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頭風病
頭風病是以慢性陣發(fā)性頭痛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種疾病,相當于西醫(yī)的偏頭痛和部分肌緊張性頭痛等。
經久難愈之頭痛?!夺t(yī)林繩墨·頭痛》:“淺而近者,名曰頭痛;深而遠者,名曰頭風。頭痛卒 然而至,易于解散也;頭風作止不常,愈后觸感復發(fā)也。”因素有痰火,風寒襲入則熱郁而頭痛 經久難愈。其癥自頸以上,耳目口鼻眉棱之間,有麻痹不仁之處,或頭重,或頭暈,或頭皮頑厚, 不自覺知,或口舌不仁,不知食味,或耳聾,或目痛,或眉棱上下掣痛,或鼻聞香極香,聞臭極 臭,或只呵欠而作眩冒之狀(見《雜病源流犀燭·頭痛源流》)。熱者消風散,冷者追風散。頭 風發(fā)時悶痛,必欲棉裹者,為熱郁,用二陳湯加酒芩,荊芥、川芎、薄荷、石膏、細辛。頭風痛 在一側者,名偏頭風。兩太陽連腦痛者,名夾腦風。頭風而見頭面多汗,惡寒者,名首風。
治療方法:秘方頭風散組方:紅參、制首烏、炒白蒺藜、天麻、川芎、白芷、甘草各12g、制川、 草烏、細辛、芥穗、防風、羌活、辛夷、蒼耳子、蒼術、生石膏、全蝎、蜈蚣、僵蠶、地龍、天 南星、制白附子、明雄黃(另研兌入)、乳香、沒藥各6g。上藥共研細粉,每日2次,每次3g, 飯后,睡前淡茶水調服。本方以人參,天麻、首烏、蒺藜補元氣,生津液,補肝腎,益精血,扶 正托邪于外;川、草烏、細辛大熱通行十二經表里內外,破沉寒痼冷,驅逐伏邪外透;川芎、白 芷、芥惠、防風、羌活、辛夷、蒼耳子、蒼術芳香透竅,辛散開表,疏風燥濕;天麻、南星、白 附子化痰定風;石膏甘寒清熱,監(jiān)制辛熱燥熱諸品;雄黃、蒼術解毒辟疫;乳香、沒藥化瘀定痛 ;諸蟲藥深入血分,搜剔伏匿之邪;白芷一味,號稱植物麝香,芳香濃烈,善通諸竅,與川芎之 專理頭痛者相配,可引諸藥上達頭部直入腦竅,破其巢穴。諸藥相合,對風、寒、濕、痰、火、 瘀多種伏邪,皆有透發(fā)之效。似乎寒溫不可同爐,未免駁雜成方。但凡痼疾,必是寒熱膠結,濕 痰死血,深伏血絡,正可泛應曲當。又由于本方有通行十二經表里內外之功,故對暴感外淫六邪 或外風引動內風,全身各部,一切突發(fā)性、神經性、眩暈、麻木、劇烈痛癥,1小時即可止痛。 本方性味燥烈、偏于攻邪,故對熱病及臟腑內傷所致頭痛則非所宜。
為你細數(shù)頭風病的癥狀
2014-09-23 11:11來源:家庭醫(yī)生在線
頭風病一直被認為是經久難愈之頭痛?!夺t(yī)林繩墨頭痛》:“淺而近者,名曰頭痛;深而遠者,名曰頭風。頭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也;頭風作止不常,愈后觸感復發(fā)也?!币蛩赜刑祷?,風寒襲入則熱郁而頭痛經久難愈。其癥自頸以上,耳目口鼻眉棱之間,有麻痹不仁之處,或頭重,或頭暈,或頭皮頑厚,不自覺知,或口舌不仁,不知食味,或耳聾,或目痛,或眉棱上下掣痛,或鼻聞香極香,聞臭極臭,或只呵欠而作眩冒之狀。那么頭風病的具體癥狀有哪些呢?
