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訊 山西大學 閻鳳梧 閻鳳梧 ||李頎《古從軍行》:超越民族界限的反戰(zhàn)態(tài)度 李白 《早發(fā)白帝城》:舟行何以如此快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唐代有兩首著名的“快詩”:一為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為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二詩均寫歸途行程出人意表的高速度,但杜詩“白曰 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純屬藝術設想,并未身歷其境;李詩則完全出自詩化的生活實感,以歡暢奔放的旋 律,寫出了三峽急流之快,輕舟飛馳之快,遇赦心情之快,具有憑虛御風、瞬息千里的異乎尋常的速度感。 天寶十四載(755)安史之亂爆發(fā)。次年,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即位,是為肅宗,尊玄宗為太上皇。玄宗命其第十六子李璘鎮(zhèn)守長江中游一帶地區(qū),李璘卻擅自率水軍東下,以擴張自己的勢力范圍,與李亨抗衡,不久即兵敗被殺。其間,李白懷著平定安史之亂、恢復國家統(tǒng)一、自己也建功立業(yè)的愿望,參加李璘的幕府工作,并且寫了贊頌李璘東巡的《永王東巡歌 十一首》。李白因此被下潯陽(今江西九江市)獄,獲救后又被流放夜郎(今 貴州桐梓一帶)。李白是一位大詩人,但不是政治家,不會觀察形勢,不會選邊站隊,所以遭此厄運。 乾元元載(758),李白這位58歲的老詩人,不得不拋妻別子,含悲忍痛,踏上了被流竄遠地的漫漫長途。他從潯陽啟程,乘舟溯江而上,泛洞庭,過三峽,抵達四川奉節(jié)白帝城時,已是“江行幾千里,海月十五圓”(《自巴東舟行經(jīng)瞿塘峽登巫山最高峰晚還題壁》)了?!靶志沤獾苋龒{,悲羽化之難齊。穆陵關北愁愛子,豫章天南隔老妻。一門骨肉散百草,遇難不復相提攜”《萬憤詞》)前已有骨肉離散之痛,今又有遠謫荒僻之愁,其悲 苦情狀自可想見?!耙估扇f里道,西上令人老”《經(jīng)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 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我愁遠謫夜郎去,何日金雞放赦回”《流夜郎贈辛判官》)李白在漫漫長途中企盼著朝廷的大赦。乾元二年春,詩人 中途遇赦了,“有似山開萬里云,四望青天解人悶”《江夏贈韋南陵冰》) 李白又恢復了他那恢宏豁朗的胸懷,用十分歡快的筆調,寫下了這首著名 的《早發(fā)白帝城》。 白帝城位于重慶奉節(jié)瞿塘峽口長江北岸的白帝山上。山勢高峻,草木 繁茂,風光秀美,山上常有白云飄動,自古以來便是一方旅游勝地。人在遇到特大喜事的時候,總會把自己的喜悅心情投射到身邊的人或物上,與它們共享歡樂;同時從它們身上得到喜悅的回饋,以增強自己的歡樂。在這 種情緒化的情況下,原本沒有生命、沒有感情的東西,在當事人的心目中也好像有了生命、有了感情,能夠分享自己的歡樂。李白中途遇赦,死里逃生,這可是天大的喜事呀!在他看來,白帝城像是換了新裝,向他祝賀。 “朝辭白帝彩云間”,便寫出了絕處逢生時,告別白帝城的興奮心情旭日東升,霞光萬道,矗立于白帝山上的白帝城晨霧繚繞,彩云絢麗,像是披上節(jié)日的盛裝與詩人同樂,為詩人送行;而一個“辭”字,又把詩人拱手告別 的神態(tài)寫活了,仿佛聽到他在高聲呼喊:白帝城,再見吧!我可要回家去了!”這種爆發(fā)式的歡快情緒,是由遭貶之極悲與遇赦之極喜的心理反差相 互撞擊而迸發(fā)的感情火花。心情歡快的“快”與速度快捷的“快”,在人的心 理上是相互聯(lián)系、互為影響的。心情沉悶的時候,似乎覺得物體的運動也 沉重遲緩了;心情歡快的時候,似乎覺得物體的運動也輕松迅捷了。李白 這種極度歡快的心情,為下句舟行之快速作了心理感覺上的鋪墊。 “千里江陵一日還”,詩人把成語“一日千里”拆開,加人地名“江陵”和 動詞“還”,構成“千里江陵”和“一日還”兩個詞語的緊密聯(lián)結,有力地強調了江陵的遙遠和船速的快捷。這個句子看似平常,卻用“千里”與“一日”兩 個多與少懸殊的數(shù)字,構成了極大之空間與極短之時間強烈的時空反差, 雖無具體形象的描繪,人們?nèi)钥梢詰{借“ 一日千里”這個詞語的固有內(nèi)涵, 以及由此積淀而成的關于高速運行的心理定式,間接地體驗到超常的高速度。其次,這種超常的高速效果與白帝城附近的地理形勢也有直接關系。白帝城南臨大江,東南高二百丈,西北高一千丈,山下即夔門,地勢的高低 反差很大;白帝城在長江上游,江陵則近于下游,江流的上下反差也很大。首句“朝辭白帝彩云間”把白帝城高舉于云霄之上,造成“危乎高哉”的感 覺;欠句“千里江陵一日還”陡然一轉,從白帝山頂一下子跌落到千里之外、 地處下游的江陵。