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堡太極拳形成于河南溫縣趙堡鎮(zhèn),它的起源公認為系明末萬歷二十三年(1596年)王宗岳(王林楨)傳于蔣發(fā),功成后在趙堡鎮(zhèn)擇人傳授,為趙堡太極拳第一代宗師。自第一代宗師蔣發(fā)后,二傳邢喜槐(懷),三傳張楚臣,四傳陳敬柏,五傳張宗禹,六傳張彥,七傳陳清平,八傳和兆元,九傳和慶喜、杜元化,十傳鄭伯英、鄭悟清等,歷代傳人經(jīng)數(shù)百年的辨理、習技傳下來的趙堡太極拳。趙堡太極拳無論拳架或理論、著作都是由師傅口傳和身教,此拳素有“拳不出村”之說,流傳不廣,至民國時期,始由鄭伯英、鄭悟清在西安等地向外傳播。理論有:王宗岳祖師的專著《九要論》、《太極行功歌》、《捷要論》、《天遠機論》、《五字訣》、《撒手法》還有《論推手》、《論擒拿法》和《論卸骨法》等著作。在太極拳眾多門派中趙堡太極拳是民間流傳的一門太極真功,有著獨特的技擊特點和顯著特征。 趙堡太極拳大架一百零八式的核心特點: 1、立圓。此拳一經(jīng)啟動,由始至終,每招每勢,力由足起,由腳而膝,而胯,而腰,而肩,而肘,而手,周身內(nèi)外處處劃立圓。太極分陰陽,簡言之,人身上為陽,下為陰,劃立圓能使陰陽相感交融,久而久之,行功日久,更能有效的以后天呼吸之氣調(diào)動先天之真氣而返于先天,使之自身陰陽達至混元一氣,此養(yǎng)生之要也。“氣以直養(yǎng)”劃立圓;“力以曲蓄”惟蓄長?!熬毴缱I”之謂也。 2、耍拳。趙堡太極拳稱耍拳,練拳時求孩童之無心無意,隨心所欲。平心靜氣而和于道。老子曰:“至虛極,守靜篤”之謂也?!疤斓赜行颍赵掠谐!薄S谐U?,自然也;“耍拳”者,求自然也;有序者,規(guī)矩也,故趙堡太極拳,雖為“耍拳”而又稱“尺寸架”,走架行功嚴循易理、醫(yī)理、生理、八卦、五行。每招每式“格格框框”,嚴以規(guī)范,角度方位謹之分毫。 3、不發(fā)力。趙堡太極拳行功走架講究以松柔為宗,尚氣不尚力,尚意不尚氣,進而達之無心無意,隨心所欲之境。老子曰,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剛柔相濟者,非外在招式肢體所表現(xiàn)之,而是以內(nèi)外松極為目的,積柔成剛為功用,此剛柔相濟之謂也。趙堡太極拳行功走架講的是全身而內(nèi)要透空,求的是內(nèi)外松極,進而達之外示安逸內(nèi)騰然。松極而剛自至,此混元之剛。趙堡太極拳亦特別講究每招每勢從起勢到定勢一氣呵成,無滯無斷。養(yǎng)生之要在于養(yǎng)氣,養(yǎng)氣之要在于氣順。氣順者,一呼一吸之間,氣脈暢行無阻也。故趙堡太極拳行功走架講究一氣呵成。 4、技擊。趙堡太極拳由起勢、變勢、沿路到成勢,講究的是力以曲始,勁由曲發(fā),周身上下,處處是手,周身是腳,見力必發(fā),如錢投鼓,幣碰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