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牌佛像我們說過很多次了,其中有一位佛,只要我說個對聯(lián)你就能猜到他是誰,來試試: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看到“笑”你可能猜測是濟公活佛,加上“大肚”后,眼前是不是立刻浮現出了一位憨態(tài)可掬的彌勒佛。 表面上看他是最為開懷快樂的佛,實際內里的乾坤一點也不比他的肚子小。 名為佛陀·實為菩薩 彌勒佛是接替釋迦佛的下一任佛陀,稱作一生補處菩薩、補處菩薩、補處薩埵。因彌勒已經成佛,故也稱彌勒佛、彌勒如來,所以雖然名義上稱之為“彌勒佛”,實際上其仍為菩薩。 以上,就是最初的彌勒了。 但在大眾眼中卻是這樣的…… 如果要追究這個形象的源頭,就要追溯到五代后梁時期了。 應化身——布袋和尚 在當時的福建省福州市的海邊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有位僧人,名叫契此。契此總是大腹便便,身背布袋,手拿佛珠的樣子。而且個性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而且契此能預知晴雨,天要下雨的時候,就穿濕布鞋;天晴,就穿木屐。居民應驗了好多次,就問他的法號是什么,而契此總是回答“我有一布袋,虛空無掛礙。展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币虼司捅粏咀鞑即蜕小?/p> 契此坐化于明州岳林寺廡下的磐石上,示寂前留下一偈:“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p> 人們認為契此和尚就是彌勒佛在人間的化身,二者一個在天,一個在人間。于是后人為他塑像供養(yǎng),逐步按“布袋和尚”形象將彌勒塑成的袒腹大肚、喜笑顏開的樣子。 彌勒佛一般都安置在天王殿中,給人一進山門就皆大歡喜的感覺,所以深受世人喜愛。以后“大肚彌勒”的這一布置也成了寺廟的規(guī)制。 從這個角度講,布袋佛和彌勒佛,其實是一個意思。只不過跟彌勒佛相比,他又多了點逍遙、入世歷練的意思。 坐佛站佛? 市面上常見的彌勒有兩種姿態(tài),但都是挺著大肚子笑口常開的模樣?;蛘净蜃钟惺裁磪^(qū)別呢? 姿態(tài): 站佛站立的彌勒佛更有生動的感覺,因為是取布袋和尚行走人間的模樣,站佛即行走像,更自在靈動。 坐佛是市面上最常見的形象,整體富態(tài)飽滿,面龐慈眉善目,更加和藹可親端莊一點。 寓意: 因布袋佛的布袋能裝,所以彌勒有招財納福的寓意。 站佛與坐佛的寓意是相似的,都包含著福澤延綿,庇佑保護的意思。希望佩戴的人福氣滿滿。 有不順心的時候,看看佛陀笑呵呵的臉龐,保持平心靜氣,笑口常開,為人處世也能豁達樂觀一點。 不同人戴不同效果: 小孩佩戴,吉祥健康,喜笑顏開,學習也能一帆風順,聰明伶俐。 老人佩戴,樂觀開懷,益壽延年,更顯福態(tài)飽滿,與年齡相稱。 年輕人佩戴,顯的性格豁達灑脫,時尚又可親。 女人佩戴,可以彌補陽剛之氣,寬容大度,有助身體健康。 以玉養(yǎng)心 以佛養(yǎng)性 對于生活,笑看人生是一種釋然 大肚能容,了卻無限煩惱 笑容可掬,結成更多善緣 佛引福來,有福相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