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星期八《洋思教學模式的本質內涵》 一、讓學生自己學習,以學定教 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美國布盧姆提出“為掌握而教,為掌握而學”的學校教學理論。布盧姆提出掌握學習教學理論的目的在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使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夠取得優(yōu)秀的學習成績。其基本理念就是:一個人能學會的東西,幾乎人人都能學會?;谶@一理論,布盧姆提出了自己的教學理論:①教師要為掌握而教;②學生為掌握而學;③教學要找到使學生掌握新學知識的手段,即有正確的教學和學習策略;④把教學評價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核心是教學活動要圍繞“學生”的學。 蔡林森校長曾把洋思經(jīng)驗概括成三句話:①學生能不能成才,不是老師教出來的,是學生自己學出來的;②教師走進課堂的任務不是去講,而是組織學生學;③什么叫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學會了才叫完成教學任務。這三句話的核心是學生是自己學出來的,人人都能學好。這是洋思人對布盧姆教學理論的創(chuàng)造性實踐。洋思初中的大預習,中預習,小預習使布盧姆掌握學習理論變得更充實,更富有成效了。教學過程中,教師“教什么”、“怎么教”,學生“學什么”、“怎么學”,誰更重要?是讓“學生走向教師”還是讓“教師走向學生”?洋思人的回答是:“讓學生自己學,以學定教”?!跋葘W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活動序列安排原則是學先于教,即以學生的學習活動啟動教師的教學活動。每一個教學過程都是從學生的自學開始,教師則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施教,有學有教,不學則不教。它反映了洋思中學教學思想的更新,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教師“注入式”教導為“啟發(fā)式”教導。他們以“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的教學思想為其理論基礎,堅持任何教學只有當學生通過自學形成了對書本內容的感生認識和一定的生活體驗后,教師再來講授與指導,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師生關系如何處置是決定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性因素。洋思人認為教學必須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中心,學不僅先于教且決定著教,教必須服從于學且服務于學。鑒于此,他們在制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安排教學進度、選擇教學方式布置練習作業(yè)等諸環(huán)節(jié)上都特別強調從學生的實際(即學情)出發(fā),杜絕教學中的形式主義。他們嚴格規(guī)定教師的課堂講授內容只能是學生自學的疑難,實行“有疑則教,無疑則不教”的方針。教多教少,教深教淺,以何種方式教,均取決于學生對教材的掌握情況,最大限度地減少教師多余的講授和不著邊際的指導,以確保學生的學習時間,提高課時效率。為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該模式注重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獨立性,放手讓學生開展“兵教兵”活動,凡班級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皆由學生自己解決。在洋思中學,教學過程主要是學生的學習過程。他們打破了教師與學生、教材與學生、灌輸與啟發(fā)的對立,實現(xiàn)了教與學的基本統(tǒng)一。正因為如此,洋思課堂上唱主角的不是教師而是學生。一些帶著老眼光到洋思中學聽課的教師常覺得“不過癮”,他們習慣于觀摩教師“滿堂灌”的精彩“表演”;倘若他們把注意力轉移到洋思課堂中的學生,就不難發(fā)現(xiàn)洋思的學生個個既生動活潑又緊張有序地在老師引導下自學、討論、思考與練習,這正是洋思課堂教學成功之所在。 二、讓學生自己實踐,從“做”中學 現(xiàn)代教育新思潮表現(xiàn)為三大特點:一是以單純傳授知識,向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轉變;二是以重視教法,向不但重視教法,同時也重視學法轉變;三是從主觀思辨向客觀實驗轉變。三個轉變的重心都落在研究學生怎樣學上面,全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魏書生他在長期教學實踐和改革中創(chuàng)造出以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為主要目標的六步教學法。