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小字↑↑↑↑↑↑↑↑↑↑ 關注最專業(yè)的太極微信平臺 作者/張平 ⊙編輯/張宏婉 論太極拳術中之“頂”的概念 教拳多年,很多學生問我關于尾閭正中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歌訣中出現(xiàn)兩個“頂”分別是什么意思?要想明白“頂”字之意,我們要先明白傳統(tǒng)太極拳術中基本的體、用之內容,下面我就先講一下太極拳的體、用再淺論“頂”的概念。
太極門的確立,是以《太極拳經(jīng)》的問世而誕生了,太極拳法之論述是以《太極拳論》的問世而基本上闡述清楚明白了。而太極拳的修煉、建體、至用的內容,各家皆以太極拳的“經(jīng)、論”為經(jīng)典、綱領,展開了全面的論述。最終將“太極拳”學的系統(tǒng)內容得以完善。同時也將傳統(tǒng)太極拳術攻防之道的理、法、術、功、形、意、體、用、閃展、騰挪、拿、打、踢、摔之拳術學說得以完善。使傳統(tǒng)太極拳術之道成為了一門獨特的學科,這是太極拳門的歷史偉績,功不可沒。
《太極拳經(jīng)》中說: 太極兩儀,天地陰陽,闔癖動靜,柔之與剛。 屈伸往來,進退存亡,一開一合,有變有常。 虛實兼到,忽見忽藏,健順參半,引進精祥。 或收或放,忽弛忽張,錯綜變化,欲抑先揚。
太極拳經(jīng)開篇直論兩儀的內容就有:天地、陰陽、闔癖、動靜、柔剛、屈伸、往來、進退、存亡、開合、變常、虛實、見藏、健順、收入、弛張、錯綜、抑揚18對之多。然以體而言無非是“健順”也。什么是健呢?健者,乾陽之物也,內氣也,自身之天也;順者呢:坤陰之物也,外形也,自身之地也。故修煉傳統(tǒng)太極拳術之道開始時,首要是效法盤古,先依法開辟自身的天地,也叫建立“健順”的天地,才能具備此天地的功能作用。這就是前賢在論到如何修煉傳統(tǒng)拳術攻防之道時所說的:“煉拳莫先于煉氣,煉氣要首在于存神。存神之始功,根于固精。能此方可以論拳之煉法,否則作輟之,鮮有成為完壁者。功夫貴勿剛勿緩,和平得中,且存且養(yǎng),內外兼濟。直外便能和中,煉形亦可長生,活動筋骨身輕靈,固身氣血力加增?!?/span>
這段論述再三的強調了首要是效法盤古,先依法開辟自身的天地以定基。這樣,其它兩儀的內容無非健順之體、用之法也,也就明確了。健順者,陰陽之體,其功能作用亦在其中也。
太極拳:太極者,健順和之至,太和一氣,道也。名之曰:太極。拳者,化乎一者,始謂之拳。此一者,就是太和一氣也。那太極拳者,也就是健順和之至,化乎太和一氣之拳也者。
太極拳法:應分建體、至用的方法而言,又可統(tǒng)一而論。統(tǒng)言之:造乎神者,方稱為法,即能達到神拳神明藝境的修煉、至用的系列方法,方可稱為太極拳的修煉、建體、至用之法。而太極拳術用于攻防較技的具體方法在《太極拳論》中有云:
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 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xiàn)。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繩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
拳論所言,即以靜制動的柔化剛發(fā)之法則,以柔用剛的粘走相生,化打合一的避向擊背之技術方法,為基本法式。并列舉了左右、上下、退進,六個方位的角度以論之。統(tǒng)一而言之,就是站住中定往里打。其中備有兩種具體的攻防技法內容,就是:順從以為進退的四兩撥千斤,逆力以為揭獻的借力打法。這就是:寄奇于偶內的備兩而用一的法則。即平時修煉,要將順從和借力打人的兩種攻防技法的模式,修煉精熟。而在較技比武中,即時擇一而用之。就這一點,充分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太極拳術攻防之道的戰(zhàn)備精神之本質了。即備于平時,用于當時??梢詡涠挥?,萬不可用而無備。這就是:打拳原為保身之計。
明白上述太極拳中基本的體、用之內容后,我們就可以來討論有關“頂”的問題了。而關于頂?shù)母拍钐岢?,至關重要,不得不引用王宗岳的《十三勢歌訣》中提出的頂?shù)母拍睿柙E如下:
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隙。 變換虛實須留意,氣遍身軀不稍滯。 靜中觸動動猶靜,因敵變化不神奇。 勢勢存心揆用意,得來不覺費功夫。 刻刻留意在腰間,腹內松凈氣騰然。 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 …… 歌訣中只談了神貫頂,頂頭懸之兩個頂字的概念。而在刻刻留意在腰間“一句中”未能直接講明在腰間要刻刻留意什么內容?
