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醫(yī)十大名方】 1、小青龍湯《傷寒論》 組成:麻黃9克、桂枝9克、干姜9克、細辛3克、五味子6克、白芍9克、半夏12克、甘草6克。 功能:解表散寒,溫肺化飲。 主治:外感風寒,內(nèi)停水飲證。 2、小柴胡湯《傷寒論》 組成:柴胡9克、黃芩9克、制半夏6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大棗3枚、黨參6克 功能:和解表里,扶正祛邪。 主治:用于少陽證之寒熱往來。 3、大承氣湯《傷寒論》 組成:大黃12克、厚樸9克、枳實9克、芒硝12克。 功能;峻下熱結。 主治:腸胃燥熱積滯。 4、五苓散《傷寒論》 組成:茯苓9克、豬苓9克、澤瀉12克、白術9克、桂枝6克。 功用:利水滲濕,健脾化氣。 主治:水濕內(nèi)停所致的水腫。 5、逍遙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柴胡12克、白芍12克、當歸12克、茯苓12克、白術12克、炙甘草6克。 功用:疏肝養(yǎng)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虛脾弱。 6、血府逐瘀湯《醫(yī)林改錯》 組成:當歸9克、生地黃9克、桃仁12、紅花9克、枳殼6克、赤芍6克、川芎5克 柴胡3克、桔梗5克、牛膝9克、甘草3克。 功用:活血祛瘀,行氣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暢。 7、補中益氣湯《脾胃論》 組成:黃芪15克、白術10克、黨參15克、當歸6克、陳皮6克、柴胡5克、升麻5克、炙甘草5克。 功效:調(diào)補脾胃、益氣升陽。 主治:脾胃氣虛及氣陷。 8、歸脾湯《濟生方》 組成:白術9克、茯神10克、黃芪12克、龍眼肉10克、酸棗仁10克、黨參12克、炙甘草5克、當歸10克、遠志10克、木香10克。加生姜6克大棗3枚水煎服。 功效:健脾養(yǎng)心,益氣補血。 主治:心脾兩虛,氣血不足。 9、六味地黃丸《小兒藥證直訣》 組成:熟地黃24克 山萸肉12克 山藥12克 澤瀉9克 茯苓9克 丹皮9克。 功效:滋補肝腎。 主治:肝腎陰虛,虛火上炎。 10、溫膽湯《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組成:半夏6克、竹茹6克、枳實6克、陳皮9克、甘草3克、茯苓5克、生姜3克、大棗3克 功效:理氣化痰,清膽和胃。 主治:膽胃不和,痰熱內(nèi)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