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jīng)》中有一篇《脈要精微論》,為患者診脈看病,寫的至精致微,難道還有“脈要粗略論”嗎?是的,即然有精微論,當然也有大道論,都是五運六氣在運轉中和氣的生成彰顯中,不可確少,非常精準,一點都不能違背的天道?;秀闭?,似有似無,似無似有,無論是對天地間氣的運轉,還是行醫(yī),診病,治病,不管是在生于年度,起于大寒,還是生在哪一日,哪一時辰,都要起于寅時,都要分清是正化,還是對化,然后才可以益大,又可以益小,推之至精光大道,大圣的偉業(yè),通人形的制度。天地間的六氣合于內,都離不開合在主運的四季上,六經(jīng)之診脈也都離不開合在五臟上。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合于術數(shù),都是天人合一,調于四時。然后去世離俗,積精全神,“游行于天地之間”,也就是手診著脈,游行在左,右手的寸、關、尺上。留居到八方的氣位上,也就是定氣血流注到了手足的六經(jīng)脈上。其不知道者,他不知道怎樣具體的把五運六氣的運轉合到脈象中去。 脈要粗略的說法,首先要立起年的歲氣(天干),年氣(地支)。有人會說,診脈與南政、北政年有什么關系呢?太大了,這是學習《內經(jīng)》的第一道難關。因為在《黃帝內經(jīng)》中講,萬物之外,六合之內,天地之變化,都應五運六氣運轉中的陰陽五行,在五運六氣運轉中分南政年和北政年。甲己南政年,五運六氣是順時針運轉為正轉,診脈時也要把代表在泉的尺脈從右尺脈易于左尺脈,來符合地往左轉的地道。把代表司天的寸脈從左寸脈易于右寸脈,來符合天往右轉的天道。乙庚,丙辛,丁壬,戊癸為北政年,天的五運六氣逆時針運轉為正轉。診脈時,要把代表在泉的尺脈從左尺脈易于右尺脈,來符合地往右轉的地道,把代表司天氣的寸脈從右寸脈易于左寸脈,來符合天往左轉的天道。也就是說診到的寸脈和尺脈是隨著司天在泉歲氣的變化而變化,而且是隨氣所在,而不是左手心肝,右手肺脾,固定在左右手上。所以說,不懂在南北政年寸、尺脈的變易,無法論診脈,說自己會診脈;說我是老中醫(yī)了;說我把《醫(yī)宗金鑒》都背熟了;說《黃帝內經(jīng)》倒背如流;說二十八部脈都背會了,純粹是自己騙自己。這是阻礙《黃帝內經(jīng)》醫(yī)理普及、提高、發(fā)展的大敵。是自己在埋葬中醫(yī)。當我們看到2016年4月25日《中華中醫(yī)藥報》上發(fā)表的王憲華副主任中醫(yī)師,在新疆為患者看病的圖時,就說明他的切脈方式是不符合《內經(jīng)》天理的。2016年4月18日姜真副主任醫(yī)師老中醫(yī)的切脈方式才是正當?shù)?。錯誤的診脈方法它就很難順著南、北政年中說的醫(yī)理,推尋六經(jīng)脈的先后左右位置和說出五臟六腑在寸、關、尺的何處。 當知道了南北政的重要性之后,它是診脈的第一道難關,還要知道六六之節(jié),是在那一治節(jié),即一年中的哪一氣,什么節(jié)氣,什么中氣。知道診脈在哪一治節(jié),就以那一治節(jié)論司天在泉的氣,就以那一治節(jié)論寸、關、尺非常關鍵,這是論《脈要精微論》的秘典。從而知道診的脈是以寸脈為準,還是以尺脈為準。這就是《至真要》中說的“地化奈何”“司天同候,間氣皆然”,也就是說六氣的分化都是以一治節(jié)中二氣司天、司地,余四氣散居在左右,成為論上下、疾病、吉兇、勝復、客主 、主事的天地,全都在這樣的天地中說明白。在這一治節(jié)中論五運六氣的運轉,看病。這才是《陰陽應象大論》中說的“天地者,萬物之上下。左右者,陰陽之道路?!辈皇且韵攘⑵饋淼哪隁鈦碚撋仙拖陆?。找不到年氣,也找不到每一治節(jié)的病氣。 說精微的診脈時,沒有持著脈,或手持著脈,診到的也不知道是哪條經(jīng)脈,,就說病情,捫心自問,醫(yī)理何在?手持著脈,說六條經(jīng)脈的大法。聲合五音,色合五行,脈合陰陽的全部過程?!