而在《清代楊氏傳鈔老譜》中對“頂”的概念。內容及提法有:虛領頂頭懸,尾閭正中的神貫頂,還有“腰頂窮研生不已”的腰頂之頂。摘錄如下:
身形腰頂 拳法樞機妙無形,無形樞機自然熟。 身形腰頂豈可無,缺一何必費功夫? 腰頂窮研生不已,身形順我自伸舒。 舍此真理終何極,十年數(shù)載亦糊涂。
此歌訣著重談到“腰頂”功夫乃身法中不可缺少的功夫內容,如果缺少腰頂功夫中任何一項功夫內容者,是為未得真?zhèn)髅卦E者也,何必在浪費功夫修煉呢?終無正果。這就是歌訣言:舍此真理終何極?十年數(shù)載亦糊涂一句之精論。楊譜的另一首歌訣中也清楚的談到身形腰頂?shù)墓Ψ騼热萘?,由此可見對身形“腰頂”的功夫內容的重視了。摘錄如下?/span>
站橦歌訣 定之方中足有根,先明四正進退身。 掤捋擠按自四手,須費功夫得其真。 身形腰頂皆可以,沾連粘隨意氣均。 運動知覺來相應,神是君位骨肉臣。 分明火候七十二,天然乃武并乃文。
再有就是“頂扁丟抗”之四病之一的“頂”之病手法了。摘錄如下:
頂扁丟抗
頂者,出頭之謂也。扁者,不及之謂也。丟者,離開之謂也。抗者,不過之謂也。要知於此四字之病,不但粘沾連隨之功斷,且不明知覺運動也。初學對手,不可不知也!更不可不去此病。所難者沾粘連隨,而不許頂扁丟抗,是所不易也!
我們這里論述的關于“頂”字的三功一病的體、用之法式的概念及說法內容,不單是楊氏太極拳也是“諸家”太極拳的修煉、建體、至用的法則、規(guī)矩、功夫及病手之內容。因此“頂”字的三功一病之體用之用法是太極門普遍指導學習太極拳術修煉者建德體、至道用的實際意義。
摘錄上述之拳論、歌訣,主要是為了全面的解釋太極拳中之“頂”字所含的全部之精義,即探討,探索“頂”字之真?zhèn)髅卦E之所在,精髓之所在!如能明確的確定“頂”字之功法的內容實質,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下面我們再來論神貫頂、頂頭懸之“頂”字的含義。
十三勢歌訣中“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一句訣言中用了兩個“頂”字,這兩個頂字都是指百會穴也是一身站立時最高位置點的絕頂之頂?shù)囊馑肌H绻脱敱容^的話,此絕頂之頂,乃作為名詞使用的;而腰頂之頂,是作為動詞使用的,因此同是一個頂字,就有名詞,動詞之分,運用在拳術中的功法,性質就有區(qū)別了。
如在進一步分析“神貫頂、頂頭懸”的區(qū)別,頂頭懸乃是外形身法功夫內容;神貫頂是內氣一神領起的功夫內容。也就是說一身之中的內氣、外形的兩方面的功夫內容。如果都將其各自的功能以“神”來立論的活,頂頭懸說的是外形之神,神貫頂講的是內氣之神。為什么能這樣論說呢?因為先賢對修煉之道的法旨有訣言說:摘錄如下:養(yǎng)精者,飽含真永之精以煉已;養(yǎng)神者,外養(yǎng)全體之神以合氣。又說:“一氣靈明不昧,謂之神;陰陽相薄謂之神?!钡鹊群芏嗾f法。故知有外形之神和內氣之神的分別,這樣才有:“陰陽迭神其用”的說法。
如果從簡單的全身備五弓的身弓法來認識“尾閭正中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一句訣言中的頂字內容,此訣言所論述的就是“身弓”法式。既然說是身弓,是弓就會有弓背、弓弦的分別了。身弓的弓背,就是由會陰、尾閭、腰、脊、頸,到百會組成的,會陰、百會為弓稍,腰為弓把,以腰為中心的上身則上拔,腰以下則下拉,上下對拉拔長的骨節(jié)處處開張之勢而形成的弓背。身弓的弓弦,就是百會至會陰的垂直線,也就是我們初學太極拳時所學的“建中立極”即建立一個“虛中”的無形之中軸,乃是摹神設想的巧成者也。
如果將身弓之弓背和弓弦以“中”樞之論來探討的話,根據(jù)《易經(jīng)》的理法,以數(shù)術論,五乃陽氣之中,六乃陰形之中。以傳統(tǒng)太極拳之道中的內氣,外形來說,五為陽氣之中,是指百會至會陰的一線之弓弦,也叫中軸,此中軸有性無形,虛而不見,因此我們叫它虛中,六為陰形之中樞,是指腰脊之弓背,因弓背實在可觸之,所以我們稱之為實中。此虛、實之“中”就是身弓中的弓背、弓弦之說,由此可見一身之內“實中、虛中”可以分二也,亦是一中見二的宗旨法式。
如以全身的手法、身法、步法的三法合一的身法法式來看,如比武較技的攻防動靜變化,百會至會陰的垂直線,不可越出兩足步幅中間的三分之一范圍內,是名中土不離位。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從外形身體看頂頭懸之頂字,乃是外形身法站立時的最高點,即百會。為何叫百會?因百會是百脈朝會會聚之所在,故以百會名之。這可為身法外形之頂了吧!外形屬陰,有形有象,故有此頂之存在也!
