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赫德在擔任清朝海關(guān)總稅務司期間,與李鴻章相交三十多年,關(guān)系比較密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對李鴻章的評價似乎并不算高——“他接待外國人時仿佛應對自如,而一旦揭去表皮,他還是中國佬,是眾多官僚中的無能之輩?!?/p> 李鴻章以封疆大吏的身份輔政三十余年,可謂叱咤風云,怎么在赫德的眼里就成了“普通人”乃至“無能之輩”呢? 因為在赫德看來,盡管李鴻章手握大權(quán),并領導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但他始終局限于技術(shù)層面的近代化,而忽略了制度與文明層面的變革。 1864年,李鴻章在致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信中提出, “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睆倪@一刻開始,李鴻章就有了向西方列強學習先進技術(shù)的理念,但與此同時,他又拒絕動搖制度與文明層面的舊襲。李鴻章說: “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于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痹诶铠櫿驴磥恚袊闹贫扰c文明舉世無敵! 李鴻章發(fā)自內(nèi)心地認為,中國的封建君主制度是行之有效的,只是暫時遇到了困難。因此,他寧愿像個“裱糊匠”那樣,在晚清這間破屋里敲敲打打、修修補補,但絕對不會像那群“愣頭青”一樣妄圖大興土木。 就在清朝推行洋務運動的同時,一水之隔的日本也開啟了改天換地的“明治維新”,不僅學習西方列強的先進技術(shù),還致力于政治改革,并提倡學習西方社會的文化習俗。對于日本的這些動態(tài),李鴻章當然有所耳聞。1876年,日本駐清朝特命全權(quán)公使森有禮來到中國天津,拜見李鴻章,兩人展開了一段激烈的交鋒。 李鴻章單刀直入地說: “貴國拋棄獨立精神而受歐美支配,難道不覺得羞恥嗎?”森有禮坦然地回答: “非但不覺得可恥,我們還為此而驕傲!這些變革不是受外力所迫,而是完全由我國自主決定的?!崩铠櫿滦判臐M滿地說: “我國絕不會進行這樣的變革,只因軍備、鐵路、電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才不得不取之于外。”森有禮笑道: “凡是將來之事,誰也不能確定其好壞,正如貴國400年前也沒人喜歡現(xiàn)在這種馬蹄袖服制?!崩铠櫿乱粫r語塞,然后氣鼓鼓地說: “反正這是我國內(nèi)部的變革,又不是從歐美學來的!” 基于這種偏執(zhí)的理念,哪怕洋務運動創(chuàng)建了許多新興實業(yè),失敗也在所難免。1894年,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清軍在陸戰(zhàn)和海戰(zhàn)中雙雙敗北?;蛟S這時,李鴻章才意識到自己的失誤。 1895年,李鴻章來到日本馬關(guān)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進行談判。他說: “當時你也曾勸我徹底變革,但我拘泥于習俗,不肯聽取建議。如今十年轉(zhuǎn)瞬而過,我國境況依然如故,深感慚愧!這次我與你們深入交流,才逐漸悟出我國的變革方向。” 然而,中日《馬關(guān)條約》簽訂后,李鴻章被免除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的職務,坐了“冷板凳”,不再掌握實權(quán),所謂“變革諸政”終成一句空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