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ABC 理論及應用 “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擾,而是被其對事情的看法所困擾。” ——古希臘哲學家愛比泰德 01 情緒ABC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創(chuàng)建的。ABC三個字母分別對應三個單詞: A-activating event(激發(fā)事件) B-belief(個體針對誘發(fā)事件所產生的信念、理解和看法) C-consequence(個體產生的情緒行為和結果) 02 ABC情緒理論框架說明:一個人的消極情緒和行為障礙的結果(C),并非由某一種激發(fā)事件(A)所直接引發(fā),而是由承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B)而引起的。所以,不同的認知和評價會引發(fā)不同的結果。 Belief_信念 三層
03 在理解ABC理論的基礎上,通過應用D和E兩個步驟進行情緒管理。 D(Disputing)——同不合理的信念辯論,找出你通常使用的那些有可能會誤導你,使你得出不準確結論或判斷的錯誤的思維模式。 E(Effective Rational Beliefs)——通過疏通產生積極的情緒和行為。找到新的有效辦法,來幫助我們解決我們面對的問題。 情緒管理具體步驟 1 理清情緒和事情 按下圖雙金字塔下三角和上三角的提示,找到當下的情緒點,列出引發(fā)自身不良情緒的事件,并按三要素理出相關具體事,對事件認識的書寫需要細致、分條列出。 2 分出事實和演繹 事實指的是客觀事實,眼見、耳聽、鼻聞、舌嘗、身觸,比如看見對方的某些舉動,聽到對方說了某些話等等。 演繹指的是基于事實而做出的主觀判斷、推測、猜想、聯(lián)想、臆想等想法和念頭,比如我覺得,我認為等等。 一般來說,事實是由很多個片斷組成的,基于每個片斷,人們都可能會做出演繹。 情緒并不是由事實帶來的,而是取決于我們基于事實而做出的各種演繹。 正面演繹帶來正面情緒,負面演繹帶來負面情緒。所以,看到自己的演繹,是情緒管理的關鍵,可以讓我們把關注點從外面的人事物上收回到我們自身的想法觀念上。 3 自我分析 對找出的非理信念和錯誤演繹進行認識和糾正,找出正確合理的觀念。建立合理的信念和認知,達到情緒上的改變。 常見的錯誤演繹/信念 1.全或無式思維:看事情絕對化,走極端。如: 我安排好的事情絕對不能節(jié)外生枝。 2. 貼標簽:對自己,別人或事情下籠統(tǒng)的結論,而不是具體而準確的指出問題或描述問題。如:我的領導又批評我了,他就是看我不順眼。 3. 只關注負面因素:不能全面合理地看待事情,只看到不好的一面。如:我的工作總是出錯。/ 他總是給人惹麻煩。 4.懷疑和忽視積極因素:把正面的事情視作無關緊要。如:雖然領導說我的工作做的還不錯,可他只不過是敷衍我罷了。 5. 妄加揣測:從別人的行為中推測他們的想法或行動會對自己不利。如:她看見我可她沒理我,我哪里惹到她了? 6.相信運氣:經(jīng)常用不充分的證據(jù)來預測最壞的結果。如:一大早就出錯,今天的工作恐怕會糟糕透頂。 7. 片面夸大或災難化:把事情的重要性看的非常大,把事情可能給自己帶來的影響過度化。如:如果他離開我,我就活不下去了。 8. 情緒化推理:根據(jù)自己的感覺而不是事實來評判事情。如:我很擔心,這次的工作一定做不好。 9. 責怪別人:如這都是那個經(jīng)理的錯,她根本就不該給我安排這么多工作。 10.個人化:把錯誤全都歸于自身。如:他離開我,是因為我不夠好。 11.