實施步驟如下圖: 定向→自學→討論→答題→自測→自結 這六步教學法遵循了知、情、意、行、恒相互作用的規(guī)律,依據(jù)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觀,獨立性與依賴性相統(tǒng)一的心理發(fā)展觀和學會學習的學習觀而總結出來的,這種方法以學生的“自學”為主線,由學生自己完成。這種六步教學法對我們認識洋思初中的課堂結構有很強的參照意義。兩者的教學流程有很大的相似之處,我們可以從下面的對照圖中看到這一點:魏老師的“六步教學法”和洋思初中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都以“學生自己學”貫穿始終,其中從“做”中學也是“自學”的一個好方法。 洋思人所說的從“做”中學,不只是一般意義上的操作感知,而是讓學生通過自學,親歷知識獲得過程,乃至有所創(chuàng)新。 在洋思,課堂上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讓學生自學,但自學并不只是單純地看書,在自學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投入到這些活動中去,讓他們親身感悟知識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過程。 這是一堂物理課:“什么是力”。唐月華老師為每桌配備了一組實驗器材,有彈簧、木塊、彈子、塑料尺、勾碼、磁鐵、大頭針等,在引入環(huán)節(jié),唐老師訪問:“下面我們來做一次競賽,請大家充分利用桌上的器材,做有力存在的實驗,比誰做得多,兩分鐘后匯報。”緊接著的競賽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們緊張地思考,盡量每件器材都試一試,思考怎樣如何對其用力,課堂上學生專心致志,氣氛極其活躍。學生在這種親身實踐過程中,不僅感悟到了力的存在,什么是力,而且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思維的發(fā)散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
學生自學的過程更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過程,對學生來說,在沒有自學之前,知識一般都是陌生的,而通過經(jīng)歷自學過程,得到對這些知識的自我感悟,這本身就是一種創(chuàng)新,由于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和學習體驗各不相同,在學習過程中達到學習目標的方法和途徑也往往有所不同,學生在教師明確目標的引導下,通過各自的親歷體驗,往往對問題的解決能達到“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效果,這更是一種創(chuàng)新。 從“做”中學不僅學會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只有自己實踐,學會了學習,學生的“學習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具備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條件;因此,洋思的學生在畢業(yè)之后體現(xiàn)出了明顯的后勁。 三、讓學生超前自學,過程前移 洋思中學教學模式構成的另一個策略是教學過程前移,這可視為洋思教學模式的支持系統(tǒng)。所謂“過程前移”是指洋思的課堂教學比常規(guī)的課堂教學過程環(huán)節(jié)明顯前置,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預習前移。常規(guī)教學預習多數(shù)放在新課學習開始后進行,而洋思則放在新課學習開始前進行。他們的預習分為三級,有“遠期預習”(新學期前的預習)、“中期預習”(每個星期前的預習)、“近期預習”(每晚對次日學習內容的預習)。由于這些預習是學生帶著明確的目的與任務進行的,所以往往效果顯著,不少學生通過預習已基本掌握了新課內容,這就為課上高效學習奠定了基礎。這是一個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洋思學生課堂接受力所以很強,奧妙即在于此。 二是訓練反饋前移。如前述,當堂訓練反饋是洋思教學模式的特點之一。常規(guī)作法,學生的訓練反饋作業(yè)總是在課后進行,洋思之所以將其提前,是為了確保訓練反饋的及時性與真實性。正如該校蔡林森校長所說:“學習沒有壓力不行,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將訓練反饋放在課內進行,可促進學生獨立、按時完成,要承認人是有惰性的,再聰明的人松松垮垮都是難以成才的。”洋思的這一作法對促進所有學生通過自己自學提高成績無疑大有作用。 三是輔導前移。由于練習反饋提前,使得教師課內能夠了解全班學生的學習掌握的狀況,因而也就可以及時地針對性地對學生的具體問題給予幫助與指導,從而確保了每節(jié)課教學目標的及時落實。 洋思教學過程的前移,形式上是教學活動的時空調整,課后提到了課內,課內提到了課前,實質上卻反映了洋思人對教學過程、教學活動的新的認識,也是目前新課改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新的學習方式的具體體現(xiàn)。 