1、惡寒
即怕冷、畏寒之意。惡寒的癥狀為感覺很冷,添衣加被后也不得以緩解,在外感表證或陽虛里證都可出現(xiàn)。 外感惡寒,是因風寒在表,必兼有發(fā)熱、頭痛、脈浮等表證;陽虛惡寒,是內臟虛寒,陽氣不足,必見身冷、脈沉等里寒證。此外,還有里熱盛而外現(xiàn)假寒的,雖有惡寒、手足冰冷的癥狀,但患者口渴、呼吸氣粗、便秘、溺赤、脈多滑實。
2、聽力減退
聽覺系統(tǒng)中傳音、感音及其聽覺傳導通路中的聽神經和各級中樞發(fā)生病變,引起聽功能障礙,產生不同程度的聽力減退,統(tǒng)稱為耳聾。
3、 麻痹
廣義的麻痹是指機體的細胞、組織和器官的機能衰退,對刺激不發(fā)生反應的狀態(tài);狹義的麻痹是指神經系統(tǒng)特別是運動神經系統(tǒng)的機能衰退。運動麻痹按程度可分為完全麻痹和不完全麻痹,按性質可分為中樞性麻痹和外周性麻痹。
4、 目痛
目痛有二:一謂目、白眼痛。一謂目珠黑眼痛,蓋目、白眼痛屬陽,故晝則疼甚,點苦寒藥則效;經所謂白眼赤脈法于陽是也,目珠黑眼痛屬陰,故夜則疼甚,點苦寒藥反劇;經所謂瞳子黑眼法于陰故也。
5、 痛經
痛經是指經期前后或行經期間,出現(xiàn)下腹部痙攣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適,嚴重者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
6、 頭痛
頭痛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癥狀之一,涉及到各個科室,尤其是在神經系統(tǒng)疾病中多見,發(fā)病率高,人群中幾乎90%的人一生中都有頭痛發(fā)作,有人稱頭痛是僅次于感冒的常見病,其實頭痛是一種癥狀,而不是一種疾病。 通常將局限于頭顱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輪上緣和枕外隆突連線以上部位的疼痛統(tǒng)稱頭痛。頭痛病因繁多,神經痛、顱內感染、顱內占位病變、腦血管疾病、顱外頭面部疾病、以及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中毒等均可導致頭痛。發(fā)病年齡常見于青年、中年和老年。
7、 頭暈
頭暈是一種常見的腦部功能性障礙,也是臨床常見的癥狀之一。為頭昏、頭脹、頭重腳輕、腦內搖晃、眼花等的感覺。頭暈可由多種原因引起,最常見于發(fā)熱性疾病、高血壓病、腦動脈硬化、顱腦外傷綜合癥、神經癥等。此外,還見于貧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血壓、藥物中毒、尿毒癥、哮喘等。抑郁癥早期也常有頭暈。頭暈可單獨出現(xiàn),但常與頭痛并發(fā)。頭暈伴有平衡覺障礙或空間覺定向障礙時,患者感到外周環(huán)境或自身在旋轉、移動或搖晃,稱為頭暈。
8、 神經性頭痛
主要是指緊張性頭痛、功能性頭痛及血管神經性頭痛,多由精神緊張、生氣引起,中醫(yī)學歸屬于頭痛、腦風、頭風范疇,屬氣血虧虛、肝陽上亢、瘀血癥等引起。
頭風病治療
1.辨證施治
肝陽上亢型頭痛可選用天麻鉤藤飲;痰濁上擾型頭痛可選用二陳湯、半夏白術天麻湯、溫膽湯等;瘀阻腦絡型頭痛可選用通竅活血湯、血府逐瘀湯等;氣血虧虛型頭痛可選用四物湯、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等;肝腎陰虛型頭痛可選用六味地黃湯、明目地黃丸等。
2.針刺治療
可根據(jù)癥型選用太溪、太沖、合谷、百會、四神聰、足三里、豐隆、三陰交、氣海、手三里、神庭、上星等穴。
3.放血治療
頭痛劇烈時可在頭頂?shù)膲和袋c、四神聰、太陽穴處常規(guī)消毒后用三棱針點刺放血治療。
4.推拿按摩
點揉風府、天柱、風池、曲鬢、角孫、率谷、太陽穴等穴,按揉外關、合谷、陽陵泉、太沖等。拿揉頸項部,分推肩背,拿揉肩部,輕叩肩背。
