120克、蛤蚧八對。龜板120克、鱉甲60克、桃仁90克、紅花90克、水蛭90克、川黃連120克、黃芩120克、黃柏120克、龍膽草60克、苦參60克、知母90克、黑山梔60克、山楂60克、萊菔子60克、神曲60克、雞內(nèi)金60克、制半夏60克、炒白術60克、廣木香30克、陳皮60克、砂仁90克、連翹60克、銀花90克、柏子仁60克、酸棗仁60克、遠志60克、茯神60克、生地黃90克、玄參60克、五味子60克、丹參60克、桔梗30克、熟地黃120克、白芍60克、構杞子100克、當歸90克、何首烏120克、黨參60克、淮山藥90克、牡丹皮90克、茯苓60克、澤瀉60克、沙參90克、牛膝90克、地龍90克、天花粉90克、赤芍60克、阿膠60克、地骨皮60克、石斛60克、山萸肉90克、杜仲60克、續(xù)斷60克、天冬60克、麥冬60克、靈芝120克、肉蓯蓉60克、鎖陽60克、附子60克、肉桂60克、柴胡60克、升麻60克。 多寶丸補益修復臟腑虛損;方中用人參、黃芪、鹿茸、龜板、紫河車、蛤蚧、鱉甲溫補氣血精髓、五臟真氣,修復臟腑虛損。 用熟地黃、山萸肉、牡丹皮、淮山藥、茯苓、澤瀉補益腎水真陰。 用附子、肉桂、鎖陽、肉蓯蓉補益腎陽、心陽。用麥冬、黨參、蘆根、五味、花粉、葛根補益肺氣肺陰。 用元參、丹參、天冬、柏子仁、酸棗仁、遠志補益心血心陰。 用首烏、牛膝、杜仲、續(xù)斷補益肝腎。 用當歸、白芍、桃仁、紅花補血養(yǎng)血。 多寶丸平衡臟腑陰陽; 方中用黃連、黃芩、黃柏、銀花清臟腑濕熱(毒素), 梔子清十二經(jīng)之熱, 龍膽草清肝膽之熱, 黃連清心熱, 黃芩清肺熱, 生石膏清脾胃熱, 知母清腎熱。 地骨皮、丹皮清血熱。 水蛭、乳香、沒藥、桃仁、紅花活血去瘀。 升麻、柴胡升騰腎陽真氣。 桔梗引藥上行,桂枝引藥四肢, 牛膝引藥下行。 靈芝調和諸藥而解毒。 調理脾胃;石斛、山楂、神曲、連翹、陳皮、半夏、萊菔子、蒼術、白術、砂仁、廣木香、雞內(nèi)金來補益調理脾胃。 方中藥物,它們有相互資生的功能,用相互資生的中藥來補益臟腑虛損,方中藥物,它們也有相互制約的功能,用相互制約的中藥來平衡臟腑陰陽。臟腑虛損補益、修復,臟腑陰陽平衡,自然臟腑功能恢復,百病自愈。 方藥可以為丸、散、酒、膏、湯劑。 大病之人用湯劑,劑量15克至30克,水煎服。 慢性患者,用丸、散、膏劑,每次6克至9克。 補益調節(jié)養(yǎng)生之人,用丸散酒膏劑,劑量6克至9克。 方藥可根據(jù)病人、病證需要、隨意加減,可養(yǎng)生防病,可治療各種病癥,救人于危難。 禁忌;一切葷性、五辛、瓜果、生冷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