我們讀起來,似有一種自高空云端急速下降,倏忽千里 的實感,驚心動魄而又喜悅暢快。同時這種心情又是以不久前逆水行舟的 遲緩速度作為反襯的。在流放夜郎途中,李白曾寫道“三朝上黃牛,三暮行 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上三峽》)每走一站都要付出“鬢成 絲”的精神代價,可見旅途多么艱難。如今形勢大變:不是遠赴荒僻而是得 赦還家,不是逆水行舟而是順流直下,其流之急,其情之喜,在遲緩與迅疾 的速度反差中得到了生動的表現(xiàn)。 “千里江陵一日還”寫水程之快雖有上述效果,但它畢竟是抽象的說明 和間接的感受;那么“兩岸猿聲啼不住”,又會有什么效果呢?不少人引用 《水經(jīng)注·江水》中的話,說長江兩岸“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囀久絕”,意思是從四川奉節(jié)到湖北江陵600 公里的路程,猿猴的叫聲久久不絕于耳。我想當時長江兩岸生態(tài)環(huán)境尚未 破壞,猿猴固然很多,但絕不會多到兩岸山上滿是猿猴,不停地鳴叫。倘若猿聲果真是久久不絕于耳,長江中下游便不是人的世界,而是猿的世界了。猿聲不絕于耳的解釋,顯然不合情理。細細想來,“兩岸猿聲啼不住”并不是客觀存在的實際情況,而是以長江兩岸“常有高猿長嘯”為基礎的聽覺夸張,把“常有”夸張為“不住”。 詩人正是用經(jīng)過夸張的連續(xù)不斷的聽覺感受,極其有力地烘托出水流的急速,收到了“使通首精神飛越”(清人桂馥 《札樸》)的特殊效果,成為驚人的一筆。試想長江三峽地段,兩岸峭巖壁 立,江面曲折狹窄,水流非常湍急。詩人乘一葉輕舟,在萬山叢中飛奔而 下,沿江景物一閃而過,就像在特別快車上看窗外景物一樣,眼前模糊不 清,渾然一片;至于耳邊的猿聲,本來是有高低長短、時斷時續(xù)、有一定節(jié)奏 的多次性聲音,但因舟行迅急,兩岸猿聲似乎一聲剛落一聲又起,在聽覺中 連成了一條線,變成無節(jié)奏的持續(xù)不斷的一次性聲音,造成千里之遙猿聲 一直不絕于耳的錯覺。這里有一個心理學原理。心理學指出:聽覺是時間 測量器,聽覺記憶是時間記憶。速度太慢或太快的運動都不可能用短暫的 聽覺去直接感知,而只能憑聽覺的連續(xù)來感知。例如在漆黑的夜里,牛車 運行的慢速度,是通過緩慢而連續(xù)的咯噔 咯噔的車輪聲來感知的;駿馬奔馳的快速度,是通過快速而連續(xù)的噠、噠、噠、噠的馬蹄聲來感 知的;噔,一聲,噠,一聲,這種不連續(xù)的聲音,根本感知不到牛車和駿馬的 運動。由此可知,聽覺功能對感知物體運動十分重要。再如在物體運動速 度極快的情況下,視覺功能便失去了辨析運動速度的作用,眼前的物體也 不成其為判斷運動速度的參照物了。這就像在高速運行的火車上,窗外的 電線桿在乘客的視覺中,連成了模模糊糊的一片,無法用電線桿的后移速 度判斷火車的前進速度,于是車輪聲音的長短強弱便成為判斷車行速度的 唯一依據(jù)了。“遲遲鐘鼓初長夜”,顯示出深宮獨處時的長夜漫漫;一聲猿 聲啼未斷,輕舟已過萬重山,都是用聲音的快慢判斷時間和運動的速度。另外,聲音又具有烘托作用和刺激效應。“啼不住”的猿聲猶如奔馳中的火 車汽笛、消防車警報一樣,用連續(xù)不斷的聲音烘托出一種緊張氣氛,提高聽 覺的感受能力,從而加強了舟行的速度感,顯示出詩人目不暇顧、耳不暇接 的神情,從緊張中表現(xiàn)出歡快。詩人在赴夜郎的舟行途中曾經(jīng)寫下這樣的 詩句:月色何悠悠,清猿響啾啾。辭山不忍聽,揮策還孤舟。”(《自巴東舟 行經(jīng)瞿塘峽登巫山最高峰晚還題壁》)猿聲只是“響啾啾”,并非“啼不住”;然而一旦遇赦,心情大變,由聽覺錯覺造成的“兩岸猿聲啼不住”,就像是為 詩人歡呼送行了。 “輕舟已過萬重山”,應與上句“兩岸猿聲啼不住”一氣連讀?!拜p舟”與 “萬重山”形成小與大、重與輕、動與靜的反差,它們相互作為參照物,以顯 示輕舟運動所引起的位移。而這種位移現(xiàn)象又是在短暫的一聲猿啼中完 成,可見其是如何迅疾。一個“輕”字,又一次表現(xiàn)出船影的輕飏飛動之勢 和詩人輕松歡愉的心情。這一句是船出三峽后的回望。詩人對自己如此 神速地穿越萬重山感到十分驚奇,驚奇之余,當初的緊張情緒完全消散;再 展望前方,江面突然寬闊,心情更加舒暢,正是“江色綠且明,茫茫與天平。逶迤巴山盡,搖曳楚云行”《荊門浮舟望蜀江》)江陵舊居已在眼前了!清人沈德潛稱贊這首詩“寫出瞬息千里,若有神助”《唐詩別裁集》)。所謂“神助”,其實就是上述各種反差對比通過視覺、聽覺所產(chǎn)生的心理效 應,說透了也并不神秘。 2021年元旦,我們開始整理寫作愛好者的作品鏈接,以豐盈后稷文學寶庫!2022年,我們將繼續(xù)。點擊下面加粗字鏈接,品讀《后稷文苑》寶葫蘆: 后稷寶葫蘆 文苑新年禮(2021) 發(fā)刊制作:葛麗娟 協(xié)助制作:焦云竹 薛前發(f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