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女,27歲 患者經常頭暈,乏力,周身關節(jié)疼痛,1晚,突然覺得肢體沉重,不能轉側,手不能握物,足不能穩(wěn)步,衣食住行均需他人料理。兩人攙扶前來,全身關節(jié)劇痛似雞啄,游串不定,頭暈,耳鳴,四肢不溫,畏寒惡風,口干少津不欲飲,舌質偏談,舌體胖大,邊緣有齒痕,苔薄白,寸關脈浮,尺微弱。 ? 證屬太陽證?,風寒濕邪,郁久成痹, ? 治宜溫經散寒,除濕止痛, ? 方用甘草附子湯加味,藥用: ? 灸甘草30克,附子60克(久煎),白術12克,桂枝18克, ? 生姜30克。 ? 用法:水煎服,日1副。2副。
二診:服藥后,關節(jié)痛減輕,稍可轉側行動。 ? 上方加麻黃,細辛, ? 以增強祛風散寒,開閉止痛之效, ? 續(xù)進7副。
三診:自拐杖前來,關節(jié)疼痛及全身串痛顯減。頭暈、耳鳴、畏寒、惡風亦明顯好轉。 ? 上方加茯苓以滲濕, ? 續(xù)服7副。
四診:全身活動已較自如,精神好轉,但腰腿尚覺疼痛、重著,雖見初效,一時難收全功。 ? 須培補脾腎,通竅除濕,以清余濕,加味續(xù)服,藥用: ? 白術60克,甘草60克,附子120克,桂枝15克, ? 黨參60克, ? 干姜120克,肉桂30克,? 茯苓60克,? ? 可以看成加四君子湯和理中湯; ? 1周,基本痊愈,恢復正常工作。
[評析]此證風寒濕邪兼而有之,蘊積已久,郁阻成痹。雖有畏寒惡風脈浮之表證,但不可單用發(fā)表;雖有頭昏耳鳴、四肢不溫、口干不欲飲、舌質偏淡而尺脈沉之里證,也不宜徑投四逆。 ? 參之舌脈諸證,乃為風寒濕相搏,屬太陽類似證?!秱摗吩唬骸帮L濕相搏,骨節(jié)煩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劇痛,甘草附子湯主之”。此方用治本例風寒濕痹,頗相吻合。甘草益氣和中,附子溫經散寒止痛,白術燥濕健脾,桂枝祛風固衛(wèi)、通陽化氣,加生姜以助溫散之力。甘草附子湯之“骨節(jié)煩痛,掣痛不得屈伸”,與桂枝附子湯之“身體煩痛,不能自轉側”,皆為風寒濕相搏之太陽證,其疼痛不能自已者,均不筋脹之故,病理相同。所異者,本例甘草附子證,風濕留于關節(jié),邪深入里;而桂枝附子證,風寒濕留著于肌肉,有表無里,故湯證不同。
上述兩方原義,桂枝附子證因屬風濕,留著肌表,當以速去為宜,故附子用量較大;甘草附子證,已病久入里,減其附子用量者意在緩行。但本例雖屬久病入里,又暴發(fā)于一旦,且脈沉而細,故兼采兩方之義,加大附子并生姜,既速去標,又開筋骨之痹。
[按語]風寒濕病之治療大法,乃扶陽去濕解表。 ? 故所用之方,以四逆、理中、桂枝為主, ? 所用之藥,以附子、白術、茯苓、甘草、桂枝等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