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杞柳與桮棬》篇中,告子吃癟。但告子并不服輸,他又以水為喻,駁斥孟子人性向善的觀點:“人性就像流水,在東邊開個口子就向東流,向西邊開個口子就向西流。人性沒有善于不善的區(qū)分,就像水沒有向東、向西的區(qū)分一樣?!?br> 高山流水 在告子這段話中,水向東流還是向西流,取決于外力,外力向東決口子,水就向東,外力向西決口子,水就向西。人性無善無惡,人的善惡行為,決定于外在的力量。 孟子辨才無礙,馬上說:“水是沒有向東、向西的區(qū)別,但是沒有上、下的區(qū)別嗎?人性向善就如水之就下,人性沒有不善的,就如水性沒有不向下流的。如果用手擊打水,它可以高過你的額頭,如果你高筑堤壩,阻攔水流,可以把它引上高山。這難道是水的本性嗎?當然不是,這是形勢造成的,人,可以讓他做不善的事,這時他的狀況也是象這樣的?!?/p> 孟子這段話明確的說明了人性是向善的,它是一個趨向,一種力量,就象水向下流一樣。人為什么會有不善的行為呢?是因為外在的原因,這個原因,孟子說是“勢所然也”,是形勢逼迫他做的,這個形勢是什么?權(quán)力、名聲、財富的引誘,或是暴力的威逼。這說明,人是有向善的動力,但也容易失去,所以呢,要向完美的人格進步,必須把這向善之心存養(yǎng)擴充也。 有人會說,為什么說是人性向善呢?人性本善也沒錯。因為人性本善,本善的心受外物的引誘或壓迫,才做出不善的行為。 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如果本善,就如一顆無縫的蛋,人性向善就是有縫的蛋。向善代表人有行善的愿望和動力,在正常的情況下,他會表現(xiàn)出善良的行為,但是,受了外界的引誘和壓迫,他就會表現(xiàn)出惡的行為。因此,儒家才強調(diào)修身,修身的目的就是存養(yǎng)擴充這顆向善之心,使之不受外界的干擾?!洞髮W》的宗旨,就是教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如果人性本善,還有什么可修呢,我本來就是一顆無縫的蛋,蒼蠅想叮也無從下口,何須修?孔子、孟子口口聲聲教人做君子,不就多此一舉嗎? 近代以來也有一些學者批評孟子沒有邏輯。他們說,人性善就如水之就下,人性沒有不善的,就如水性沒有不向下流的。但也可以這樣說,人性惡就如水之就下,人性沒有不惡的,就如水性沒有不向下流的。孟子的論證實在沒有道理。 這樣的攻擊沒有考慮中國象形文字與西方拼音文字不同的特點。中國的象形文字決定了中國人善用聯(lián)想、類比等思維方式來說明問題,而西方拼音文字必須用邏輯才能辯別事物。原因在于,中國象形文字就是一幅圖畫,不需要太多的邏輯說明。而西方的拼音文字,不加以邏輯說明誰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比如說,桌上有一杯水,英語必須說,This is a cup of Water on the table。這個“of”絕不能用“in”,用“in”表明杯子在水里面了。所以英語的介語相當?shù)陌l(fā)達,稍一用錯面目全非。漢語就沒這個麻煩,“桌上有一杯水”,說清楚了。而英語要說清楚要考慮水是復數(shù)名詞還是單數(shù)名詞,介詞如此用,等等。西方學者自己都說,西方人得了邏輯強迫癥,原因就在于拼音文字的固有特色。我們沒有這種病,應該是慶幸的事情。 另外,這樣攻擊孟子的人,實際上沒有讀懂這段對話的意思。告子的觀點是人性無善無惡。孟子說“人性向善就如水之就下,人性沒有不善的,就如水性沒有不向下流的?!比绻孀庸簦骸叭诵杂袗壕腿缢拖?,人性沒有不惡的,就如水性沒有不向下流的?!蹦敲矗孀泳椭苯臃穸俗约喝诵詿o善無惡的觀點,辯論的主題就變成了人性是善還是惡的問題。告子再怎么笨,還不至于打自己的嘴巴。 那么告子是否可以這樣說:“人性無善無惡就如水之就下,人性無善無惡,就如水性沒有不向下流的。”無善無惡是一種靜態(tài),水流是一種動態(tài),這樣的類比缺乏說明力,所以告子還算聰明,沒有這么說。 這一回合,告子又吃癟! 原文: 告子曰:'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人性之無分于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于東西也。' 孟子曰:'水信無分于東西。無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今天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顙;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豈水之性哉?其勢則然也。人之可使為不善,其性亦猶是也。'(《孟子··告子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