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家人一再跟我強調,包子好吃不在褶子。但是每次看到別人包出那樣好看的包子,真的太羨慕了,同時也恨自己怎么可以笨成那個樣子,一直學不會呢?!面食一直是我的軟肋,大概是因為從小家里人不怎么吃面食,更不會做包子饅頭的原因吧,我是一直沒學會,本來以為這輩子都沒用學了。誰曾想,家里的小朋友倒是對面食喜歡的緊。就這樣我前前后后,學會了做饅頭,包餃子,雖然包子也會做,但是真的包了不好看。好在,一直沒放棄,一直在學習,最近包的也有點樣子,當然還需要努力! 多次努力之后吧,漸漸的發(fā)現(xiàn),做包子的時候,發(fā)面的過程還是挺重要的,面的軟硬程度真的能影響之后包子的成品。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平時做包子的時候發(fā)面的方法。(為了方便拍照這次我是用面包桶做的,平時我直接用盆手揉。) 材料: 普通面粉:250克 溫水:130克 奶粉:5克 糖:6克 酵母:4克 1,溫水里面加酵母,糖。水的量加的時候預留下5克左右,畢竟每種面粉的吸水性不一樣,建議留一點,不夠再加就行了。 2,溫水把酵母,糖化開之后靜置十分鐘。選擇溫水的原則以不燙手就可以了,調節(jié)好水的水溫之后再加酵母和糖。大家記住,水的溫度很重要,太高會將酵母菌燙死面就發(fā)不了,太低也就無法激活酵母,起不到發(fā)酵的目的。 3,把面粉和奶粉倒入融好的酵母里面,如果不用面包機的話,需要加倒加用筷子攪動的。然后再用手反復的揉搓面團,根據三光原則。何謂三光,就是“面光,手光,盆光”。 4,面團揉好之后,用濕布或者保鮮膜蓋好,放在相對溫暖的地方,靜置。大家記住揉好的面團是需要放在溫暖潮濕的地方的,如果是冬天的話,建議放在有陽光的地方,不過,切記不能陽光直射,防止面團曬開裂。 5,待面團膨脹到兩倍,且用手撕開能看到明顯里面充滿了氣泡和峰窩組時,發(fā)面才算是基本完成了。 6,在面板上撒上干面粉,取出發(fā)酵好的面團用力揉搓,直到面團表面光滑。揉搓的過程不會太久,但是也需要用耐心,面團揉搓的越軟,之后包的時候就越簡單,面軟的程度怎么來判定呢,大家可以摸一下自己的耳垂。差不多這樣的手感就可以了! 看發(fā)酵好的面團有沒有揉好除了看手感,還有一點也需要注意,就是切開看里面有沒有氣泡即可。面團揉好之后,接下來就可以準備做成小劑子準備做包子了。 多說幾句:大家都知道做饅頭包子的面都是經過發(fā)酵的也就是我們大家常說的'活面'。這是因為,這種面蒸熟了之后,口感非常柔軟,嚼起來帶著彈性,內部組織很蓬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