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佾第三 八 子夏問曰(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2)?!沃^也?”子曰:“繪事后素(3)?!痹唬骸岸Y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4)!始可與言《詩》已矣?!?/span> 【注釋】 (1)子夏問曰:子夏,孔子的學(xué)生,姓卜,名商,字子夏. (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出自于《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碩人》. (3)繪事后素:古人繪畫,先以粉地為質(zhì),而后施以五彩. (4)起予者商也:起,啟發(fā).予,我.商,子夏. 【譯文】 子夏問道:“'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幾句詩是什么意思?。俊笨鬃诱f:“一幅畫先有一個潔白的底子,然后才可以在上面施加色彩?!弊酉恼f:“那么,禮樂是不是在仁義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呢?”孔子說:“啟發(fā)我的人是你啊,卜商!現(xiàn)在可以和你討論《詩經(jīng)》了?!?/span>【感悟】
我們回頭看一下孔子在《八佾第三》的第三章里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就是說,禮和樂的根本在于仁。禮和樂,可以隨時代而進步、而變化,仁則亙古今而無可變。仁是核心,是根本。在這一章中,借助子夏和孔子對《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碩人》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這幾句詩的討論,孔子把它的含義提到了更深層次的高度,并用“繪事后素”來比喻仁和禮樂的關(guān)系:仁是禮樂的基礎(chǔ)、核心、根本,是禮樂的思想內(nèi)容,禮樂是仁的具體形式和外在表現(xiàn)。子夏在這次和孔子對詩經(jīng)的討論中悟到,一個人首先最重要的是修養(yǎng)自己內(nèi)心的仁德,這就好像是繪畫,底子首先要打好。在這個基礎(chǔ)上,才可以在上面設(shè)色描繪;人的修養(yǎng)也是如此,有了仁德的心,再修習(xí)禮樂,才是正途,才能達于達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