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對于高考語文來說,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凡是高考語文能夠穩(wěn)定在130分以上的學生,語文作文都必須在50分以上。無論是語文總分在100分出頭,還是在110分到120分之間難以繼續(xù)提高的同學,作文都是一塊大分值的“肥肉”。 高考作文從分值分布來看其實很有意思,除了一部分學生是因為文字功底差,難以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者無法滿足字數(shù)要求之外,絕大部分學生的問題都出現(xiàn)在審題立意上,連帶著后面的結(jié)構框架、論證都出現(xiàn)問題。 分數(shù)落到40分以下的學生,文章往往存在著偏題、離題的問題。分數(shù)在40-45分遲遲無法突破的學生,也常常存在著劍走偏鋒、扣題不準、結(jié)構混亂等問題。 在這種情形下,堆砌辭藻、“打磨語言”、“名人開會”反而成為一種最簡單直接,但事實上不是那么有效的提分方式。 ◆ ◆ ◆ 議論文的“工具性” | 一個突破口 我們一直強調(diào),議論文的寫作與考察可以分為工具性、文學性兩個范疇。工具性,即是要求立意明確,行文有邏輯、有條理,表達清晰。文學性,是指文辭華麗、文采飛揚。 非??上У氖牵袑W語文教學由于種種原因,在議論文的審題立意、辨證邏輯、論證方法、論證技巧等方面花費的時間過少,甚至很多老師的作文課往往都是“講解范文+當堂作文”的模式,學生也鮮有就同一篇作文與老師反復修改求證的經(jīng)歷。最終的結(jié)果是即便作文窮盡了辭藻,得分總是無法達到預期。 傳統(tǒng)的作文訓練方式,使得文學性可以依靠大量的模仿、閱讀、甚至辭藻堆砌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而議論文的工具性則需要一個更加細化的指導,包含拆解作文題目、分析高分作文、練習如何搭結(jié)構、展開論證等步驟。 在創(chuàng)知路議論文寫作手冊當中,首先將議論文分成就事論事型、據(jù)事說理型、比喻說理型三大類型,對不同的議論文類型展開議論文寫作的具體指導。 在就事論事型議論文當中,著重講解了“如何挖掘有深度的立意”、“如何建立行文的邏輯”兩個專題。 在據(jù)事說理型議論文當中,重點講解了“論據(jù)應該如何選擇”、“論證如何展開”兩個專題。 一套完整的議論文寫作技巧,必須包括:審題、分類、立意、結(jié)構、論據(jù)、論證的具體指導,目的就在于使行文更加有章法,使強化訓練變得更加有方向,使所有的文章不是濫俗無意義的套作。 ◆ ◆ ◆ 寫作技巧怎么練 | 骨架法 審題這個層面的具體方法,議論文寫作的教材把三種題型分類說得很清楚了,不同題型對應不同的文章結(jié)構、論證方法,在教材中也有相當多的闡述。這里主要說下怎么練。 第一種方法就是直接寫作文,是笨辦法也是有效的辦法,只是太花時間,特別是到高三下學期考試密集,很難去用很多時間去寫。 第二種方法姑且叫“骨架法”,用一個帶血肉的骨架代替完整的作文行文,將每篇訓練的字數(shù)控制在300~400字左右,占據(jù)大開本筆記本的一頁,能夠節(jié)省大量的時間。
按照這個方法完整寫下來,其實文字量也不少,其實只是省掉了具體的論據(jù)展開,但是邏輯、框架、觀點、關鍵段、關鍵句都保留了下來。寫完了,最好找語文老師批改,只是先要溝通好,免得語文老師一頭霧水。 這個方法對訓練審題、立意、結(jié)構、論據(jù)整理、論證方法有比較大的幫助,但是對訓練作文的語言風格、練字沒有太大幫助。 ◆ ◆ ◆ 結(jié)構框架怎么搭 | 讀好書 有的家長說孩子作文不會搭框架,這里還是推薦我們的高考議論文教材,“就事論事型作文”一章中就這個問題有專門的專題指導。 對于學生平時的學習來說,則需要從平時的閱讀中,一邊學習文章的結(jié)構框架,一邊積累作文素材。