懊}其四時動奈何?”脈其動在春運初之氣,夏三之氣,秋五之氣,冬六之氣是怎樣的?“病之所在奈何?”脈其動“知病之所在奈何?”是在身半之上,還是在身半以下怎樣?脈其動“知病之所變奈何?”是正化,還是對化,是需要調,還是不需要調?脈其動“知病乍在內奈何?”是病生在臟的主運上怎樣?脈其動“知病乍在外奈何?”是病生在外的主氣上怎樣?。 主運的四時和主人的臟器是不變的。天運大轉,司天、在泉、間氣的主氣和六大經(jīng)脈,是每60天87.5的時間為一治節(jié)而變化的。都要按照《黃帝內經(jīng)》書中說的醫(yī)理分準說清。 天人合一,合到一起診有脈動,聲合五音------甲丙戊庚壬為聲,聲為陽:是指日氣,濕氣甲、寒氣丙、火氣戊、燥氣庚、風氣壬合到五音角、徵、宮、商、羽的氣上。角為厥陰經(jīng)主的氣脈,徵為少陰經(jīng)主的氣脈和少陽經(jīng)主的氣脈,宮為太陰經(jīng)主的氣脈,商為陽明經(jīng)主的氣脈,羽為太陽經(jīng)主的氣脈。在五運六氣的運轉中叫主氣的六氣位。是把動脈合到六元的主氣上,即六經(jīng)脈上,叫脈合五音。在《氣交變》中說,當診到司天的寸脈為“歲木太過,風氣流行,脾土受邪,”諸五氣因太過,五步一右遷的克行,自勝。就是指的交在主氣厥陰司天時,脈合到了手經(jīng)脈上。診到的就是寸脈的脈象所見到的病。診到寸脈厥陰風,都不知道是什么經(jīng)脈司天主全身的氣血,當然就不知道在《三部九候論第二十》中說的:一天,二地,三人,即不知道《靈樞經(jīng)》的第一篇論的是司天的氣,第二篇論的是在泉的氣,第三篇論的是法人中氣的氣。因而三之,三三者九野,指的是少陽,陽明,太陽,厥陰,少陰,太陰六氣的標氣,中氣,本氣,共十八種氣,叫三三者九野,這十八種氣的標氣,是陰,陽。本氣和中氣,合至一起,正好是十四種脈象,所以說手經(jīng)脈有十四種,足經(jīng)脈有十四種,共二十八步脈。如果不知道二十八種脈象是怎樣施用的。更無法診到,人的三部,部的三候指的是什么。所以岐伯說,“必指而導之,乃以為真”。不知南北政,不知道時至那一治節(jié),診脈你不可能找到寸脈是何氣司天,說得一目了然。只要是在彼時彼處診到此脈,必神之,應之。 脈動色合五行-------色是指五氣經(jīng)天中,乙丁己辛癸天的陰干,合地支丑土、亥木、酉金、未土、巳木、卯金代表的日氣,是以地支定氣,論的是太一客氣有余和不足,來決定陰干的太過和不及。這就是《至正要》中說的“天氣制之,氣有所從也”說的天干從事于地支,自己不及而營于私用,與別的氣無關。所以乙丁己辛癸陰干的盛衰都是地支氣的盛衰決定的。都是由地支的氣交在四時,五運,五臟上,甲己的黅色,為主運的脾臟太陰,五行為土;乙庚的白色,為主運的肺臟陽明,五行屬金;丙辛的黑色,為主運的腎臟太陽,五行屬水;丁壬的青色,為主運的肝臟厥陰,五行屬木;戊癸的赤色,為主運的心臟少陽,五行屬火。這是脈動合到了主運的五臟上?!段宄U氛f的五運的回薄,平氣,有余和不足,損益相從的道理。與《至正要》中說“脈之而從,按之不鼓,諸陽皆然”,“脈之而從,按之鼓甚而盛”就是指的脈合到了五臟上的真實脈象。 脈動脈合陰陽------指的是脈動是動在主氣的經(jīng)脈上,主氣的經(jīng)脈是外,外為陽,所以十二經(jīng)脈畫在五運六氣運轉圖的外邊。脈動動在時令、主運的五臟六腑上,主運的是天的五行御在大地,御在人體內的五行,在內,故為陰,所以說叫脈合陰陽。 當知道了脈的合法后,才會知道持六經(jīng)脈時,知外者,按脈而聚精全神,推尋始于少陰,數(shù)至厥陰,在開,闔,樞哪一經(jīng)脈上。闔氣位的經(jīng)脈大于寸脈或尺脈,就是人迎大于寸脈或尺脈。六經(jīng)脈的順序為少陰,太陰,少陽,陽明,太陽,厥陰。少陰從開、闔、樞的什么氣位開始你可要數(shù)明白。要么從司天的氣脈開始數(shù),要么從在泉的氣脈開始數(shù),用術數(shù)至診到的是什么經(jīng)脈,用術數(shù)至六經(jīng)脈的發(fā)動,是塞是郁,醫(yī)者都了然于胸。 