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第一段』 原文:余每觀才士之所作,竊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遣<a>辭,良<b>多變矣,妍蚩好惡,可得而言。每自屬<c>文,尤見其情,恒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蓋非知之難,能<d>之難也。故作文賦,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論作文之利害所由,佗日殆可謂曲盡其妙。至於操斧伐柯<e>,雖取則不遠,若夫隨手之變,良難以辭逮,蓋所能言者,具於此云。 <e>操斧伐柯:柯,斧柄。意為拿著斧子把木頭砍成斧柄。 譯文:我每次閱讀那些有才氣作家的作品,自以為對他們創(chuàng)作時所有的心思自己都有體會。作家行文遣詞,的確變化無窮,但文章的美丑好壞還是可以用語言來評述的。每當自己寫作時,尤其能體會到別人寫作的甘苦。作者經常感到苦惱的是,意念有能準確反映客觀事物,語言不能完全表達立意。大概這個問題不是認識道理的困難,而是實踐操作的困難。因此我作《文賦》借以介紹古代作家的美文,論述作文成敗的緣由,將來或者可以窮盡文章寫作的奧妙。至于借鑒(前人的寫作決竅),則如同比著斧子做斧柄,雖然樣式經驗就在眼前,但那得心應手的熟練技巧,卻難以用語言表達詳盡,大凡我能用語言表達出來的,都在這篇《文賦》里了。 『第二段』 原文:佇中區(qū)以玄覽<a>,頤情志於典墳<b>。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心懔懔<c >以懷霜,志眇眇<a>而臨云。詠世德<d>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麗藻之彬彬<e>??镀P,聊宣之乎斯文。 注釋:<a>佇,久立;中區(qū),即宇宙天地之間;玄覽,深刻觀察。 <b>頤,養(yǎng);典墳,相傳三皇之書稱三墳,五帝之書稱五典。 譯文:(在創(chuàng)作準備階段)要佇立天地之間,深入觀察萬物,博覽三墳五典,以此陶治性靈。隨四季變化感嘆光陰易逝,目睹萬物盛衰引起思緒紛紛。臨深秋因樹葉凋零而傷悲,處芳春由枝條柔嫩而歡欣。有時,心意肅然如胸懷霜雪,有時,情志高遠似上青云。歌頌前賢德行的偉大顯赫,贊詠古圣道德的芳香芬馨。遨游在前人書林中,欣賞文質并茂的佳作,于是慨然有感投書提筆,敷陳成這篇詩文。 『第三段』 原文: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a>,精騖<b>八極,心游萬仞。其致也,情曈昽<c>而彌鮮,物昭晣<d>而互進。傾群言之瀝液<e>,漱六藝之芳潤。浮天淵以安流,濯下泉而潛浸<f>。於是沉辭怫悅<g>,若游魚銜鉤,而出重淵之深;浮藻聯(lián)翩,若翰鳥纓繳<h>,而墜曾<i>云之峻。收百世之闕<j>文,采千載之遺韻。謝朝華於已披,啟夕秀於未振。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 注釋:<a>耽,沉溺于,耽思,深思;傍訊,傍求,博采。 <b>精鶩,義代神馳。<c>曈昽,日初生由暗而明的樣子; <d>昭晣,彰明清晰;<e>瀝液,液體點滴,比喻精華; <f>潛浸,滲透深入;<g>怫悅,艱辛的樣子; <h>纓繳,中箭; <j>闕,通缺,缺少,空缺。 譯文:開始創(chuàng)作時,視聽都要收攏,聚精會神,潛心思索,旁搜博尋,精神馳騁于遠方,思想游逸在九霄。當(文思醞釀)到了極致的時候,朦朧的情思如初生的太陽逐漸鮮明,外界物象也愈加清晰地不斷奔涌顯現(xiàn)。(創(chuàng)作時)吸取群書中的精華,《詩》、《書》等經典就像芳菲的雨露滋潤筆端。藝術的想像,有時浮上天淵平靜地流動,有時深入九泉盡受浸潤;于是艱澀的辭語像銜鉤之魚從深潭中艱難而出;聯(lián)翩的辭藻像中箭的飛鳥不斷地從層云之端墜落。(于是就會)吸收歷代古籍中缺失的文字,采摘到千百年來(作者)亡失的詩篇;拋棄那些前人用過的陳詞濫調像拋棄已隕落的朝花那樣,采用前人還沒用過的清辭秀句像拾取還未開放的花朵那樣,(靈感奔涌時)能在片刻間觀察古今,能在眨眼間盡覽天下。 『第四段』 原文:然後選義按部,考辭就班。抱景者咸叩,懷響者畢彈?;蛞蛑σ哉袢~,或沿波而討源?;虮倦[以之顯,或求易而得難。