在以內氣立念論來看神貫頂之頂字,以神為靈明不昧的太和一氣論之。所謂的神貫頂,是指太和一氣亦至此頂處,即百會穴。此乃神所至的自身最高之頂處,神至此處,全身由一神領起,則無懶骨,自然攻防動變無滯了。這就是外形身法的最高點百會穴為頂,神氣亦至此最高點為頂而用。因此而言,自是本一不二的。
為了說明百會這個自身最高點之“頂”的本一不二的理論依據(jù),下面我們舉個最簡單的物象例子,來證明身法外形最高點之“頂”和內氣之神貫頂?shù)摹绊敗北疽徊欢牡览?,同時也證明此“頂”在傳統(tǒng)太極拳學中,具體到太極拳的身法中,就只有一個。而同時又說明了太極拳修煉到大成藝境時的全體透空之虛靈妙境的法身象了。此例子是:一個充滿氣體的空心球體,高度與人體相等,請看此球體有幾個最高點?此最高點就是此球的頂。一般人看了都會認定說:一個最高點,即一個頂,而球體內的氣體之最高點位呢,因為沒人看到這個點,而實際球內的氣體最高點位也是在此頂內。
因此我們知道,不論在太極拳之理法中,還是在傳統(tǒng)拳術攻防之道的理、法、術、功、形意、體用、閃展、騰挪、踢、打、摔、拿之諸法的內容中,做為身法功夫的最高點之頂,只有一個。所謂的神貫頂,頂頭懸之頂字,皆指此最高點百會為“頂”而言的,不可混淆的因為百會穴不單是身法外形的最高點位的“頂”還是“虛中、實中、弓弦之上端,弓背之上弓稍端。
我們再來探討一下腰頂之頂?shù)恼鎮(zhèn)髅卦E之精義,腰為一身外形上下相隨攻防動變之中樞機要處,也叫中樞,又名根珠。
此乃因為腰的左右虛實,決定著左右手足上下相隨之動變的正確與否;故腰實者為頂之用法,腰虛者為化之用法。這也是一腰之中見二法的運用也。一腰而同時可見虛實之二用。此亦是:易有太極,是生兩儀之精義爾!此乃腰頂之運用的根本精義。
腰有剛柔兩種運用的法式:柔化時,腰要圓靈通,可有萬拳招法攻防變化之運用;剛發(fā)時,鞭直堅固,可助拳勢的發(fā)放之威力,此乃腰頂之運用的又一精論!
