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里的故事十三——白居易(中)白居易母親墜井之謎》 《夜雨》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xiāng)。 我有所感事,結(jié)在深深腸。 …… 這首《夜雨》是白居易寫于元和六年,也就是公元811年。這一年,白居易四十歲。 這年春天,發(fā)生了一件轟動唐史的事件。傳說白居易母親的仙逝,成了驚動長安的一樁大“丑聞”。 京兆府申堂狀到了裴度面前,報的是白居易母親掉落坎井,死了。 一時間謠言四起,哪有正常人會莫名掉進井里去?時人議論紛紛,這和他的初戀“湘靈”脫不了干系?有司便懷疑這是一樁謀殺! 皇帝近官謀殺母親的案子報上來,四座皆驚。 白居易百口莫辯。母親有時發(fā)狂自戮,甚至會抓著菜刀在家里狂奔。白居易專門建花園,請了兩個健壯的仆婢,厚給衣食,就是為了照管好母親。但這一次,一時沒看住,母親便跳進了井里。他又不愿把母親的疾病說出來。幸好這時有一個薛存成說,我住白居易隔壁,鄰里左右都常常聽到他母親大喊大叫,聽說是心疾,已經(jīng)很久了。 案子結(jié)了,但白居易的秘密終于眾人皆知:白居易原來有一個瘋狂的母親,常常在家大喊大叫,最終死于墜井。 白居易母親的死從此成為了一個把柄。 元和九年,白居易守喪結(jié)束,做了贊善大夫。剛轉(zhuǎn)過年去,宰相武元衡,御史中丞裴度就在首都長安的大街上被刺客刺殺。武元衡當場死了,裴度因為戴了厚氈帽掉在陰溝里逃過一劫。兇手還囂張地在金吾衛(wèi)辦公室留書:別想逮我,我先殺你! 當天中午,這宗謀殺案就在長安城里傳遍了,卻沒有任何人上書向皇帝建議處置兇手。武元衡、裴度,都是主張向不聽話的節(jié)度使開戰(zhàn)的主戰(zhàn)派,自然人人都懷疑刺客來自李師道王承宗,卻都不敢說。只有白居易當天就第一個上書,態(tài)度強硬急迫,敦促朝廷趕緊逮捕刺客捉拿真兇。 正各執(zhí)己見沒有頭緒的朝臣此時卻統(tǒng)一了目標:攻擊白居易——他此時已經(jīng)不是拾遺。不是諫官,這就不是他該先插嘴的事情,用我們現(xiàn)今的說法,這叫“越級上報”,是對他上司的一種藐視。 很快就有人說了,白居易別人的事情管得寬,自己卻毫無私德。他的母親是看花墜井死的,他卻在守喪期間寫了《看花》和《新井》。這樣毫無孝道的人,該趕出朝廷去。 朝廷上人人都很喜歡這個借口,提出要把白居易趕出去做江表刺史。中書舍人王涯又補充說,白居易做了這樣傷風敗俗的事情,根本就不能作為一郡長官。還是做江州司馬吧。 此刻,唯一能救白居易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憲宗皇帝! 其實,憲宗早就對白居易不耐煩了,他曾經(jīng)私下不滿地說,白居易這家伙,是我一手提拔起來的,現(xiàn)在卻屢屢說我這個不對那個不對,真是讓人無奈得很! 我們現(xiàn)代人常用的說“道德綁架”,唐朝的官場,道德綁架是常用的排擠異己的重要手段。政見不合,便用“道德綁架”排擠。政治斗爭失敗了,原先清廉勤政的楷模,立刻便被挖出些貪污腐敗玩女人的不道德,送出朝廷去。禮法是道德綁架的“刑具”, “孝親”是道德綁架的“依據(jù)”。哪怕心里最恨父母,表現(xiàn)出規(guī)定的形式就是孝順的,相反,稍微不合“規(guī)矩”,不論事實如何,便要被扣上不孝的帽子,成為道德“敗類”。 白居易母親的死,成了朝中人道德綁架的一個把柄。此時,因為政敵充滿惡意的杜撰,人人都知道了他有一個瘋狂的母親,死于看花掉進了井里。而他對此十分快樂,還高高興興地寫詩,看花,詠井。真相如何,白居易寫這首《夜雨》的時間正好就在這一年的春天,“請記住這個巧合”(這句話來源于酈波《未果初戀永世傷痕》)。白居易母親之死依然成千古之謎。 在解開千古之謎之前,我們先來讀一首白居易的《母別子》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母別子》是《新樂府》五十首中的一首。前兩句是寫將軍遺棄妻子,迫使母子別離時妻子說的話:我們母子生離死別,連林中鳥兒都不如;那些鳥兒母親不失兒女,丈夫陪伴妻子,過著恩恩愛愛、白頭到老的生活。凄婉哀怨,聲淚俱下,比喻真切,意境獨到。 據(jù)史料記載,白居易在其母親死后,把自己的情感都用在愛國之志上。然而,從這首愛國詩篇《母別子》中,我們依然可以明晰白居易對母親的愛是發(fā)自骨子里邊的。 他在“浮梁夜雨”里,反復說服自己,雖然她不講,但母親一定也在思念他;他為父母寫作墓志銘,也只愿意回憶父親去世之后,年幼的自己與弟弟妹妹圍繞著母親的身邊聽她親講詩書,循循教導。 “他在所有的回憶里裁剪掉母親瘋狂的那一面,堅定相信,哪怕她深陷在不能自控的疾病里,她心里也是愛著他的。溫柔慈祥,就是她本來的樣子。為了給她一個安詳?shù)耐砟?,他掏心掏肺地為朝廷做事,拼命往上爬。”——《江州司馬青衫濕——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是因為母親墜井之死?(鼎湖聽泉的新浪博文)為了給母親一個舒適的環(huán)境,他養(yǎng)花種草建了一座世外桃源般的園林。并且,像母親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去善待每一個前來玩耍而搗蛋的稚童。 白居易的閑適詩其淺切平易的語言風格、淡泊悠閑的意緒情調(diào)在后代有很大影響。如白居易有“相爭兩蝸角,所得一牛毛” (《不如來飲酒七首》其七)、“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對酒五首》其二)的詩句,而“后之使蝸角事悉稽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八)等等。 白居易的詩之所以平實易懂,是因為,他作詩時,總是先吟誦給鄰里的老人、孩子們聽,待老婦人們都能聽懂了,才定稿。試想一下,這樣一個善待老人稚童的白居易,會生心殘害自己的親生母親嗎? 最后,我們一起來欣賞白居易的這首《雨夜》。 《夜雨》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xiāng)。 我有所感事,結(jié)在深深腸。 鄉(xiāng)遠去不得,無日不瞻望。 腸深解不得,無夕不思量。 況此殘燈夜,獨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曉,風雨正蒼蒼。 不學頭陀法,前心安可忘。 (待續(xù)) |
|
來自: 高山仙人掌 > 《白居易連環(huán)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