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綱”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笔紫嚷暶饕幌拢?strong>“三綱五?!辈皇强鬃拥闹鲝垼鏅鄬儆谌寮易畲笮拚髁x者——西漢大儒董仲舒。 一提起“三綱五?!保芏嗳说谝粋€反應就是反感。與其反感,不如去了解:為什么古人會作這樣的規(guī)定?他們傻??? 在今人的心里,“三綱”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丈夫可以休妻,妻子不能離婚。李清照曾經鬧過離婚,但制度安排是女性先受刑罰,然后官府才給你立案。通俗地說,就是女性要想離婚,首先要無條件地挨一頓暴揍;而男性離婚只要一紙休書。李清照因為身份特殊,很多朋友為她奔走,才免了刑罰?!@樣的“三綱”顯然是讓人反感的。 如此邪惡的東西,怎么會被設立?任何事情都有源頭,回到當時的歷史時代,可以發(fā)現(xiàn),任何制度設計都是有其道理的。 綱,本意是提網的繩子。綱舉目張的意思,就是網繩(綱)提起來,網眼(目)就張開了。由此形象可以想見“綱”的作用:君為臣綱,就是君要帶起臣;父為子綱,就是父要為子做榜樣;夫為妻綱,就是夫要為妻撐起門頭。這樣想來,也是有點道理的。 封建社會是專制時代,儒家被認為是專制的擁躉者。儒家確實不主張平等,但主張對等,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主要做好君主,臣子要做好臣子,爹要像個爹樣,兒要像個兒樣。 進一步講,君君,才臣臣:君主做得好,是臣子做得好的前提。換言之,如果君主做不好,臣子有理由做不好,甚至可以理直氣壯地做不好,把國君殺了也不為過。 孟子說:“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背甲龅迷趺礃樱P鍵取決于君主。商紂王被殺,按說是臣子大逆不道,但孟子認為,被殺的商紂王不是國君,而是獨夫民賊!也就是說,是不是國君,不看你坐在哪里、你爹是誰,而要看你做的怎么樣,做得像國君,我認你;做的不像,我甚至可以殺你! 社會不能沒有等級。從鐘相、楊幺起義,到太平天國運動,提出“等貴賤、均貧富”口號的不下十次,但沒有一次實現(xiàn),只有傻乎乎的王莽做出過努力,卻引來天怒人怨,自己死不瞑目:我一心一意、克服萬難去實現(xiàn)社會大同,為什么結果卻是醬紫?他不知道“等級”會形成勢能,自然而然地激發(fā)人的動力,形成社會活力。他號稱自己是儒者,卻沒有好好讀荀子的書,荀子不僅不主張“等貴賤”,而且主張“等”貴賤:把貴賤分等,特意制造不平等,進而激發(fā)社會活力。 “三綱”就是明確社會等級,它能給社會發(fā)展帶來動力,這是它存在的根本原因。 先了解,再批判。 更多國學內容,請掃下方二維碼?? 記得在瀏覽器里打開二維碼地址哦~ 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者 個人成長的助力者 閱讀活動的推動者 成人教育的實踐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