無論怎樣具體,都是以南北政,在哪一年,哪一治節(jié),是在節(jié)氣,還是在中氣,何氣司天,何氣在泉和虛實為前提,最后具體落實到寸、關、尺的位置上。如果是在丙辛運,六之氣,診脈論五臟,知內者按脈而聚精全神紀之,是何臟,何腑。當然首先要知道是在南政年,不知南政年的正人圖,又不懂“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以我看面對面的人,當然以下的診脈方法都會疑惑。 尺內的兩旁,是在泉的左右。在泉一方為身半以下,尺脈在下為內,是指寸脈為外,在泉為內。內脈右為后,是指在泉的右邊為后,為氣血來的一側也叫內,為季脅近于腎臟。尺外診的是腎脈,是氣血流去的一側,為內脈前。尺里診的是腹中。注意在南政年,尺在下,尺是往左易,左尺為腎,關為肝,為去的一側,關上為膈肌。你不要忘了,在《五運行大論》中“所謂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見也,”六元氣左右排法的方向。你用差了,論內臟,當然言也無其見。更不要忘了《六微旨》里說的顯明之右,“一退行,”“五復行”說的氣位,完全是時令,五運,五臟和高下地域的排法。論病五臟的發(fā)動,六經(jīng)脈的排法,上竟診上,下竟診下,前以等候著診前,后以等候著診后,都是在同一個天體內以在泉的尺脈診前關脈,后關脈。 如果也是在南政年的六之氣中,以司天的寸脈診前關脈和診后關脈。為上附上,寸脈后診的是肺臟,后關下為胸中,寸脈前,診的是肝臟,前關下為心。在《內經(jīng)·精微論》里,把“右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是說肺在外,外是指在司天一方,肺像個傘蓋,雖在司天后在右,而肺的肺葉而垂到司天前,前為左,左為外,垂于左邊了,才說出右外以候肺。所以說,診脈在節(jié)氣里,氣是上升的,是以寸脈為準,叫上竟診上,診的是手經(jīng)脈。 在這里,診者要好好的記住心臟在上為君主,腎臟在下為相傅,左厥陰,右陽明所使的五運內臟圖。 診脈在中氣里,是下降的,是以尺脈為準,叫下竟診下,診的是足經(jīng)脈。上附合到手經(jīng)脈上,附合到胸、喉中的事。下附合到足經(jīng)脈上,附合到少腹、腰、股、膝、脛、足中的事。從寸脈或尺脈的脈處至關脈的上下分其遠近,是人迎大于寸脈、尺脈,還是寸脈、尺脈大于人迎,脈的盛衰大小,持脈必知。 診脈論病與看五運六氣運轉是一樣的,但是古人在講述氣運轉和用于診病的問題上,都用的是五運六氣運轉中的語言,尤其是運用了語境的條件論病,更使后人無法想到,無法接受的。比如說面對面為正人,面對背為伏人,都是以我的左右,為左右說對方。定五氣經(jīng)天圖的甲己為南政,其它為北政。又比如只說年氣圖的排法,但說事說的是間氣皆然。這樣一來后人就不知道初之氣,二之氣到六之氣中有司天在泉的上下。又比如說診脈,只說一年中六之氣寸脈和尺脈的診法,而六之氣的時間用的是年氣圖,這樣就會把后人引入到只用年氣圖,妄想在任何時間都用這一張圖,論氣看病,司天在泉成了固定的了。如果是把《脈要精微論》的診脈,用三部三候氣,去解釋春運的歲氣,司天、在泉和間氣主事,用三部三候氣,去解釋秋運的歲氣、司天、在泉和間氣,后人就不疑惑了。而三之氣和六之氣好像正好又同樣看的是年氣圖,這樣就誤把三之氣,六之氣當成年氣了?!饵S帝內經(jīng)》中的語言,都是把醫(yī)理夾雜在五運六氣運轉到一定的天地,一定的氣位,一定的氣交時間,一定的條件下說出來的,用庶民百姓看到的方法,理解是不一樣的。而不是象西醫(yī)那樣,醫(yī)理都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所以五運六氣運轉的天道才是診脈的根基。
拄其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