運氣在腰脈一條,太極拳講究:緊要處全在胸中,腰間變化,不再外面。力從人借,氣(機),由脊(已)發(fā)。何能力由脊發(fā)?氣向下沉,由兩肩收入脊骨,注于腰間,此氣由上而下也,謂之合;由腰形于脊骨,布于手指。此氣之由下而上也,謂之開。合便是收,開便是放。能懂開合,便知陰陽。摘自(李亦畬太極拳論·五日訣)
論中的:“氣之由下而上也“為開法,乃腰頂氣上行發(fā)放之運用的又一精論。內氣、外形相互為用之”腰頂“由屈伸動靜,見入則開,遇出則合;看來則降,就去則升。夫而后讒為真及神明矣!摘錄《清代楊譜》
此段論述中的見入則開,遇出則合。是說外形運用的方法,看來則降,就去則升,乃是論內氣運用的方法。如果以內氣、外形的相互匹配如一的勁形逆從的方法來論,就要寫成,見入則開,看來則降;遇出則合,就去則升。此方法中自然見到內氣外形的陰陽逆從、勁形反蓄的暗勁法式了。重要的是這中間可以見到存在著腰頂?shù)那绊敗⒑箜數(shù)木唧w運用方法了。我們來分析一下:
見入則開,看來則降,是說對方進擊逼來,則我在接觸點之外形為開式的運行,而內氣看其來勢則降至腰間,而腰之外形自有前頂?shù)倪\行之勢。此乃是外形腰頂?shù)倪\用之精論。
上述腰頂?shù)奈宸N運用方法之精論,有用形者,有用氣者,有以形用氣者,有以氣用形者,有內氣外形相互為用者,皆腰之氣形相互為用之功也。五用之法,“腰頂”的功夫內容我們要窮通研透體認無誤,方能用于攻防拳勢,生生不已,勢若長河,滔滔不絕。腰頂功夫諸法精純,身形靈通順達自我伸展卷舒自如。修煉傳統(tǒng)太極拳術之道者舍此腰頂功夫之理法,不能終于神化之極境。就是十所數(shù)載的修煉,不得腰頂功夫之真?zhèn)髅卦E者,亦是糊涂之人煉得糊涂之拳。此歌訣說明腰頂功夫非一種,故要窮通研透,諸腰頂方法法式要體認無誤,方是拳勢生生不已之源頭。下面我們來探討腰頂中的前頂與后頂之說:請看太極圈言:
退圈容易進圈難,不離腰頂后于前。 所難中土不離位,退易進難仔細研。 此為動功非站定,倚身進退并比肩。 能如水磨催急緩,云龍風虎象周旋。 要用天盤從此覓,久而久之出天然。
此歌訣清楚的論出腰頂?shù)墓Ψ蛑杏星绊數(shù)挠眯沃ê秃箜數(shù)挠脷庵āM巳χ畷r腰形往前頂,進圈之時腰氣往后頂,不管進圈、退圈的前后之腰頂,都要保證中土不離位。退圈時容易做到腰前頂和中土不離位,進圈時做到腰中勁勢后頂和中土不離位就比較難做對了。進退圈法是單操立項而修煉的功法內容,俗名:站樁法:乃是動煉樁功法,前面已摘錄有歌訣。此功法中有進圈、退圈的修煉方法的內容,雙足站定,肩胯鎖定,以百會至會陰的虛中為之中軸,雙腿的虛實轉換,使自身作前后左右的圓形搖擺晃動,或∞字型的搖擺晃動,再加之雙手的屈伸配合,而修煉之前頂、后頂?shù)墓Ψ?,能作到進退的左旋右轉,前后左右的旋轉如催水磨圓活無滯,可疾可緩,內氣、外形匹配如一,周旋而無棱角,腰之五頂功夫精純。此時再運用天盤手法的掤、捋、擠、按四正手與人沾連粘隨而修之,再以皆從他力取法的原則,久而久之順隨為法沾連粘隨的純任天然的攻防能力就習慣成自然了。此歌訣的重要之處,在于腰頂功非一也,而是有腰頂功夫的五項內容,而是以前、后的區(qū)別為代表而言明了。同時又特別的強調了“中土不離位”法則。尚有腰的左右虛實的實者亦為腰頂?shù)墓Ψ颍暼哂植豢刹恢?,不要因為內功修煉的心法中有“陰鼎”和“陽鼎”之說法,音誤混淆而認為本一不二之“頂”。乃是概念不清。修煉傳統(tǒng)太極拳應以太極拳“經(jīng)、論”為綱領修煉才能不誤!故以太極拳中之“頂”的說法來探研論述頂頭懸,神貫頂,腰頂?shù)娜齻€功法內容的煉、用的實質函義。同時也簡介了頂丟扁抗之頂者,出頭之謂也;這一病手,雖未解之我想可能也明白了,下次我們再探討頂扁丟抗之病說。所以說只有以順隨為法,力不出尖,不攖人之力者,方能不犯此頂病了。但要知道:化乎一者,始謂之拳,即化乎太和一氣的開合之法式時,才能是太極拳。也就是神拳神明的藝境,具備神化之功的無形無象之無上境,也就已不存在頂與不頂?shù)膯栴}了。一切歸于“自然”。 [本文來自《少林與太極》2009年7期,由太極禪話慧館(微信號taijihuahui)發(fā)表。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本平臺所發(fā)表內容的版權屬于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lián)系協(xié)商] 太極禪話慧館 丙申猴年三月十五第568期 歡迎原創(chuàng)投稿:taijihuahui@qq.com qq群: 106956786 每天一期,陪伴太極人成長! 為使更多人受益,請讓分享成為習慣! 宏萬家太極禪話慧館(taijihuahui)
|
|
來自: 文苑書店66 > 《宏萬家太極禪慧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