為了學習議論文的框架,閱讀素材不應當選擇散文隨筆、小說等結(jié)構不好把握的文學作品,而是應當在社論社評、評論性文章、學者的學術作品和通俗讀物入手。 這類文章的論點、分論點、邏輯結(jié)構、論證方法更容易理解和把握,相應的也比較好學習(這也是為什么學生做現(xiàn)代文閱讀最喜歡這類文章的原因)。 首先是中國作家,推薦清華教授劉瑜的通俗讀物,代表作有《送你一顆子彈》、《觀念的水位》、《民主的細節(jié)》。再早一些的有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數(shù)》、《思維的樂趣》等雜文集,更早的就是錢鐘書的《寫在人生邊上》。 當然還有魯迅,魯迅的雜文也是一流的。 第二就是當代的雜志、新聞作品。有家長在群里提到人民日報,個人覺得人民日報早幾年的文章論證和結(jié)構是很好的,但是現(xiàn)在看來不太接地氣?,F(xiàn)在可以看看人民日報的海外版(微信公眾號:俠客島),一些文章寫得還是很有意思的。 評論性的文章報紙上往往不是特別集中,可以在鳳凰網(wǎng)(不涉及敏感問題)上面看評論性文章或者這些新聞門戶搜集的其他報刊的評論性文章。 最后是外國人寫的文章,很多外國的學術著作、學術通俗讀物、評論性文章,比較看重文章邏輯和結(jié)構,所以也比較容易學習,缺點是離高中生比較遠,不耐讀。 其中英倫哲學家阿蘭·德波頓的書籍,例如《哲學的慰藉》、《無聊的魅力》等,簡單易懂不失邏輯性,對高中生來說也有一定深度。 一些國外主流新聞媒體的評論性文章也值得一讀,這些網(wǎng)站多半都有中文網(wǎng)站(已經(jīng)過濾過了,沒有政治問題),比如英國金融時報、紐約時報,其評論文章都比較強調(diào)邏輯性和框架性,論證方法也很全面。 這里說個題外話,中學的語文教學不太重視文章結(jié)構、寫作技巧、邏輯,但其實很多課本的文章,比如《出師表》、《師說》都是很好的素材,論證方式、論證結(jié)構都值得學習,可惜大家很少從寫文章方法的角度來分析。 對于只是希望拓展課外閱讀的學生,尤其是時間有限的高三學生來說,建議挑選喜歡的文章進行精讀,去思考幾個問題:
對于文章搭結(jié)構的能力比較差的學生來說,對文章進行精讀的時候,可以在一張A4紙上把文章的開頭結(jié)尾、每段的主要觀點、論點、分論點、論證方法按照文章的行文順序羅列下來。這個方法比較花費時間,不適合高三學生花大力氣去做。 如果學生的閱讀能力較強、思考深度較深,完全可以嘗試一些不需要太多基礎知識的學術作品或?qū)W術型通俗讀物,比如三聯(lián)書店的新知文庫,當中的《逼近的瘟疫》、《路西法效應》、《槍炮、病菌與鋼鐵》都是值得一讀的作品。 ◆ ◆ ◆ 三大類作文素材 | 如何積累 很多家長關心作文積累素材的問題。其實,積累素材無非:名言、事例、觀點三大部分,我們分開來說。 名言部分高中其實都會幫學生進行整理的,學生也可以自己根據(jù)自己的閱讀去積累。 有些學生喜歡“拿來主義”地看一些高考高分作文(尤其開頭結(jié)尾),但要注意分析這些高分作文是如何使用這些名人名言的。 事例就是名人軼事、傳說神話、小說傳記、新聞事件這類,靠學生的積累和課外閱讀。這類事例類的素材其實挺好用的,因為一個事情可以多個角度去解讀,所以一個素材也可以用在很多地方,被大家用濫的蘇東坡李白就是這些。 對高三學生來說,可以從下面三個地方積累:
一些學生也喜歡去積累希臘神話當中的事例,人物名字洋氣,情節(jié)寓意深刻,文章結(jié)構短小,所以也很適合用作素材積累。 最后是觀點,這里不建議做專門的積累。很多寫作文總是因為劍走偏鋒而拿不到高分的學生,往往都是存在審題問題,前面已經(jīng)講過,我自己高中也是這樣。 當然,必須強調(diào)一下,不要矯枉過正,現(xiàn)在全國卷的作文趨勢下,寫作文不是完全靠事例、靠“名人開會”能夠堆起來的了,素材一定是建立在好的審題和框架前提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