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穿越秦嶺的褒斜棧道,南起漢中的褒谷口,北至眉縣的斜峪關(guān),全長235公里。石門在開通前,褒谷口兩山對峙、立壁千仞、水流湍急,成為褒斜棧道的一處障礙。《史記》中記載:“棧道千里,無所不通,唯褒谷綰轂(wǎngū)其口。”東漢永平六年,漢明帝劉莊下詔書,在這里開鑿了一個長約16米,高寬各約4米的穿山遂洞,洞內(nèi)無斧鑿痕跡,是以火燒水激之后開鑿而成的。石門棧道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交通隧道之一,被譽(yù)為“世界第九大奇跡”。石門的開通使褒斜道全線貫通無阻,文人騷客、朝廷官員、游子商人游覽石門風(fēng)光、走過石門后都被石門的壯觀和工程的艱巨所深深震撼,紛紛在石壁上記事寫詩,以抒情懷。這些石刻以石門洞為中心,慢慢形成了浩如煙海的石門摩崖石刻群,在一百多方石刻中,以漢朝至宋朝的十三塊最為著名,即所謂石門十三品,自古以來被推崇為中國書法藝術(shù)的楷模。褒斜棧道,一開始就成為溝通南北的軍事要沖。從褒斜道北出斜谷可直逼長安,入南谷褒谷則可輕取川蜀,在軍事地理位置上有著進(jìn)可攻、退可守的余地,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著名的歷史典故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就發(fā)生在在這里。公元206年,鴻門宴之后,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項羽的本意是要把劉邦趕出關(guān)中,可是弄巧成拙,漢中這塊有著“天漢”之稱的風(fēng)水寶地偏偏成就了劉邦。劉邦沿著子午道離開關(guān)中時為了防止追兵追擊,燒毀了子午道,后來又聽從張良計策,燒掉了通往關(guān)中最為便捷的褒斜道,表示他將永居漢中,再也不會和項羽爭奪天下,而劉邦在漢中休養(yǎng)生息重整軍隊,在蕭何的勸柬下拜韓信為大將,“明修暗渡”出散入秦,取得關(guān)中。從此,為他建立大漢王朝奠定了基礎(chǔ)。 |
|
來自: 昵稱4470232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