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來吃一口吧!” “乖,張開嘴,你不吃就給爸爸吃了?。 ?/span> “別跑,先吃一口!” 從餐桌到沙發(fā)……從陽臺到臥室…… 一頓飯吃上1個小時也吃不了多少! “追喂”成為了孩子們普遍存在的問題——孩子在前面跑,父母或爺爺奶奶拿著碗在后面追喂飯。孩子不開心,家長也煩。每天“填喂”、“追喂”,不僅父母心累,也會對孩子造成嚴重影響! 影響孩子的專注力發(fā)展 “追喂”是孩子專注力不足的表現(xiàn)。如果家長為了讓孩子安靜地待一會,讓他看電視、玩玩具,然后趁這時給孩子喂飯……這些都會進一步地破壞孩子的專注力。許多孩子在上小學(xué)后上課走神、寫作業(yè)磨蹭……這些情況和“追喂”、“邊玩邊吃”都有關(guān)系。 林秀雯 禪醫(yī)兒童保健科副主任 擅長:兒童矮小癥、性早熟、兒童生長發(fā)育異常、兒童保健、兒科常見病的診治 開診時間:周三、四下午、周五、六上午 開診地點:6號樓兒保特需門診 不利于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規(guī)律 當(dāng)孩子專注于電視或游戲時,往往意識不到自己正在吃飯,因此也就不能形成“吃飯的時間是固定的”這樣的意識。 影響孩子的自主意識和積極性格 做為獨立的個體,吃飯本來是孩子自己的事,由自己掌控吃多少、吃多快。但如果家長喂飯,就或破壞這種自主意識——孩子開始認為吃飯是家長的事,自己只是在協(xié)助家長完成任務(wù)。長此以往,孩子的自主意識漸漸薄弱,就會形成消極性格。 此外,在喂飯時,家長往往會催促孩子快點吃、快點嚼,甚至因為急躁而數(shù)落孩子。這種情緒久而久之使孩子認為吃飯是一種負擔(dān),毫無樂趣。這同樣會對孩子的積極性格造成負面影響。 孩子易形成“和家長談條件”的思維方式 有的父母在喂飯時,為了讓孩子多吃一點,一邊喂一邊承諾給孩子各種東西。這樣一旦形成習(xí)慣,孩子就可能用吃飯來和家長談條件,換取利益。這本質(zhì)上和“一哭鬧就滿足”的危害是一樣的——長此以往,孩子有可能會越來越任性、自私、愛發(fā)脾氣。 影響孩子的精細動作發(fā)展和智力發(fā)育 孩子能自己吃飯,需要手、嘴、眼相互協(xié)調(diào)配合,如果用筷子吃,動作就更加精細,也就需要更強的協(xié)調(diào)能力與平衡能力。另外,有研究顯示,手部精細動作的良好發(fā)展對智力發(fā)育有積極作用。長期喂飯對孩子的動作平衡與協(xié)調(diào),乃至智力都有不良影響。 那如何讓孩子愛上吃飯,主動吃飯呢? 今天小禪整理了幾個小方法,朋友們不妨試試吧。 小一點的寶寶可以給他一個專屬的餐椅,吃飯時把小寶寶的餐椅搬到餐桌旁邊,讓他與家人坐在一起用餐。這樣家人在就餐時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都會讓寶貝積極去模仿,寶貝自己也會吃得很香。大點的兒童則可以固定每天吃飯的餐椅位置。 吃飯的時候關(guān)掉電視、電腦,甚至飯桌外其他區(qū)域的燈光;收好孩子的玩具,以免在吃飯時轉(zhuǎn)移寶貝的注意力,使寶貝不能專心用餐。 比如將飯菜做成孩子喜歡的造型,經(jīng)常變化花樣,孩子對吃飯就會有新鮮感。除了換花樣,還可以適當(dāng)加點孩子喜歡的食物哦。 很多長輩會按照成年人的口味來給孩子準備食物,但是正常來說成年人的口味相對于孩子的口味是比較咸的。給孩子的食物應(yīng)該比成年人的口味略淡一點。否則孩子嘗過了重口味,就很難再習(xí)慣得上一般清淡的食物了。所以,為了避免寶寶以后挑食、不愛吃飯,也為了寶寶以后的健康,爸媽要從小教寶寶養(yǎng)成清淡飲食的習(xí)慣。 有種餓叫「爸媽覺得你餓」,不少爸媽們怕孩子餓得快,一會兒給孩子吃水果、喝酸奶,一會兒又讓孩子吃餅干、嘗點心。孩子們的胃口本來就比大人小很多,如果在吃飯之前嘴巴一直不停,小肚子都被填滿了,還怎么可能乖乖吃飯?所以,給孩子吃零食一定要限量。尤其是飯前 1 小時,就別讓孩子吃太多東西了。 缺乏運動的寶貝,通常會食欲不佳。其實,寶貝不僅喜歡運動,也非常需要運動。運動能使寶貝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加,且大量的運動很快就會使寶貝有饑餓感。這樣,每每到了吃飯時間,寶貝就會主動要求吃飯了,而運動少的寶貝,由于缺乏饑餓感,自然就會被父母被動喂食。 在吃飯的時間如果孩子不想吃,爸媽不要追著喂,而是要給孩子樹立按時吃飯的規(guī)矩,事先跟孩子講明白,如果現(xiàn)在不吃,那就只能等到下頓飯的時候才有的吃,而且在這期間沒有別的吃的。有的時候,孩子不吃或是吃得少,只是因為他不餓或是已經(jīng)吃飽了,爸媽不要總覺得孩子「沒吃飽」還要再喂點。餓不餓,孩子自己最清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