頭風病是以慢性陣發(fā)性頭痛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種疾病,相當于西醫(yī)的偏頭痛和部分肌緊張性頭痛等。中醫(yī)對本病病機認識尚未統(tǒng)一,對其發(fā)病過程缺乏系統(tǒng)而深入的研究。為此,本文試對偏頭痛型頭風病病機進行全面研究,以深化認識,帶動臨床治療的發(fā)展。
1 發(fā)病基礎探析
頭風病的發(fā)病特點為:在發(fā)作間歇期如常人,但若受到誘因刺激,可突發(fā)劇烈頭痛,每次發(fā)作的性質和過程相似,易反復發(fā)作。眾所周知,非頭風病患者受到這些誘因的作用,并不發(fā)作此類頭痛??梢?,頭風病患者體內必然存在特定的發(fā)病基礎。 1.1 肝與頭風病關系密切 二者的關系分析如下。 1.1.1 經絡循行 足厥陰肝經起于足大趾,屬肝,絡膽,上行連接目系,出于額,并向上與督脈會于巔頂;膽附于肝,經脈相連,膽經布散于頭兩側。肝膽二經已占據(jù)了頭部的主要位置。據(jù)臨證觀察,頭風發(fā)作時,疼痛部位以頭之偏側或額角為主。故爾,由頭痛部位與肝經循行相一致,說明肝與頭風病相關。 1.1.2 肝與內風關系密切 肝為風木之臟,肝木失和,內風旋動。因此,內風的形成主要責之于肝的功能失調?!端貑?至真要大論》云:“諸風掉眩,皆屬于肝?!鳖^風病其痛作止無常,愈后遇觸復發(fā)。此與內傷頭痛之“有時而作,有時而止”的特點相符??梢?,本病乃由內因引起。又因發(fā)病急驟,轉化迅速,體現(xiàn)了風性善行數(shù)變的特性。故可把本病歸為內風證??傊?,從頭風病的病理屬性上也說明與肝相關。 1.1.3 頭風病臨床癥狀及發(fā)作誘因與肝有關 頭風病患者除頭痛外,情緒異常亦為重要表現(xiàn),常見激惹、煩躁、恐懼及發(fā)急和悲觀失望等。并且,多因情緒刺激而誘發(fā),說明本病與肝失疏泄,不能正常調節(jié)情志有關。 1.1.4 頭風病多從肝論治 邵氏總結多位醫(yī)者從肝論治的經驗,認為該病與肝失調功能密切相關,從肝論治確有良效〔1〕。朱氏則認為頭風病以肝為病變中心,提出從肝論治七法〔2〕。醫(yī)者們從臨床角度證實了肝與頭風病相關。 1.2 肝失疏泄為發(fā)病基礎 既然肝與頭風病關系密切。那么,頭風病與肝主疏泄的功能必然存在內在聯(lián)系。本病發(fā)作間歇期可見肝失疏泄之見癥,如心情不暢或惱怒不舒,失眠多夢,大便干稀不調等。因此,可把肝失疏泄作為發(fā)病基礎。 肝失疏泄在頭風病中產生兩種病理機轉。其一,影響情志。肝主疏泄正常,使氣血平和,神有所養(yǎng),情緒安逸。反之,疏泄失司,則產生各種情緒異常。同時,情緒活動亦可影響肝之疏泄。其二,影響氣機運行。氣機的升降出入運動是機體各臟腑的綜合作用。只有肝氣升發(fā)與肺氣肅降,脾氣升清與胃氣降濁,心火下降與腎水上升等五臟六腑的相互配合,才能維護氣機的正常運行。但是,肝與膽在氣機升降中居于主導地位。恰如《素問*六節(jié)臟象論》所言:“凡十一臟,取決于膽也?!奔粗訇柲憵馍l(fā),疏泄正常,可協(xié)調五臟六腑,使機體達到陰陽調和、氣血條暢的狀態(tài)。李東垣亦云:“膽者,少陽春生之氣,春氣生則萬化安。故膽氣春生,則余臟從之”〔3〕。另外,肝膽互為表里,其氣相通,二者的疏泄、升發(fā)作用是共同的,難以截然分開。故《素問*臟氣法時論》有“肝病者,……取其經,厥陰與少陽”的論述??梢?,肝膽疏泄失司,機體極易產生氣機失常,其自身協(xié)調能力及適應外界的能力均降低。即使有輕微的不利因素作用于機體,亦可引起氣機失常,甚至氣機逆亂,進入頭風病發(fā)作階段。
2 氣機失常為始動因素
誘發(fā)頭風病的因素很多。常見的包括:緊張和焦慮、飲食、睡眠、氣候變化、運動和勞累、月經等。如上所述,頭風病患者體內已存在肝失疏泄這一發(fā)病基礎,故對上述誘因十分敏感。它們單獨或相兼作用于機體,產生同一種病理變化——氣機失常。詳述如下: 在諸多誘因中,精神因素如情緒緊張、惱怒、焦慮等最為重要。情志致病直接影響氣機運行。如《素問*舉痛論》曰:“怒則氣逆,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憋嬍呈Ч?jié),嗜食肥甘、酒漿,損傷升降之樞紐——脾胃的功能,即可導致氣機升降失常?;颊咚呱伲瑱C體處于《靈樞*大惑論》所謂的“衛(wèi)氣不得入于陰,常留于陽”這樣一種陰陽不相順接的狀態(tài),極易引起氣機失常。