絕對化要求:對自己,別人或事情的期望不切實際,或過于死板,僵化。如:我們絕對不能吵架。 12. “我受不了了”:面對挫折和困境時,把自己的承受能力看的很低,認為自己無法承受。如:在高峰時間擠地鐵,我可受不了。/ 這項工作太枯燥了,我做不了。 修正錯誤信念 1. 相對思維:如果你習慣用“特別好“或“特別糟”這樣的極端態(tài)度來看待事情的話,試試用一些中性的詞,來幫助你更為準確的看待問題。 2.接納自己:當你的家人或朋友犯了錯誤之后,你會怎么做?通常我們都會支持他們。因為我們知道誰都不是超人,誰都可能有犯錯的時候。 3. 不貼標簽:當你準備說自己或別人是一個“白癡”,“蠢貨”,“一點用都沒有”等標簽時,你可以再稍等一下,想一想你的標簽是否真能準確全面的概括或評價自己或別人。 當你對自己或別人的做法感到生氣,失望,抑郁時,記得只評價行為,而不要涉及到對人本身的評價。 4.把視野放寬:不要只關注某一方面(特別是不好的那一面)而忽視整體,全面的看待問題,好的,不好的都列出來,以幫助你理清思路,更好的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停留在或抑郁自責,或憤怒的情緒困擾中。 5.尋找事實證據(jù):用事實(而不是自己的想象)來做出結論,“我覺得他討厭我”或“我想他可能故意給我找麻煩”之類統(tǒng)統(tǒng)屬于主觀想象,而不是事實,所以在下結論時,要記得看一看你的論據(jù)是否屬實。 6.靈活的判斷問題:那些教條的,絕對的,苛刻的想法是高度壓力的來源,試著把這些僵化的想法用靈活的觀念來替代。 如:把“我的報告必須做的非常出色,否則我就完蛋了”替換成“雖然我很希望能在大家面前出色的完成我的報告,但總會有人對其中的某些方面有不同的看法或不滿意我的工作,我沒法讓每個人都滿意,但那并不代表我一無是處?!?/span> 7.別把自己嚇壞:無論什么事情,將其不利之處過度夸大,都會使人很容易被“自編自導”的恐怖片嚇壞。合理看待事情的不利之處,將其不良影響放在的應有范圍之內,而不是過度夸張。 如:把 “離開他我就活不下去了”替換成“雖然分手是很令人傷感的,但我還會尋找到適合我的人,我的生活不會因此而永遠悲慘下去?!?/p> 4 分享積極的態(tài)度,學會自我暗示 積極的心態(tài)和行動正是得益于積極的暗示,通過這種積極的暗示,我們的情緒和生理狀態(tài)也會產生良好的作用和影響,而積極的心態(tài)又會激發(fā)人的內在潛能,讓自己成為帶有健康、積極樂觀的正能量者。 5 分析、接受最壞的結果 一種擔憂情緒出現(xiàn)時,不要讓自己沉溺于憂慮當中,去坦然地分析一下,自己可能面對的最壞結局是什么。 6 有效地消除憂慮 最壞的結果還沒有發(fā)生,所以當已經(jīng)知道并接受了自己憂慮的最壞結果之后,就可以幫助他們將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最壞結果的改善當中。然后,找一張紙,將切實可行的方法列出來,并針對每一天制定一個詳細的補救計劃,嚴格按照計劃去做。經(jīng)過幾次的實踐就會發(fā)現(xiàn)最壞的結果不但沒有發(fā)生、自己反而會有更多的進步,自己的情緒也得到了良好的改善。 情緒是個人的底層操作系統(tǒng),能力只是app。愉悅指引方向,痛苦提供能量,恐懼決定邊界。要深入了解一個人,看他的愉悅、痛苦和恐懼。要深入了解你自己,內觀你的愉悅、痛苦和恐懼。這樣才能不斷升級人類特有的底層操作系統(tǒng),不死機,不黑屏! 編者:18企管 孫聘依 董朝陽 浙理HR 樂于學習,樂于分享 |
|
來自: 碧海藍天kx32di > 《Ⅰ認知思維訓練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