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方:六味地黃丸,大補陰丸,一貫煎 陰虛:
調理功能藥
(一)六味地黃丸 肝腎陰虛: 腎精不足——腰膝酸軟,頭目眩暈,耳鳴耳聾。足踝痛,牙齒松動,小兒囟門遲閉 虛熱內擾——手足心熱,口燥咽干,骨蒸潮熱,盜汗,消渴,遺精 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組成】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牡丹皮,茯苓 【方解】 君:重用地黃為君藥,填精益髓,滋補陰精 臣:以山茱萸補養(yǎng)肝腎,并能澀精。山藥雙補脾腎,既能補腎固精,又補脾以助后天生化之源。君臣相伍,補肝脾腎?!叭幉⒀a” 凡補腎精之法,必當泄其“濁”,方可存其“清” 腎為水火之宅,腎虛則水泛,陰虛則火動。 佐:以澤瀉利濕泄?jié)?/span>,并防熟地黃之滋膩。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茱萸之溫澀。茯苓健脾滲濕,配山藥補脾而助健運,此三藥合用,謂之“三瀉”瀉濕濁而降相火 全方六藥合用,補瀉兼施,瀉濁有利于生精,降火有利于養(yǎng)陰,諸藥滋補腎之陰精而降相火。 【配伍特點】三陰并補,補腎為主;三補三瀉,以補為主 【隨癥加減】
【附方】 知柏地黃丸 【組成】六味地黃丸+知母,黃柏 【功用】滋陰降火 【主治】肝腎陰虛,虛火上炎證 杞菊地黃丸 【組成】六味地黃丸+枸杞子,菊花 【功用】滋腎養(yǎng)肝明目 都氣丸 【組成】六味地黃丸+五味子 【功用】滋腎納氣 【主治】肺腎兩虛證 麥味地黃丸 【組成】六味地黃丸+麥冬,五味子 【功用】滋補肺腎 【主治】肺腎陰虛證 (二)左歸丸 【組成】熟地,山藥,枸杞,山茱萸,川牛膝,菟絲子,鹿膠,龜膠 【功用】滋陰補腎,填精益髓(峻補腎陰) 【主治】真陰不足證,頭暈目眩,腰酸腿軟,遺精滑精,自汗盜汗,口燥咽干,舌紅少苔,脈細 【方解】 君:熟地滋腎陰,益精髓,以補真陰之不足 臣:山茱萸補養(yǎng)肝腎,固秘精氣。山藥補脾益陰,滋腎固精。龜板膠滋陰補髓。鹿角膠補益精血,溫壯腎陽,配入補陰方中。 佐:枸杞子補肝腎,益精血。菟絲子補肝腎,助精髓。川牛膝益肝腎,強筋骨 【配伍特點】純甘補陰,純補無瀉,陽中求陰 (三)大補陰丸 【主治病癥】陰虛火旺證 肝腎陰虛,虛熱內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足膝疼痛 火旺——虛火上炎:灼肺【咳嗽咳血】 擾心【心煩易怒】 舌紅少苔,尺脈數(shù)而有力 【組成】熟地,龜板,黃柏,知母,豬脊髓,蜂蜜 【功用】滋陰降火 【方解】 君:熟地滋補真陰,填精益髓。龜板滋陰潛陽,補腎健骨(二藥相須,補陰固本,滋水亦可制火) 臣:黃柏之苦寒降泄,專瀉腎與膀胱之火。知母味苦性寒質潤,能清泄肺,胃,腎三經之火,又能滋三經之陰。 佐:豬脊髓補髓養(yǎng)陰,蜂蜜補中潤燥,共增滋補真陰之效。 合而成方,既能滋陰,又降火。但龜板,熟地用量略多,以滋陰培本為主。故曰“大補陰丸” 【隨癥加減】
(四)一貫煎 【主證分析】肝腎陰虛 肝氣郁滯:胸脘脅痛,疝氣積聚 肝郁化火犯胃:吞酸吐苦 陰虛內熱:咽干口燥,舌紅少津,脈弱或虛弦 【組成】北沙參,麥冬,當歸身,生地黃,枸杞子,川楝子 【主治】肝腎陰虛,肝氣郁滯證 【方解】 君:重用生地黃為君藥,滋養(yǎng)肝陰,涵養(yǎng)肝木 臣:以枸杞子滋養(yǎng)肝腎。當歸補血養(yǎng)肝,且補中有行。沙參,麥冬滋養(yǎng)肺胃之陰,養(yǎng)肺陰以清金制木,養(yǎng)胃陰以培土榮木 佐:川楝子疏肝瀉熱,理氣止痛,順氣條達之性 諸藥合用,則肝陰得補,肝氣得舒,則諸癥自愈。 【配伍特點】從整體觀念出發(fā),針對肝陰不足證,采取滋水涵木,佐金制木,培土益木三法。養(yǎng)陰藥配少量行氣藥,既體用并調,又補而不滯。 【隨癥加減】
(五)益胃湯 【組成】沙參,麥冬,冰糖,細生地,玉竹 【功用】養(yǎng)陰益胃 【主治】胃陰不足證 【方解】 君:細生地,麥冬,味甘性寒,養(yǎng)陰清熱,生津潤燥 臣:北沙參,玉竹,養(yǎng)陰生津,助生地,麥冬益胃養(yǎng)陰 佐:冰糖潤肺養(yǎng)陰,調和諸藥 |
|
來自: 幽默的數(shù)據(jù)線 > 《方劑學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