至于部分頭風病患者受風易發(fā)作,此可用“風氣通于肝”來解釋。因天人相應,隨著自然界空氣的急速流動產生大風,機體內氣機運行亦產生相應變化。又加之頭風病患者自身調節(jié)能力下降,不能適應自然界的變化,而出現(xiàn)氣機失常。許多女性頭風病患者發(fā)病與月經有關。這是由于在月經這一生理活動中,易消耗陰血,致使機體處于陰血不足,氣偏有余的狀態(tài)?!鹅`樞*五音無味》云:“婦人之生,有余于氣,不足于血,以其數(shù)脫血也?!睔庥杏啾阋卓耗娑蓺鈾C失常。 可見,各種誘因作用于機體,皆有可能產生氣機失常這一病理機制,對頭風病患者而言,表現(xiàn)更為明顯。一方面,導致先兆癥狀的出現(xiàn),包括視覺癥狀、軀體感覺運動異常、短暫性腦功能障礙、胃腸反應等。這皆因氣亂于不同臟腑而成。如《靈樞*五亂》所云:“故氣亂于心,則煩心密嘿,俯首靜伏;……亂于胃腸,則為霍亂;亂于臂脛,則為四厥,頭重眩仆?!绷硪环矫?,因氣亂血亦亂,終致氣血逆亂而進入頭痛期〔4〕。
3 絡脈失和、氣血逆亂為病機關鍵
3.1 絡病致痛機理述要 絡病是指經絡之“絡”受邪而其功能失調所表現(xiàn)的病證。絡脈具有滿溢灌注,滲布氣血于全身的功能。其在生理狀態(tài),分布均勻,舒縮自如,能維護氣血的正常運行。當受到某種病因作用后,一變其均勻自如的狀態(tài),而成屈曲蜷縮,或者拘急牽引的絡脈失和的病理狀態(tài),從而影響氣血的正常運行〔5〕,使病變絡脈所屬部位發(fā)生疼痛?!端貑?舉痛論》曰:“脈寒則縮蜷,縮蜷則脈絀急,則外引小絡,故卒然而痛?!绷硗猓j脈中氣血逆亂,亦可發(fā)生疼痛?!端貑?舉痛論》云:“寒氣稽留,炅氣上升,則脈充大而血氣亂,故痛甚……” 3.2 頭痛發(fā)作的直接原因 在頭風病先兆期,病理演變未得到有效扼制,則進一步發(fā)展至頭痛發(fā)作期。導致頭痛的原因有三:(1)氣機逆亂,壅遏絡脈?!蹲C治準繩》曰:“病頭痛者,凡此皆臟腑經脈之氣逆上,逆亂于頭之清道,致其不得運行,壅遏精髓而痛者也?!薄?〕(2)氣機逆亂,絡血橫逆。氣與血,相維附,氣亂則血亦亂。絡血橫逆,則絡脈失和而發(fā)頭痛。如徐靈胎所言:“其痛重者,風毒上攻,絡血橫逆……?!薄?〕(3)頑痰死血,混居絡脈。頭風病反復發(fā)作,經久不愈,則變生痰濁瘀血,二者互結,膠滯難化,漸成頑痰死血,混居絡道,致絡脈失和。此乃“久病多瘀”、“久病入絡”之謂。上述三點,多相兼為患,但皆以絡脈失和為歸著點。經顱多普勒(TCD)檢測發(fā)現(xiàn),患者的頭痛程度越嚴重,其顱內動脈機能變化調節(jié)障礙越明顯,揭示顱內血管機能改變與偏頭痛(頭風病)發(fā)病機理與臨床表現(xiàn)有密切的關系〔8〕。此項研究可作為頭風病因絡脈失和而致痛的佐證。但上述三點所占主次不同,頭痛性質有異。如以氣血逆亂為主,則產生攻竄作痛或搏動性疼痛;若以血運瘀滯不暢為主,則產生脹痛、刺痛,部位多固定不移;若以痰濁為主,則頭昏痛,頭重如裹。不管何種類型,皆由絡脈失和而引起,故疼痛往往是暴發(fā)性的,程度亦較劇烈〔5〕。因發(fā)病基礎得不到有效化解,又兼有頑痰死血盤踞絡脈,故本病反復發(fā)作,頑固難愈。一旦痰瘀閉阻絡脈,則可并發(fā)中風病;若機體調節(jié)能力低下,氣血逆亂持續(xù)存在,則可并發(fā)頭風病持續(xù)狀態(tài)。 可見,各種原因所致的腦之絡脈失和為引起頭痛的直接原因。此外,頭風病發(fā)作期尚有許多伴隨癥狀,如胃腸癥狀、視覺癥狀、高級神經功能障礙、植物神經癥狀等。如此廣泛的臨床表現(xiàn),惟有從機體氣血逆亂上方能得到圓滿解釋。所以,絡脈失和,氣血逆亂為頭風病發(fā)作期主要病機,也是整個疾病的病機關鍵。 總之,頭風病的誘因繁多,發(fā)病涉及多個病理環(huán)節(jié),每次發(fā)作有相似的病機演變過程,而且,致病因素多相兼為患,這就提示醫(yī)者在處方時應緊扣病機關鍵,數(shù)法并舉,綜合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