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古代帝王來說,能去“泰山封禪”原本是一件很神圣的事,但宋真宗的泰山封禪簡直就是一場鬧劇,宋真宗玷污了這一傳統(tǒng),所以,在這之后的帝王,如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盡管功勛卓著也并沒有去泰山封禪。 什么樣的皇帝才有資格去泰山舉行封禪大典? “泰山封禪”是古代國家性質(zhì)的祭祀大典,“封”即在泰山山頂上筑壇祭天,“禪”是在泰山附近的小山筑壇祭地。對此,古代帝王沒有不向往的,但是也不是誰都有資格去泰山封禪的,《史記·封禪書》中對此有明確的記載: “昔無懷氏封泰山,禪云云……神農(nóng)封泰山,禪云云,舜封泰山,禪云云,禹封泰山,禪云云,湯封泰山,禪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禪社首。皆受命然后得封禪”。 所以,一般開國帝王及有德行的帝王才會去泰山封禪,并且還要有一個附加條件——需要有上天的“受命”,也就是說得有一些所謂的祥瑞的征兆。因為只有在太平盛世才會天降祥瑞,如果統(tǒng)治者無能或暴政則不會有符瑞之兆,如漢代的“河圖”、“洛書”,可以稱得上是符瑞之首。 只有滿足這兩個條件,臣子才會給皇帝諫言去泰山封禪。否則則將是一場笑話,而且,泰山封禪這一儀式本身是很勞民傷財?shù)?,如果國力不足,則會雪上加霜,比如宋真宗的泰山封禪。 宋真宗是在怎樣的背景下進(jìn)行泰山封禪的? 宋真宗舉行泰山封禪是在“澶淵之盟”之后。宋真宗對寇準(zhǔn)很親厚,“澶淵之盟”的成功訂立與寇準(zhǔn)不無關(guān)系,王欽若對此很不滿,借著“澶淵之盟”,一力挑撥了宋真宗與寇準(zhǔn)的關(guān)系。 一日,朝會結(jié)束,寇準(zhǔn)剛剛下了朝,宋真宗目送著寇準(zhǔn)漸漸離去,王欽若暗自留了下來,對宋真宗說了一番話,宋真宗至此便開始疏遠(yuǎn)寇準(zhǔn)。王欽若對宋真宗進(jìn)行了一番靈魂拷問:“擅淵之役,陛下不以為恥,而謂準(zhǔn)有社翟功,何也?城下之盟,《春秋》恥之。今以萬乘之貴而為擅淵之舉,是盟于城下也,何恥如之。” “城下之盟”,指在敵方兵臨城下時被迫簽訂和約,宋遼的合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簽訂的,宋真宗心理也明白這是無奈之舉,但是一時間被人點破了,宋真宗只能將責(zé)任甩鍋給寇準(zhǔn),不久,寇準(zhǔn)便被罷相。 但即使寇準(zhǔn)被趕出朝堂也不足以抹去“檀淵之盟”給宋真宗帶來的羞辱感,這時候王欽若又看透了皇帝的心思,蠱惑真宗舉行泰山封禪。宋真宗聽了果然心動了,王欽若又告訴真宗:“自古都是先有'天瑞’,帝王才行封禪之舉”。 于是,更荒唐的來了,王欽若為了迎合宋真宗,偽造了“天書”,也就是《天書再降祥瑞圖》,這樣宋真宗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去泰山封禪了。這次封禪共用財物八百多萬絡(luò),約占當(dāng)時全國收入的三分之一,這筆花費(fèi)對于宋朝的國力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了。宋真宗封禪活動被完整的記錄了下來,其規(guī)模從“泰山神啟蹕回鸞圖”就可看出了。 “泰山神啟蹕回鸞圖”,宋代的巨幅壁畫 長62米,高3.3米,繪在泰山岱廟天貺殿內(nèi) 宋太祖趙匡胤都沒有去封禪,宋太宗時期由于每年都多次出現(xiàn)祥瑞之兆,泰山父老千余人親自到京師請求太宗封禪泰山,宋太宗才去的泰山封禪。宋真宗并沒有開創(chuàng)盛世,自然也就沒有資格去泰山封禪。 元朝時,皇帝并不親自去泰山封禪,而是派遣使者去泰山進(jìn)行祭祀。到了明朝朱元璋時,泰山封禪就徹底斷了,按理說朱元璋是很有資格進(jìn)行泰山封禪的,但是出身草根階層的他對這一行為是有點不屑的,朱元璋下旨撤去了泰山神帝的封號,將封禪泰山改為祭拜泰山。在這之后的皇帝也并不親自去泰山了,大多也只是派人去泰山進(jìn)行祭祀。所以,真正使泰山封禪這一行為中斷的應(yīng)該是朱元璋。 知乎問答&悟空問答 樓蘭美女與小河公主是什么人種?DNA檢測結(jié)果令人意外 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為何宋朝的多數(shù)皇帝卻穿紅袍? 康熙有近100個孫子,大多數(shù)都沒見過,為什么對12歲的乾隆“見即驚愛”? 古代皇帝打賞的“金瓜子”有啥用?博物館里展出的古銅鏡為什么只展出背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