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味苦,寒,無毒。治消渴,熱中,除邪氣。肢體浮腫。下水,補不足。益氣。 一名蚳母。一名連母。一名野蓼,一名地參。一名水參。一名水浚。一名貨母。一名蝭母。生川谷。 注解: 1、知母:苦寒,入肺除煩,去肺濕熱,陽明火熱。 2、治消渴,清涼解熱,治陽明火熱,瀉肺火、清胃火,消煩止渴,利便消腫。 手足躁擾,煩不得眠,像抗憂郁藥。涼心去熱,治陽明火熱,瀉膀胱腎經(jīng)火熱。 3、知母能去肺熱的濕;白朮是去中焦的濕。 4、味苦、甘,性寒。歸肺、胃、腎經(jīng)。功效清熱瀉火、滋陰潤燥。臨床用名有知母、鹽知母。 入經(jīng)絡(luò):手太陰肺經(jīng)、足陽明胃經(jīng)、足太陽膀胱經(jīng)、足少陰腎經(jīng) 應(yīng)用方劑: 白虎湯、白虎加桂枝湯、白虎加人參湯、麻黃升麻湯、酸棗仁湯、桂枝芍藥知母湯、百合知母湯、利火湯、息焚安胎湯 主治: 知母為清涼解熱要藥,功能瀉肺火,清胃火,下水消腫,利二便。 藥性: 味苦寒 禁忌: 能滑腸,泄瀉者忌,陽痿及易舉易痿,脾弱飲食不化,胃虛不思食,均忌,勿犯鐵器,得黃相及酒良。 應(yīng)用: 能入肺,能夠除煩。手足躁擾,晚上煩得不能睡覺,都可以加知母進去,好像抗憂郁藥一樣 引述: 【別錄】療傷寒久瘧煩熱,脅下邪氣,膈中惡,及風(fēng)汗內(nèi)疽,多服令人泄。 【甄權(quán)】心煩燥悶,骨熱勞往來,產(chǎn)后蓐勞,腎氣勞。憎寒虛煩。 【大明】熱勞傳尸疰痛,通小腸,消痰止嗽,潤心肺,安心止驚悸。 【元素】涼心去熱,治陽明火熱,瀉膀胱腎經(jīng)火熱,痰厥頭痛,下痢腰痛,喉中腥臭。 【好古】瀉火而上清肺金,滋水而下潤腎燥,治命門相火有余。 【容川】知母葉至難死。拔之猶生,即知其得水氣多,故能清氣分之熱。 應(yīng)用與比較: 1、知母能去肺熱的濕;白朮是去中焦的濕。 2、上熱下寒,嘴巴很口苦,喉咽干,腳又是冰的。那上面加點石膏,知母, 下面加點炮附子 3、(1)石膏3、4兩(倪師的體格可以3兩),知母3錢,生地3、5錢,栝蔞根3、4錢,人參3錢-->消渴(清肺熱、中焦熱,生津) (2)上消:白虎加人參湯---白虎1 兩,知母5錢,生甘草2錢,粳米2錢,人參3錢(平時用當參,沒有就用瓜蔞根、竹茹、石斛、生地等生津止渴的藥)。 (3)中消:石膏1 兩(甚至二、三兩,四、五兩給美國人),知母5錢,生甘草2錢,粳米2錢,大黃2錢,枳實、厚樸清下焦熱。 4、糖尿病的腳潰爛,可以用礬石湯外洗方;用蔗糖水,一盆水放半斤蔗糖,上午一次,下午一次;外用處方:知母除濕,黃連去熱,三七對收斂傷口非常好,血竭,可以讓腐爛的肌肉重生; 5、膝蓋風(fēng)濕、下雨天痛、膝蓋痛風(fēng),桂枝芍藥知母湯,桂枝5錢,芍藥4錢,甘草3錢,麻黃3錢,炮附子3錢,白術(shù)5錢,知母5錢,防風(fēng)5錢,生姜2片。桂枝芍藥知母湯專門治療膝蓋的風(fēng)濕痛。一劑知。含了甘草附子湯; 6、臉上長痘子,是濕熱。知母、白術(shù)都是去濕的藥,葛根化膿,參照桂枝加葛根湯。治療臉部、頸部問題時,葛根的劑量一定要高于桂枝白芍,重的時候可以開到6錢,否則藥力到達不了病灶。 7、肝虛熱的首要癥狀是干燥,液體的缺乏,最大的干燥是眼睛干澀。很多人熬夜用電腦,最后眼睛干澀,視力會有所減退,看東西會眼花。專門治療肝虛熱導(dǎo)致的失眠:酸棗仁湯。酸棗是酸的但是仁不是酸的,它有很好的滋補肝血的作用。里面還用了一味藥,收斂效果比較好叫知母。還有川芎和茯神。茯神是多用于治療多夢。 8、陽明經(jīng)熱的牙痛,常為上牙劇痛,白虎湯加減:知母20克,石膏50克,甘草7克,生地15克,粳米1把。 9、熱嗽諸藥不效,如果伏熱在上焦心肺間,竹葉石膏湯去竹葉,入粳米,少加知母,多加五味杏仁。 10、手足多汗癥、雖在冬季亦流汗、疲勞甚、腰痛、胃有障礙者,乃屬于腎虛,如長期服用補陰湯(人參、芍藥、生地黃、熟地黃、陳皮、牛膝、補骨脂、杜仲各2人 當歸、茯苓各3.0 茴香、知母、黃柏、甘草各1.0),一般癥狀及局部的多汗癥均可治愈。 12、白術(shù)(去濕)、黃連(去熱)、知母(去煩),可以外用來收斂瘡口,也可以內(nèi)服。 13、減肥方:石膏六兩、知母五錢 防己五錢 茯苓五錢 澤瀉六錢(白虎湯降低胃口、清心除煩減肥:石膏 三兩 知母 五錢;排濕減肥:茯苓五錢 澤瀉五錢 防己四錢) 14、手足躁擾,晚上煩得不能睡覺,都可以加知母進去,好像抗憂郁藥一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