對洋思教學模式支持系統(tǒng)進行分析,不得不提及該模式的支撐條件。眾所周知,洋思中學是極為普通的學校。學歷不高的普通教師,偏僻村級小學輸送的普通生源,普通教材,普通設備。他們這一教學模式的構建既沒有套用西方模式,也沒有超越當今中國國情,他們完全是從國情和校情出發(fā)構建自己的教學模式的,是本土化的教學模式,洋思人的教學實踐,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就。因此,這決定了洋思教學模式在當今中國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任何一所學校都可以從中吸取營養(yǎng),構建起符合本校實際又能促進本校教學質量提高的教學模式,做出像洋思中學那樣的業(yè)績。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關鍵在于習題設計 江蘇省洋思中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在我們這里嘗試運用,并取得了成功。實踐經(jīng)驗告訴我們,在備課過程中,習題的設計是“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一教學模式在課堂中應用成功的關鍵。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的核心是自主學習,其課堂基本結構是:課題——教學目標——自學提示,包括自學內容、自學方法、時間和思考題——師生互動學習,即學生依據(jù)思考題匯報自學情況,確有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點撥——鞏固練習——課堂檢測。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課堂始終的主線是緊扣教材內容的習題,即自學思考題、鞏固練習題、課堂檢測題。教師在這些習題的依托下指導學生自學教材,通過學生回答問題,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對學生不能理解的疑難問題及時點撥指導。學生在這些題目的引導下,讀懂教材的知識結構層次,理解所學內容,掌握運用所學知識,并找出自己自學的疏漏之處,及時補缺??梢娏曨}設計對一節(jié)課的教學十分重要。備課時設計好這3個層次的習題,是課堂教學中更好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因此,使用這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做到: 轉變思想觀念,使備課的側重點放在題目的設計上。在以往的備課中,我們總是把重點放在大篇幅書寫教學內容上,這種備課在課堂教學中表現(xiàn)為教師用過多的講授來代替學生的學習,限制并阻礙了學生的自主學習,不能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要想使學生真正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教師不僅在課堂教學中要轉換角色,變演員為導演,變講授者為組織者,還要轉變觀念,從備課入手,在自學思考題、鞏固練習題、課堂檢測題的設計上下功夫,幫助并促使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依據(jù)教學目標,緊扣教材內容設計習題。備課中教師要依據(jù)課標制訂教學目標,緊扣教材內容設計詳細具體的自學思考題、鞏固練習題和課堂檢測題。習題設計要簡潔明了。思考題旨在幫助學生從輪廓上讀懂所學知識,鞏固練習題要具體,囊括教材內容,知識覆蓋面達百分之百,重在鞏固所學內容。課堂檢測題要突出重點知識,注重綜合拓展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習題類型要根據(jù)教材知識靈活多變,從不同角度強化所學知識,學生通過對教師設計的不同層次習題的完成逐步掌握運用所學知識,形成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堂中教師要了解學生、扎實有效地完成所出示的習題。備課中,設計好習題為課堂教學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還須教師在課堂中幫助學生自主學習、認真完成習題才能使一節(jié)課真正獲得成功。正如洋思人說的那樣,這種模式教學不求美、新、奇,只求扎實有效。因此,課堂中教師切忌對學生放手不管,使學生放任自流,一定要做到密切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面向全體學生,使更多的學生回答問題,有機會展示自己對題目的完成情況,對知識的理解掌握情況,激勵并鞭策全體同學樹立信心,全身心投入到認真完成習題的活動中。學生通過自學思考題、鞏固訓練題、課堂檢測題的認真完成,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既具體又系統(tǒng)地掌握運用所學知識,師生在互動協(xié)作下,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中國教育報》2005年1月7日第6版 |
|