或虎變而獸擾,或龍見而鳥瀾<a>。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b>而不安。罄澄心以凝思,眇眾慮而為言?;\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始躑躅於燥吻,終流離於濡翰<c>。理扶<d>質以立幹,文垂條而結繁。信情貌之不差,故每變而在顏。思涉樂其必笑,方<e>言哀而已嘆?;虿脔?/span><f>以率爾,或含毫<g>而邈然。 注釋:<a>瀾,渙散。<b>岨峿,不平,形容不安; <c>濡翰,喻寫出文章;<d>扶,扶持,樹立; <e>方,正要,將要; <f>操觚,觚,古人用來書寫的木簡,操觚指作文; <g>毫,原指長而尖的毛,借指毛筆。 譯文:(動筆寫作時)然后選擇適當?shù)氖铝x和確切的詞句安排布置在適當確切的地方。有形之物盡繪其形,含聲之物盡現(xiàn)其音?;蛘哂杀局鹉?,先樹要領,或者追本溯源,最后義明?;蛘邔訉雨U述,由隱至顯;或者步步深入,從易到難,有時綱舉目張,如猛虎嘯起百獸馴伏;有時偶遇奇句,似蛟龍出水海鳥驚散。有時信手拈來辭意貼切,有時煞費苦心辭意不合, 這時要排除雜念專心思考,整理思緒訴諸語言,將天地概括為形象,把萬物融會于筆端。開始就像話在干唇難以出口,最后酣暢淋漓瀉于華艷。作品內容事理如樹木的主干,文辭象樹木的枝條上繁茂的花果。人真正做到內心情感與外貌一致,心情變化均可通過外貌變化反映出來;文章中情感有了變化,外在的文辭就能有所反映。作者文思涉及快樂之事,必然在文辭上表現(xiàn)為歡快,而文思正要說及哀傷之事,文辭上已經表現(xiàn)出哀嘆。有時提筆一揮而就,有時提筆心里感到茫然無措。 『第五段』 原文:伊茲事之可樂,固圣賢之所欽。課虛無以責有,叩寂寞而求音。函綿邈於尺素<a>,吐滂沛<b>乎寸心。言恢之而彌廣,思按之而逾深。播芳蕤<c>之馥馥,發(fā)青條之森森。粲<d>風飛而猋<e>豎,郁云起乎翰林。 注釋:<a>尺素:絲帛制的書信; <b>滂沛:大義;<c>芳蕤:芬芳的草木之花; <d>粲:有明麗的意思;<e>猋,同飆,疾風。 譯文:這寫作是(人生)一大樂事,所以被古來的圣人賢士所欽慕。把虛無的抽象賦予它具體的形象,追尋無聲的虛寂賦予它有音的聲響,把無限事理容納于有限篇幅之上,把豐沛的情思傾吐于寸心之間。語言越是恢弘擴大,構思就越是深沉。(寫作好比春風)傳播草木的馥郁芬芳,(又好像春風)催動青青的枝條發(fā)育壯大。(文思奔涌)光燦燦像暴風拔地而起,(落筆揮灑)沉甸甸如積云升起于文林。 『第六段』 原文:體有萬殊,物無一量。紛紜揮霍,形難為狀。辭程<a>才以效伎,意司契<b>而為匠。在有無而黽勉<c>,當淺深而不讓。雖離方而遯員<d>,期窮形而盡相。故夫夸目者尚奢,愜心者貴當。言窮者無隘,論達者唯曠。 注釋:<a>程:量;<b>契:切合; <c>黽勉:勉強求之;<d>遯:同離,背離;員:即圓。 譯文:文體多種多樣,客觀事物千差萬別,它們紛紜變幻,難以描繪具體形象。作者的語言的才能衡量著寫作技巧,辭意切合描寫對象才稱得上是巧心獨運。無論描寫的是抽象或是具體的事物,都努力追求,盡力為之,無論是面對淺深難易的事物,都不要拋棄,當仁不讓。雖然可能會偏離某些規(guī)矩尺度,希望能(使描寫的事物)窮形盡相。所以,喜歡炫耀崇尚辭藻的人喜愛浮艷,樂于達理的人看重文辭嚴密貼切。語言局促簡約的人文辭狹隘,(主張描寫窮盡物象的人不會受到拘束)思路暢達的人,文章也開闊曠遠。 『第七段』 原文:詩緣情而綺靡<a>,賦體物而瀏亮<b>。碑披文以相質,誄纏綿而凄愴。銘博約而溫潤,箴頓挫而清壯。頌優(yōu)游以彬蔚,論精微而朗暢。奏平徹以閑雅,說煒曄<c>而譎誑。雖區(qū)分之在茲,亦禁邪而制放。要辭達而理舉,故無取乎冗長。 注釋:<a>綺靡,綺 <b>瀏亮,“清明之稱也”(李善注);<c>煒曄,光盛的樣子。 譯文:詩歌因感情而生,文辭華美精致,賦描寫物象,語言清楚明朗。碑文透過文辭(銘記功德)務必要切合事實,誄(哀悼死者)文辭纏綿凄愴而情調要凄涼哀傷。銘文(歌頌功德)要事博辭簡而文辭溫潤,箴文語言頓挫有致而文風清新剛健。頌立意從容遠大而文辭華美,論文說理精細深切而語言明朗流暢。奏章陳意平穩(wěn)透辟而文氣舒緩文雅,辯說文辭鮮明燦爛而立意虛假變詐。文體區(qū)分大致如此,但都要求禁止邪曲虛妄。要辭義暢達說理全面,但更要切記不能寫得冗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